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2.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卢洪洲 的原始碼
←
卢洪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卢洪洲</big>''' |- |<center><img src=http://image.danews.cc/upload/doc/20220407/624e42747d635.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digi.china.com/digi/20220407/202204071044734.html 来自 中华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卢洪洲''',1966年生,[[安徽省]][[淮北市]]人。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现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心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ref>[https://data.120ask.com/yisheng/00cdvdxc47ivbon8.html 卢洪洲 主任医师 ],有问必答网</ref>、[[教授]]、[[博士生导师]]<ref>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816/content-558791.html 抗疫先锋卢洪洲赴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 健康界网, 2021-08-16</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66年 出生地点----安徽省淮北市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医疗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蚌埠医学院 ==个人经历== 2000年4月-2005年12月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2002年9月-2003年4月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助理(挂职); 2004年11月-2012年12月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 ==业务擅长== 发热待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结核、肝炎、艾滋病、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38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AIDS》、《Plos one》、《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发表论著100余篇;已主编专业参考书10部、副主编专著8部。已获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专利4项。 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ref>[https://alumni.fudan.edu.cn/91/14/c14599a430356/page.htm 抗疫先锋,卢洪洲校友深圳履新后再添大奖 ],复旦大学, 2022-01-09</ref>、2015年“最美援外医生”、 2014年度“影响中国”科技人物<ref>[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202/16/158545_54196361.htm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当选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 ],大洋网, 2022-02-16</ref>;“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中国医药科技创新人物、团中央与全国学联“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奖励基金”;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文明职工、“创新之星”;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并行政记大功一次、上海市科委“明治乳业科学奖”;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奖、艾滋病国际倡导联盟“精忠奖”。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 “十二五”新药创制台、“863”、“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美国盖茨基金、美国NIH项目(二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二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及各级党建课题等30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艾滋病专业组与I期)的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发病机制研究。 ==学术任职== 世界卫生组织临床专家组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流感、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核学组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传染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艾滋病临床试验联盟召集人、国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长江三角洲艾滋病诊治协作网召集人;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理事兼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呼吸感染防治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会理事兼体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上海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流感、埃博拉、黄热病、寨卡病毒病临床专家组组长;上海市首批名医演讲团成员、上海市红十字会理事、上海市应急专家库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课题负责人;国际艾滋病学会会员、美国感染病与艾滋病学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新发传染病》课程;在复旦大学开设《AIDS》、同济大学开设《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课程。承担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省级艾滋病师资培训班、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担任《AIDS中文版》、《公共卫生信息》杂志主编;《Radiology ofInfectious Diseases》、《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Microbes and Infections》、《BioScience Trends》、《Infection International》、《中国抗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内科学理论与实践》、《临床内科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临床药物》、《新发传染病》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Microbiology》、《Mycoses》等英文期刊审稿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卢洪洲</big>''' |- |<center><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0_25/2C7EEB5488EC219CB1484CD8F42895533EE93D6F_w620_h93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s.ifeng.com/c/7xLWcvNBQwK 来自 凤凰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肠道微生物易位参与HIV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研究,中国上海地区伴或不伴免疫重建的HIV/TB 共感染者血液和组织中转录水平差异的研究(中美生物医学合作试点项目),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对HIV感染者Th17/Treg平衡和疾病进展速度的影响,中国HIV-1分离株Vif基因突变及其与宿主APOBEC3G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师资培训班及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项目成果=== 获专利4项。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 “十二五”新药创制平台、“863”、“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 美国盖茨基金、美国NIH项目(二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二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30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艾滋病专业组与I期)的研究项目。 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新发传染病》课程;在复旦大学开设《AIDS》、同济大学开设《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课程。承担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省级艾滋病师资培训班、两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团队开展的《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与推广应用》,为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规范化管理标准。该项目获得了201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试点并推广临床路径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疾病诊治的规范性,还能有效低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然而,由于HIV感染的诊治具有复杂性,中国一直没有建立和推行艾滋病诊治的临床路径。为此,卢洪洲带领项目组在自己前期总结并出版中国艾滋病诊疗常规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组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建立了中国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内容涵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HIV相关肿瘤、合并其他疾病、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职业暴露、艾滋病恐惧症等多方面的临床路径。具体疾病或相关临床状况的临床路径包含了诊断标准、入经要求和标准、首日评估、后续诊治措施及出版评估、随访要求等。 本项目建立的临床路径来自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项目组编写了中国首部《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路径》一书,于2011年正式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2015年更新再版,内容更趋完善和成熟;更可贵的是,他们将书籍的版权无偿赠送国家卫生计生委,提高了项目的社会价值。同时,他们还将其临床路径书籍的内容转化为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中加以具体实施并不断优化;制定的电子版信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方便了不同级别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使用。该临床路径通过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推广。其中部分路径被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择在全国进行推广试用,先后在包括江苏、河南、云南、湖南等全国多个艾滋病诊疗机构进行应用。这些单位采用临床路径后,将艾滋病的临床诊治标准化,避免了诊疗的随意性,起到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治疗质量的作用。 从医30年,一直奋战在抗击瘟疫的最前沿。先后参加SARS、甲流、H7N9、埃博拉等疫情的救治工作、并在援藏、援非、抗击疫情一线竭尽全力,无私奉献。 卢洪洲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当"寨卡"、"MERS"、"黄热病"等多种输入性传染病局部暴发时,赴京撰写"黄热病"诊疗指南,参与"寨卡"、"MERS"诊疗指南的编写;他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并担任上海市救治专家组组长,深入应急病房指导临床救治。 ===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5名、协助培养博士4名、博士后1名,目前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4名 ===主要著作=== 《中国真菌学杂志》副主编 《世界感染杂志》副总编辑 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微生物与感染》、《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实用全科医学杂志》、《世界临床药物》等十余本杂志编委 兼任《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ycoses》英文期刊审稿人 ==获得荣誉== 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7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先后荣获团中央与全国学联“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奖励基金 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项 2005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届“银蛇奖 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并行政记大功一次 2006年获上海市科委“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 2007年获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 中心感染科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08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18届亚太肝病学会”上荣获“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奖”; 2008年6月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视频== ===卢洪洲教授谈不明原因发热 2015年8月20日发布=== {{#iDisplay:w01635h08kr|寬度|高度|qq}} ===卢洪洲:注射新冠疫苗后保护期可以有多久? 2021年3月25日发布=== {{#iDisplay:f32365n3cz2|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医学家]]
返回「
卢洪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