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75.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罗马文明 的原始碼
←
古罗马文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古罗马文明</big>''' |- |<center><img 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885709827/10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5A0AX150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古罗马文明 发源地: 意大利半岛中部 时间: 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 |}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古罗马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5A0AX1500 古罗马文明的历史] 腾讯网</ref> == 历史背景 == '''古罗马''' 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逐渐希腊化,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上古时期''' 根据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女神的儿子[[亚尼斯]]及其追随者侥幸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根据现代的研究,亚平宁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脉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城所在地 ,居于帕拉提乌姆等山丘。与此同时或稍后,萨宾人居于邻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 前8-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进行[[商业殖民]]。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提乌姆为中心开始部落联合过程,由单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国家的过渡。前5世纪末,高卢人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平原。这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王政时代''' 公元前8 - 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大会(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正式产生。 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建立在城邦国家基础上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禁止本国贫民被强行卖为[[奴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商业殖民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方沿岸及埃及,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及外邦人涌入军队。 公元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公元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朱利斯·尤里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史称罗马和平。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经济空前繁荣。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兴起,公元2世纪、3世纪在帝国境内中下层迅速传播。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后,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这一时期,战争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罗马帝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在原希腊城邦拜占庭建立新城君士坦丁堡,并定为帝国的新都。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内战又起,予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统一的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统治亦日益衰微。410年8月24日,亚拉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一世攻陷了罗马城。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亚平宁半岛。455年6月2日,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并造成毁灭性破坏。在帝国的废墟上,蜂蛹涌入的蛮族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西哥特人军队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自立为帝,西罗马帝国宣告结束。 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4月13日由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恩里科·丹多洛率领下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攻陷和血洗;直到1261年才收复。但是一直延续至1453年5月29日,才终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吞灭。其宗室的另两支摩里亚在1460年和特拉布宗在1461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东罗马帝国也彻底灭亡。 == 军事 == 军团是古罗马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军团的数目以及军团中的人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王政时期''' 王政初期,罗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装力量。王政后期,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实行改革,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规定各级中17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从而建立了公民兵制。"王"负责征集和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甲归田。这时的军队有重装步兵、轻装步兵、箭手和投石手,此外还有少数骑兵。当时的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共和时期''' 共和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扩大,罗马的军事制度发生变化罗马军事家卡米鲁斯(Camillus)实行改革,从最初在军队中发放军向,并由国家供给武器和给养,到后来的逐渐改进军溪组织、战斗队形和武器装。在布匿战争中,又进行多方面改进,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军事制度。每个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分为两个百人队。罗马军团主要由三个战列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称为"枪兵",[[武器]]一律是长枪。第二列是壮年兵,又称"主力兵"是军团的核心。第三列则是"后备兵",由老兵组成。 