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双孢菇 的原始碼
←
双孢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双孢菇''' [[File:T01c97f334eb796a4a2.jpg|缩略图|右|原图链接]] [[File:615847 20150413194352227200 1.jpg|缩略图|右|原图链接]] 双孢菇一般指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不过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通过对蘑菇房的环境控制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生产。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可以对蘑菇房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及通风量等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给双孢菇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规模较大的双孢菇工厂日产量可以达到上百吨,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近年来由于深层培养的研究成功,人们还可利用蘑菇菌丝体生产蛋白质、草酸和菌糖等物质。 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双孢菇 || 拉丁 名|| Agaricus bisporus |- | 别称 ||洋蘑菇,二孢蘑菇|| 界 || 真菌界 |- | 门 || 真菌门 || 纲 || 担子菌纲 |- | 目 || 伞菌目 || 科 || 蘑菇科 |- | 属 || 蘑菇属 || 种 ||双孢菇 |} == 基本信息 == 【双孢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 【名称】:双孢菇 【别名】:口蘑、圆蘑菇、洋蘑菇、双孢蘑菇、白蘑菇 【英文名】:Common Cultivatea Mushroom 【科属】:双孢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子实体形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5厘米不等,初半球形,后近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开燥时边缘开裂。菌肉白色,厚。菌褶粉红色呈褐色,黑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粗短,圆柱形,稍弯曲,1-9×0.5-2厘米,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内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于菌柄中部,易脱落。担子上有两个担孢子,所以称为双孢蘑菇,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6.5-10×5-6.5微米。 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很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我国总产占第二位,蘑菇罐头在国际贸易量中占首位。我国栽培的品种有AS2796,As3303,浙农1号等. == 作物介绍 == 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适用于卖鲜品,或加工成罐头。 双孢菇的菌肉肥嫩,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铁188.5mg、钙131mg、灰分14.2mg、粗纤维6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称。 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印褐色。菌丝爬土能力中等偏强,扭结能力强,成菇率高,菇体不易脱柄,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较弱的散射光及和缓的通风,生物转化率为7~10kg/平方。较高温型,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10~32℃,适宜温度24~28℃,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4~20℃。菇房空气相对温度90%左右。 == 分布范围 ==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是世界食用菌生产中最大的一个菇种,分布地域较广泛。世界蘑菇的产量以美国最多,我国处于第二位。此外,在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和墨西哥等国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 我国人工栽培在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及南方的一些省份。 == 栽培技术 == === 建造菇棚 === 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 形态特征 ==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生林地、草地、田野、公园、道旁等处。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喜生长在粪草发酵料上的一种伞菌,属蘑菇科(黑伞科)(Agaricaceae)蘑菇属。学名Agaricusbisporus,别名蘑菇、洋蘑菇、白蘑菇等。双孢蘑菇每100g鲜品中约含蛋白质3.7g、脂肪0.2g、糖3.0g、纤维素0.8g、磷110mg、钙9mg、铁0.6mg。双孢蘑菇含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P、维生素D原等。