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37.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原鳥形龍屬 的原始碼
←
原鳥形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原鳥形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pcab257_archaeornithoides_9f1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Archaeornithoides-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small> |} '''原鳥形龍屬'''([[屬]]名:''Archaeornithoides'')是[[獸腳亞目]][[手盜龍形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蒙古國]]。 ==發現與命名== 1965年,一個[[波蘭]]與[[蒙古國]]的古生物挖掘團隊,在蒙古國的[[巴彥扎格]](Bayn Dzak)發現一個小型恐龍化石。 1983年,波蘭古動物學家Andrzej Elzanowski的研究首次提到這個小型恐龍化石 1992年,Elzanowski、[[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等人將這個小型恐龍化石進行描述、命名<ref>{{cite journal |last=Elżanowski |first=Andrzej |authorlink= |coauthors=Wellnhofer, Peter |year=1992 |month= |title=A new link between theropods and bird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journal=Nature |volume=359 |issue= 6398|pages=821–823 |doi=10.1038/359821a0 |url= |accessdate= |quote= }}</ref>。隔年,他們進行詳細的研究<ref name="Elzanowski1993">{{cite journal |doi=10.2475/ajs.293.A.235 |last=Elżanowski |first=Andrzej |authorlink= |coauthors=Wellnhofer, Peter |year=1993 |month= |title=Skull of Archaeornithoide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Mongolia |journal=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volume=293 |issue= |pages=235–252 |id= |url=http://earth.geology.yale.edu/~ajs/1993/11.1993.08Elzanowski.pdf |accessdate= |quote= }}</ref>。 [[模式種]]是''Archaeornithoides deinosauriscus'',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與古代鳥類相似的外形」,種名意為「小型恐龍」,指原鳥形龍是一種體型小型的恐龍。 ==敘述== [[正模標本]](編號ZPAL MgD-II/29)被發現於[[牙道黑達組]](Djadokhta Formation),這個河道砂岩地層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上白堊紀]]的晚[[坎潘階]]。正模標本是個破碎[[頭顱骨]]與下頜,包含[[上頜骨]]、部分[[顴骨]]、[[齒骨]]、以及[[齶骨]]。 原鳥形龍的正模標本非常小,破碎頭顱骨的長度為2.7公分,完整頭顱骨的長度約為5公分,完整身常被估計約為50到60公分,是最小型的恐龍之一。由於這個化石是個幼年個體,成年個體可成長到更大體型,但目前不知成年個體的身長。 原鳥形龍的口鼻部有長眶前孔,長度約是上頜的3/4。上頜有至少八顆牙齒,這些牙齒小型、呈圓錐狀,外表平滑、缺少鋸齒邊緣。齶骨顯示有次生孔的跡象。 == 分類 == 在1993年,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鳥形龍是最接近[[近鳥類]]的恐龍,主要依據一些類似鳥類的特徵,包含:[[前上頜骨]]及[[上頜骨]]之間有著交錯的縫合處、[[齶骨]]的凸起寬廣、具有[[氣竇]]、缺少[[齒間板]]、以及牙齒缺乏鋸齒邊緣。根據近年來的新化石,上述特徵常見於[[傷齒龍科]]及[[馳龍科]]的成年與幼年個體。 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鳥形龍是傷齒龍科、[[棘龍科]]、[[里斯本鱷]]的近親,這些物種與[[鳥類]]構成一個[[演化支]],而鳥類是起源於更原始的演化位置。之後的其他研究,並不支持傷齒龍科、棘龍科是近親,而里斯本鱷其實是種鱷形超目動物。 某些科學家認為,原鳥形龍的幼年標本可能屬於其他的[[蒙古]]傷齒龍科恐龍,例如[[蜥鳥龍]]或[[拜倫龍]]。在2009年,[[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人研究一個拜倫龍的幼年顱骨,發現幼年、胚胎時期的獸腳類恐龍就具有許多成年個體的特徵,並發現原鳥形龍與拜倫龍的標本沒有關聯,兩者是獨立的屬。諾瑞爾等人也發現,原鳥形龍不是近鳥類的最近親,而確實屬於傷齒龍科<ref name=bever&norell2009>{{Cite journal | last1 = Bever | first1 = G.S. | last2 = Norell | first2 = M.A. | year = 2009 | title = The perinate skull of ''Byronosaurus'' (Troodontidae)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cranial ontogeny of paravian theropods | url = | journal =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 volume = 3657 | issue = | pages = 1–52 | doi = 10.1206/650.1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原鳥形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