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233.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书 的原始碼
←
古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古书</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redocn.com%2Fsheying%2F20141213%2Fgushu_3687897.jpg&refer=http%3A%2F%2Fimg.redoc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0740183&t=10ca1378e1989532091618c70469238d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F%A4%E4%B9%A6&step_word=&hs=0&pn=7&spn=0&di=71468572000932331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75176296%2C3620596379&os=125922892%2C2311444228&simid=3545871624%2C459488990&adpicid=0&lpn=0&ln=1926&fr=&fmq=166814820972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redocn.com%2Fsheying%2F20141213%2Fgushu_3687897.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redocn.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0740183%26t%3D10ca1378e1989532091618c70469238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f7vwt_z%26e3B6j15vg_z%26e3Bv54AzdH3Fytfi7ojgi7w_nmb0bl0_z%26e3Bip4s&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UsNiwxLDIsNC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古书 拼音;gǔshū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 释义;指古文尚书 |} '''古书'''的读音是gǔshū,英文是[grey record;ancient books],含义是 古代的[[著作]]。<ref>[https://wenda.so.com/q/1464684971729776 中国古书大全],360问答 , 2016年4月18日</ref> ==基本含义== 指古文尚书。《[[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泛称传世的古籍。晋葛洪《[[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宋曾巩《[[<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唐张怀瓘《[[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指古人手书。元虞集《[[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复见也。” ==计量单位== 甲骨文时代,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龟甲兽骨]]是用“片”来作[[单位]]的。从周、秦到汉,字大都写在竹片木条上,竹片称为简,木条称为牍。把若干简、牍用牛皮绳子串起来,就是“册”。这种牛皮绳子称为“韦”。“册”这个字就是一个象形字,很象牛皮绳把竹木片串连起来。把书籍一册一册放在[[竹编]]的[[箩筐]]里,装满一筐的书叫做一“部”。在简牍上写字的同时,还把字写在丝织品上,这种书称为帛书。把这种写了字的[[帛卷]]成筒形,有轴可以舒展,每一筒就叫“卷”。明胡应麟说:“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世所谓一卷即古之一轴,”书每五卷或十卷放在一起,用一块帙(布或帛)盖上,这五卷或十卷书就为“帙”。“卷帙浩繁”就是指书籍数量多。 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后,一本一本的书[[出现]]了,但其计量单位仍沿用了册、部、卷等名称。 ==注释方式== 注释,顾名思义,当然是解答疏导正文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古书的注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先说前者。 随文释义的注疏向来有很多名称,最初叫做“传”,叫做“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 “笺”、“注”、“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别名。 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其用途各不相同。现试举主要者一二: 传,即传授讲解的意思,《[[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传有的阐明大义,有的引申未言之意,有的逐句解释。古语云“圣人作其书,贤者作其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 注,取义于如水注物,对文字古奥、文义艰深之处,略疏典故。注也是通用的注释名词。 注疏的内容大致有:1.解释字义,2.串讲文意,3.分析名读,4.校勘文字,5.阐述语法,6.说明修辞手段,7.诠解成语典故,8.考证古音古义,9.叙事考史,10.记述说川,11.发凡起例。就形式而言又可分成八类。1.注和疏(注只释、疏兼释注),2.释义和叙事,3.他注和自注,4.补注和集注。 再说通释语义的专著。 所谓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对随文释义的注疏说的。两者都是释义的书,但所释的义和释义的方法却都有些不同。后者所释的义被局限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即只是某一词语在某一书或某一句中的意义,它和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的含义一定相同。就释义的方法来说,注疏的释义是随文而释,不必考虑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所含的各种不同的意义。通释语义的专著刚好相反,它所释的义并不局限于某一书,更不局限于某一句中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因此,它的释义方法就不应随文而释,而要一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会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但有些书既随文释义,又通释群书,其体式介乎注疏与专著之间,如《[[经黄释文]]》、《[[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还有一种情况,在随文释义的注疏著作中有通论、序录,这种通论与序录大部可以纳入通释语义一类。 通释语义的专著在我国是很多的,按其内容看可分为专释语义、音义兼注、形音义合解三大类。此种专著中多为工具书。从一部古书中挖掘出更多的精华,为后人易读易懂,是历代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古人曾说,著书难,注书更难。因为注释者必须对一字一事[[追本溯源]],多方考察,具有博大精深的学识,饱览群书的阅历,探微究疑的钻研精神。他们所费的功夫要超出作者好几倍,有的为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郦道元为注《[[水经]]》,[[跋山涉水]]、考异辨难,订正讹误,使《[[水经]]》这部书焕然生色,而《[[水经注]]》本身也成为规模更为宏大的科学著作,这已经超出注释的范围了。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u0184642bsw|480|270|qq}} <center>如何学习古文——写在中国古代典籍阅读之前</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古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