双孢蘑菇所含的酪氨酶有明显降低血压作用,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 双孢蘑菇依菌盖颜色可分为白色种(又称夏威夷种)、奶油色种(又称哥伦比亚种)和棕色种(又称波希米亚种)。三者在栽培习性、生产性能、产品品质上均有不同,其中以白色种栽培最为广泛。 双孢蘑菇的栽培始于法国。1605年法国农学家坎坦西,在草堆上栽培出了白蘑菇。19世纪初叶,又有人在地窖和洞穴种菇成功。1902年达格尔,用组织培养法制作纯菌种获得成功,使双孢蘑菇的生产进入了人工栽培的新阶段。中国的双孢蘑菇栽培,1935年始于上海,以后陆续推广到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台湾省在50年代初开始试验性栽培。60年代发展成为世界主要产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1960年世界年产量为13.6万吨,1986年已逾120万吨。主要生产国有美国、中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其中中国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的年产量(不包括台湾省)已逾15万吨。中国蘑菇罐头的国际贸易量已跃居世界之首。 == 生物特征 == 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则变淡黄色,边缘褐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一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双核菌丝自身即具有结实能力。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原担子中进行核配,形成1个双倍体细胞核。双倍体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担子内配对,最后发育成一个异核性的双核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担子上偶尔也会产生不孕性的单孢、三孢以及4个单核担孢子等。 双孢蘑菇为粪草腐生菌。配比适当,发酵良好的堆肥,可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磷、钾、镁、铁、硫、钙、铜、硼等)及维生素等。适宜的碳、氮比对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的丰产至关重要。粪草培养料的碳、氮比,发酵前以33:1为宜,发酵结束后以17-18:1为宜。 孢子弹射的适温为18-20℃,萌发的适温为24-26℃。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4-26℃,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最适温度为14-16℃。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应为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覆土的含水量要求在20%左右,而空气相对湿度应达85-90%。蘑菇属好气性真菌,如长期处于郁闭状态,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为7-7.6,pH值高于8.5或低于5时,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蘑菇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都不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蘑菇菇色更为洁白。 === 环境要求 === 双孢蘑菇是草腐菌,能很好地利用多种草本植物秸秆和叶子中的多种营养素,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但是,需要有其它微生物先行将其发酵腐熟,否则不能利用。因此,栽培中总是要先将培养料堆积发酵,然后再播种。双孢蘑菇不能利用硝态氮,能利用铵态氮和有机氮,如尿素、硫酸铵、蛋白质和氨基酸。 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对培养料碳氮比的要求较其它菇类严格,配料中碳氮比不适就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培养料堆制前碳氮比以30~35∶1为宜,堆制发酵后,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一定量的碳源和发酵过程中多种固氮菌的生长,培养料的碳氮比降至21∶1,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碳氮比为17~18∶1。 双孢蘑菇的生长需要较大量的钙、磷、钾、硫等矿质元素、因此,培养料中常加有一定量的石膏、石灰、过磷酸钙、草木灰、硫酸铵等。 === 温度 === 菌丝可在5~33℃生长,适宜生长温度20~25℃,最适生长温度22~24℃。高温致死温度为34~3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4~23℃,适宜温度为10~18℃,最适温度为13~16℃。高于19℃子实体生长快,菇柄细长,肉质疏松,伞小而薄,且易开伞;低于12℃时,子实体长速减慢,墩实,菇体大,菌盖大而厚,组织紧密,品质好,不易开伞。子实体发育期对温度非常敏感,特别是升温。菇蕾形成后至幼菇期遇突发高温会成批死亡。因此,菇蕾形成期需格外注意温度,严防突然升温,幼菇生长期温度不可超过18℃。 === 湿度 === 对双孢蘑菇而言,湿度包含三个含义: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覆土中的含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 ①培养料含水量。菌丝生长阶段含水量以60%~63%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含水量则以65%左右为好。 ②覆土含水量。50%左右。 ③大气相对湿度。不同发菌方式要求大气相对湿度不同,传统菇房栽培开架式发菌,要求大气相对湿度高些,应在80%~85%,否则料表面干燥,菌丝不能向上生长,薄膜覆盖发菌则要求大气相对湿度要低些,在75%以下,否则易生杂菌污染。