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217.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友鹤事件 的原始碼
←
友鹤事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友鹤事件'''<br><img src="https://s167.daydaynews.cc/?url=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1330390145%2F10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aydaynews.cc/military/371459.html 圖片來自daydaynews]</small> |} '''友鶴事件''',是1934年([[昭和]]9年)3月12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在[[佐世保港]]外進行[[軍事演習|演習]]時發生了[[千鳥型魚雷艇]]3號艦[[翻覆]]的事故。本次事件與次年發生的[[第四艦隊事件]]對日本海軍帶來極大震撼,並從此改變[[軍艦]]設計思維。<ref>[https://daydaynews.cc/military/371459.html 影響了日本海軍的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暴露了日本哪些問題?],天天要聞, 2020年02月15日</ref> ==背景== 日本在1930年簽訂了[[倫敦海軍條約]],條約不僅針對[[主力艦]]([[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補助艦艇的[[噸位]]和武裝也都有嚴格限制,不過基準排水量在600噸以下的艦艇並不在限制範圍。為追求戰力和迴避條約限制,日本海軍以[[魚雷艇]]的名目,建造了可以算是小型驅逐艦的千鳥型魚雷艇。 千鳥型新造時基準排水量僅535噸,但卻搭載了和驅逐艦相同的12.7公分連裝和單裝砲各1座,以及4門魚雷發射管,這樣過重的武裝引發的最大問題即是復原性不足。 ==經過== '''友鶴號'''是千鳥型的3號艦,1934年(昭和9年)2月24日於舞鶴海軍工廠完工,完工後即加入佐世保警備戰隊第二十一魚雷隊,加入後不久從3月6日起第二十一魚雷隊展開了連續6日的訓練,最後一項訓練是在3月12日凌晨,該隊將進行以旗艦龍田號輕巡洋艦為假想敵的夜間攻擊訓練,但此時因風浪太大,演習宣告中止,全隊返回佐世保。在返航途中,友鶴號遭到了風浪衝擊,船身大幅傾斜,加以自身復原力不足,結果翻覆。 龍田號發現友鶴號失蹤後展開搜索,但直到當日下午才發現翻覆的友鶴號,並用纜索將其拖回佐世保,進塢後排水進行船底切開以拯救生還者,最終救出13人,但仍有72人死亡,28人失蹤。 ==檢討== 事後海軍展開了調查,最後研判:演習當時雖然海况惡劣,且事故地點之地形、水深、風向關係形成對小型艦艇有極大威脅的[[三角波]],但造成翻覆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艦艇本身的復原性不足。一般魚雷艇的設計在90-110度傾斜时還能夠扶正,但友鶴號在傾斜約40度後即告翻覆。可以說是過度的武裝、不夠成熟的設計最終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影響== 千鳥型魚雷艇的設計完全突顯了日本海軍在條約時期的造艦思維,在受到條約限制的船體大小上儘可能的追求提升戰力,此一時期的新造艦艇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因此在事件發生後,海軍不僅針對千鳥型魚雷艇的設計進行了檢討,也一併對有同樣疑慮的[[吹雪型驅逐艦]]和[[初春型驅逐艦]]做出了因應,將上層結構縮小、撤除武裝、復原性提昇及重心降低等等對策,重新設計進行改裝。並要求未來在艦艇設計上要能達到戰鬥艦、航空母艦60度,巡洋艦90度,驅逐艦魚雷艇90-110度以上的復原能力。 ==後續== 千鳥型魚雷艇改裝後基準排水量增加為772噸,原本砲塔式的12.7公分主砲也改為砲盾式,4門魚雷發射管減為2門。而友鶴號進行了修復改裝後繼續服役,在1945年3月24日遭遇空襲沉沒。 友鶴事件殉難者的慰靈碑,位在[[長崎縣]][[佐世保市]]的東山海軍墓地·東公園。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友鹤事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