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8.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双肾藤 的原始碼
←
双肾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双肾藤</big> ''' |- | [[File:双肾藤.jpg|缩略图|居中|'''双肾藤'''[https://image.dayi.org.cn/public/uploads/20180615/658f074cbf7d830b71b682cbc564a9b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3648#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双肾藤</br> 界: 植物界 </br> 门:被子植物门 </br> 纲:双子叶植物纲 </br> 目:蔷薇目 </br> 科:豆科 </br> 属:羊蹄甲属 </br> 种: 鄂羊蹄甲 </br> 毒 性:无毒</br> |} {{medical}} '''双肾藤'''<ref>[https://www.med66.com/new/201312/sq201312175808.shtml 双肾藤的功效与作用],医学教育网</ref>,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Bauhiniaglauca(Wall.ex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根或茎叶。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收敛固涩,解毒除湿]]之功效。用于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 == 别名 == [[夜关门、羊蹄甲、马蹄、羊蹄藤、猪腰藤、马鞍藤、鹰爪风、缺月藤、燕尾藤]]。 == 入药部位 == [[根]]或[[茎叶]]。 == 性味 == 味[[苦、涩]],性[[平]]。 == 归经 == 归[[肾、大肠]]经。 == 功能主治 == 收敛固涩,解毒除湿。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s/shuangshenteng.html 双肾藤的功能主治《中华本草》],中医世家</ref>。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药理作用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炭疽、白喉、伤寒、痢疾、绿脓]]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化学成分 == '''根'''含[[香橙素]](aromadendrin),[[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5,7-二羟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等<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s/shuangshenteng.html 双肾藤的化学成分《中华本草》],中医世家</ref>。 == 相关论述 == 《贵州民间药草》:“收敛止血,治咳嗽遗尿,咯血,为止血要药。” == 临床应用 == 用于治疗[[体虚久病脱肛]],子宫脱垂,感冒,阴道流血,遗精和遗尿等。 == 相关配伍 == 1、'''治咳嗽咯血,吐血''':夜关门30-60g。炖[[猪肺]]或煎水吃。 2、'''治大肠下血''':夜关门30g,芭蕉根30g,苎麻根15g,皂角刺6g,黄精15g。将药放入[[猪大]]肠内,或[[煨甜酒糟]]服。(1-2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3、'''治痢疾''':(湖北羊蹄甲)根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癫痫''':拟粉叶羊蹄甲茎30g,石膏15g,石灰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疮疖肿毒''':(湖北羊蹄甲)叶研粉,二次淘米水调敷。痛甚者,敷药前后并以叶煎水洗<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3648# 双肾藤的相关配伍],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湖南药物志》) == 采收加工 == '''野生'''的[[秋季]]挖根,'''栽培'''的于栽培3[[、4年]]后,秋季挖根,晒干;茎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材鉴别 ==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稍扁,大小长短不一,直径1-3.5mm。表面褐色,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并有少数细须根或残留须根痕,有的成凹沟。质坚硬,断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布细小孔洞(导管)。[[无臭]],味[[涩微苦]]<ref>[http://zhongyaocai360.com/s/shuangshenteng.html#1575 双肾藤的药材性状],中药大全</ref>。 == 形态特征 == '''鄂羊蹄甲'''又名:湖北羊蹄甲、拟粉叶羊蹄甲、田螺虎树。木质藤本,除花序稍被锈色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卷须略扁,旋卷。叶纸质,近圆形,长5-7(-9)厘米,2裂达中部或更深裂,罅口狭窄,裂片卵形,内侧近平行,先端圆钝,基部阔,心形至截平,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脉上较密;基出脉9-11条;叶柄纤细,长2-4厘米。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具密集的花;总花梗长2.5-6厘米,被疏柔毛,渐变无毛;苞片与小苞片线形,锥尖,长4-5毫米;花序下部的花梗长可达2厘米;花蕾卵形,被锈色短毛;花托长12-15毫米(花盛开时长达20毫米),被疏毛;萼片卵形,急尖,长约6毫米,外被锈色茸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各瓣近相等,具长柄,边缘皱波状,长10-12毫米,瓣柄长约8毫米;能育雄蕊3枚,花丝无毛,远较花瓣长;退化雄蕊5-7;子房无毛,具柄,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盘状。荚果带状,薄,无毛,不开裂,长15-20厘米,宽4-6厘米,荚缝稍厚,果颈长6-10毫米;种子10-20颗,在荚果中央排成一纵列,卵形,极扁平,长约1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3648# 双肾藤的形态特征],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 生长环境 == 生于海拔[[400-2200m]]的灌木丛中、林中及山坡石缝中。 == 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不耐严寒。对土壤选择不严,砂质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育苗,开沟条播,行距20-33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出苗后,加强松土除草等管理工作,[[8-9月]]可施追肥1次,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s/shuangshenteng.html 双肾藤的植物栽培《中华本草》],中医世家</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双肾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