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则要求较高的大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5%~90%,但也不易过高,如长时间高于95%,极易发生病原性病害和喜湿杂菌的危害。 === 酸碱度 === 较多数食用菌来说,双孢蘑菇较喜碱性,以在pH值7.0左右生长最好。在栽培实践中,考虑到生长代谢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和杂菌的控制,培养料和覆土的酸碱度都调至pH值7.5~8.0。 === 通风 === 双孢蘑菇是好氧真菌,播种前必须彻底排除发酵料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气。菌丝体生长期间二氧化碳还会自然积累,其生长期间二氧化碳浓度以0.1%~0.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氧气,通风良好,二氧化碳应控制在0.1%以下。 === 土壤 === 双孢蘑菇与其它多数食用菌不同,其子实体的形成不但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还需要土壤中某些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刺激,因此,出菇前需要覆土。 === 光照 === 双孢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都不需要光,在光照过多的环境下菌盖不再洁白,而发黄,影响商品的质量。因此,双孢蘑菇栽培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控制光照。 == 培育价值 == 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其栽培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栽培双孢蘑菇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而当前栽培双孢蘑菇所用的菇房、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造价较高。据调查,建100m2菇房约需2~3万元,200m2日光温室约需3000~4000元,200m2塑料大棚800~1000元,不便于在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利用空置蚕房栽培双孢菇是个一举多得的技术创新 == 采收标准 == 从菌盖直径达2cm开始,直到将近成熟,菌幕破裂前均适于采收,用于制罐头的需用菇体较小的幼菇,以直径2-3.5cm为宜。出菇期如气温高于18℃时,菇床上易产生薄皮开伞菇,故应提前采收。蘑菇除鲜食外,可用盐渍或制罐头的方法加工贮藏。还可制成干蘑菇片。盐渍时,将菇分级后,切去柄根,洗净,放在饱和食盐水中煮沸约5分钟,捞起沥干,置加有饱和食盐水的容器内盐渍。容器内插入通气管,每日通气2-3次,或每隔数日翻动1次。2-3周后,将腌好的菇体置饱和食盐水中,在低温(15℃以下)下可保存半年。 == 采收加工 == 在中国,双孢蘑菇的栽培系利用自然气温进行,主产区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播种期由北至南逐渐推迟。播种后30-40天,即可采收第一批菇,采收间隔期为6-8天。除福建、广东等地为一季连续收获外,其余地区,因冬季严寒,停止出菇,翌年春暖后,从4月初开始采收春菇,到5月底结束。 == 速冻加工 == 双孢蘑菇速冻保藏,是将经过处理的双孢蘑菇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结,然后在一18℃一20℃的低温中保藏。这种保藏方法不同于保鲜贮藏,属于加工范畴,因为原料在冻结前,需经热烫处理,令其失去生命活动,再放入一25℃~一30℃的低温条件下迅速冻结,简称为速冻。速冻以水分迅速冻结成冰晶的理论为基础,采取各种方法加快热交换作用,使产品能在几十分钟内通过冰晶体最高形成阶段。这样以来,双孢蘑菇本身的外观和内部营养变化小,是双孢蘑菇加工技术中保存风味和营养较为理想的方法。 === 冰点温度 === 双孢蘑菇细胞内含有大量水分,约占其重量的90%以上,含有各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悬浮溶液,它的冰点比纯水低。试验证明,双孢蘑菇鲜品冰点温度最高一0.9℃,最低一1.48%。同时,试验中还发现,蘑菇死组织与活组织冰点不同(表1),其活组织的冰点温度低于死组织。 由于死组织的冰点温度较高,所以在速冻生产中,首先将鲜菇进行热烫,使组织内的酶失去活性,以保证其质量。 === 冰晶影响 === 单位时间内一5℃的冻结层从食品表面深入内部的距离称做冻结速度。在冻结过程中,组织内冰结晶的大小与分布的情况对质量有很大影响。冻结速度V=cm/h,根据此种划分把速冻分为3类:快速冻结时V≥5—20cm/h,中速冻结时V=1—5cm/h,缓慢冻结时V=0.1~1cm/h。冰晶的大小受速冻速度的影响(表2),大的冰晶体能使细胞遭到破坏,解冻后不能恢复新鲜状态,而引起汁液流失,质量下降;而细小的冰晶体则不会引起细胞的破坏。 === 速冻工艺 === ==== 原料预处理 ==== 1.选剔、分级、洗涤原料分级采收后,在进行加工前,在工作台上对原料进行认真的选剔,去掉变色、有病虫为害、机械损伤等原料,用水漂洗2~3次,再次分级挑选。然后用0.06%的焦亚硫酸钠溶液护色。 2.烫漂烫漂是速冻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包括热烫与冷漂两道工艺。 热烫:在100℃沸腾的O.15%的柠檬酸预煮液中进行,时间1.5min,以菇心熟透(即无白心)为度。热烫既要防止不足,也要防止过度。热烫不足,即热烫温度过低或热烫时间过短,不能使酶完全失去活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组织受到某些破坏,更易于受到残留下来的具有活性的酶的作用。因此,不足的热烫不仅起不到保持风味、色泽的作用,还会使质量下降。相反,热烫过度,不仅多消耗能源,而且降低产品质量,使产品失去原有色泽,还会出现组织过度软化,失去应有的脆性,口感变差等现象。 冷漂:热烫后品温仍在80%以上,在这样的温度下会加速维生素c的分解及质地进一步软化,降低产品质量,而且如直接冻结,会增加冷耗量,延长冻结时间,所以应立即进行冷漂。采用浸入流动冷水法,在短时间内使热烫过的产品降温至5℃左右,用冷水冷漂后,应把原料上的水分沥掉,以免冻结时结块,且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冻结速度,又便于冻后包装。 3.深低温冷冻 在双孢蘑菇速冻过程中采用深低温冷冻,速度比鼓风冷冻、间接冷冻等快,采用的制冷剂为液态氮。其装置外形呈隧道状,中间是不锈钢丝制的网状传送带,蘑菇置于带上,随带移动。箱体以外泡沫塑料隔热,传送带在隧道内依次通过预冷区、冻结区、均温区,冻结完成后到出口处。 液氮储存于室外,以32.3帕的压力引入到冻结区进行喷淋冻结,吸热汽化后的氮气温度仍很低,测定约一5~1O℃,由搅拌风机送到进料口,冷却刚进入隧道的蘑菇,即预冷区。蘑菇由预冷区进入冻结区,与喷淋的一196℃液氮接触,瞬时即被冻结,因时间短,蘑菇表面与中心的瞬时温差很大,为使各部分温度分布均匀,必须由冻结区进入均温区数分钟。菌盖直径在3cm以内的蘑菇,在10~15min内即可降到一18℃以下,比间接冻结快5—6倍。 4.包装 包装是冻藏速冻蘑菇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控制蘑菇在冻藏过程中冰晶升华,不会造成重量损失,而且质量也不会变劣。 蘑菇冻结后要及时进行包装,采用无毒、透明、透气性低的塑料薄膜袋包装,包装间的温度尽量接近冷藏的温度,否则蘑菇质量将会降低。 === 冻藏 === 冻藏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蘑菇中的各种变化,以达到长期冻藏的目的。 1.冻藏条件 长期的实践证明,速冻蘑菇质量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一是要采用一18℃的低温,二是要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性,三是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以上。 湿度温度以及在贮运中的冻藏温度控制在一18℃以下,是在长期实践中对质地变化、酶性和非酶性反应、微生物的腐败变质以及贮运费用等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平衡所得出的结论。病原菌在3℃以下不再生长,腐败菌在一9.5℃以下也不再生长活动,但对抑制酶活性一18℃并不是最低温度,在一73℃的温度下,酶仍保持着活动能力,但反应非常缓,一18℃的冻藏温度足以延缓蘑菇的酶活性,能获得合适的冻藏期。重结晶是冻藏期间反复冻结和再结晶后出现的一种结晶体积增大的现象。冻藏温度变化是产生重结晶的原因,促使冰晶体颗粒迅速增大,数量则迅速减少。严重破坏蘑菇组织结构,使蘑菇解冻后失去弹性。 2.冻藏方法和要求 蘑菇速冻后需在绝热性能较高的冷藏室内冻藏。为维持冻藏室的温度恒定需设置冷却系统。冷库要清洁卫生,无异味,在产品入库前,进行彻底清理、消毒,不应与其他食品同存一库。 产品堆码时应不妨碍空气循环,维持均匀的温度,产品不应直接接触地板或墙壁,以利于空气流畅,排除外界透人的热量和维持整体均匀的温度,在堆码高度上要注意上层产品对下层产品的挤压作用,防止产品破碎,堆码高度控制在2~2.5m以内 == 营养价值 == 营养成分: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0.6克、灰分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4毫克、烟酸3.3毫克。 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 医药价值 == 现代医学表明,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其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100%。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血压,是一种降压剂,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解朊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该菌味甘平,有提神、消食、平肝阳等作用。正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蘑菇营养学年会的科学家说,蘑菇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这些成分对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据英国媒体报道,参加此次会议的科学家说,蘑菇很早就被用于中药,具有镇痛功效,对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蘑菇里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有些蘑菇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甚至能降低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产生排异反应的危险。不过,对其中机理人们尚不清楚。科学家希望能提炼出蘑菇中的有效成分,以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症、丙型肝炎甚至艾滋病等。 == 注意事项 == 双孢菇采摘后菌盖容易通过氧化而由白变黄,购买时观察菌盖推测其新鲜程度。 有商贩通过使用硫磺熏蒸等方法为新鲜的双孢菇增白,在购买时需要注意。经常食用经过硫磺熏蒸的食品容易使得食道受伤。 == 参考资料 == 1.姚振生,熊耀康.浙江药用植物资源志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5:第15页 2. 广西宜州利用冬春蚕房栽培双孢蘑菇成功 .第一农经网[引用日期2015-01-15] 3. 双孢菇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中国知网.2012-05-05[引用日期2017-04-21] 4.https://baike.so.com/doc/6754536-6969119.html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双孢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