除了上述三列重装步兵外,每个百人队配有20名轻装步兵,每一军团配有300 名骑兵,由10个30人的骑兵小队组成。轻装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服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6名军事保民官,由公民大会推举或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 随着共和制度陷入危机,前二世纪末,盖乌斯·马略实行军事改革。改革主要是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招募以前无权参军的贫苦公民到军中服役;并提高薪向,延长服役期限;同时,为了加强军队的机动性,改变军团的编制和作战队形,此后,城乡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罗马军队至此成为脱离社会生产的职业军。军队参与社会,逐渐成为军阀争夺权利和实现[[独裁]]统治的工具。 '''帝国时期''' 前27年,奥古斯都又对罗马军事制度作了改革。将精锐的职业军队进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常备军,并配备以辅助部队,驻扎于行省和边防要地,建立近行军专门保卫元首及元首家族。军团士兵从罗马公民中招募,辅助部队则从行省和附庸国非罗马公民中征集,近卫军仅来糪(bò)意大利的罗马公民。起初这三类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异,后来由于罗马公民权的扩展,行省居民在军团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军团和辅助部的差别逐渐缩小,到二世纪时,驻行省的帝国军队就地征地,并修筑了永久性营地,完全成为当地驻军。 帝国时期的军团与共和国时期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按财产等级划分兵种的制度已经取消,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义务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职业的雇佣兵组成。每个军团包括10个营,每个营包括3个连,每个连再包括2个百人队。每个军团的定额大约为5000人。军团士兵分为步兵、骑兵、海军,军事单位有军团、步兵队和骑兵队。 帝国后期(西元五世纪中叶),罗马的军事组织又有重大变化。以前作为罗马军队编制核心的重步兵渐渐丧失其重要性,而让位于骑兵。裁克里先执政时,把全国军队分为边防部队和内部机动部队两种,军团数目多达72个,各兵种的土兵总数增加到60万人左右。帝国晚期,军队中明显的变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来越大。 == 政治制度 == 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贡献最大的,是政治制度和法律。罗马由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大帝国,政治制度上历经王政、共和、独裁和帝制等,成为历代政治家和学者效法与研究之对象。 '''教育''' 古罗马教育史可以简化为两个时代,其一就是以罗马固有教育为主的上古时代,其二就是以希腊教育为主的古典时代。古罗马上古时代的教育,是在罗马固有社会组织和固有思想下,以罗马传统英武杀伐精神为教育精神,单纯就是罗马人的教育。古罗马古典时代的教育,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后,大批希腊学者来到罗马办学,罗马社会吹起一股希腊风,将希腊文化视为一种时尚,尽管受到保守分子的打压与反对,但是仍有许多富家子弟纷纷负笈希腊,到雅典等城市专攻希腊[[哲学]]和[[修辞学]]。 '''法律''' 古罗马法律尤以具有高度弹性为其特点,可分为三大系统:一、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民法。二、与各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万民法。三、哲学家、法律家等对法律的研究形成的自然法。其中以自然法最为重要,认为任何法律不得违背理性和自然法则,如人人平等,享有政府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等等。自然法虽非法律条文,却对法律具有无形的约束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西元六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曾将这些法律加以整理,编纂成查士丁尼法典,奠定欧美大陆法系的基础。 == 文化 == 古罗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传统上受伊特鲁里亚、希腊文化的影响,吸收其精华并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化亦高度发展。 西元3世纪后罗马经济、政治转入危机阶段,文化逐渐衰落。同时基督教迅速传播,基督教文化开始形成。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国家文化有相当影响。 '''文学史学''' 古罗马文学为拉丁文学,其原创性不大,多摹拟古希腊文学。拉丁文学的全盛时期约为前80年至西元17年左右,这段时期以西元前42年为准又可分为两期,前期以西塞罗、凯撒、卡图卢斯为代表;后期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李维]]为代表。 前期的西塞罗,以书信、演讲词著称;凯撒征服[[高卢]]所写的高卢战记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简洁流畅,是后人研究西欧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维吉尔则是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史学方面,则有李维的罗马史,记录罗马早期的历史;塔西图斯留下丰富的历史著作,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如描写帝国早期的编年史,强调历史的鉴诫功能。 '''语言'''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也是整个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不过,在东部,希腊文亦为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语文,在中东使用闪族语系中的阿拉姆语文。在西方,高卢与不列巅地区的普通人使用塞尔特方言,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的日耳曼人讲古老的日耳曼语文,迦太基一带讲腓尼基语文。 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物件。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宗教''' 意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体内有一些精灵或神明控制人类的命运,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门神等等。前三世纪开始受到古希腊宗教影响,便开始信仰希腊人所信仰的神只。共和后期和帝国时期,来自中东和小亚细亚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罗马人的信仰。 帝国时期,基督教(公元1世纪)开始发展,教义倡导平等博爱、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会底层的人民和奴隶信仰。由于拒绝接纳罗马信奉的诸神明、不愿将罗马在世的皇帝视为神明,故受罗马政府的打压与迫害。随着罗马帝国国势走下坡,内部与外部危机的出现,不少上流社会的贵族亦改信为基督徒。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的米兰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颁下诏令,独尊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艺术''' 古罗马艺术大多承袭希腊与伊特拉斯坎,罗马人崇拜希腊艺术,所以大量引用[[希腊艺术]]形式,也因此而缺乏独创性,不过罗马人与希腊人重理想,在艺术创作中喜欢运用抽象、概括的理念不同,罗马人更现实、讲究实际,更喜欢具体、实在的物体,尽管古罗马十分重视发展希腊艺术,不过也保留自己的艺术特点,以建筑和雕刻最具代表性。雄伟壮观的公共建筑,如万神殿、罗马竞技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展现了帝国的气魄。雕刻强调真实、自然,则表现罗马人务实的性格。 '''哲学''' 古罗马哲学深受希腊化时代斯多亚学派与伊比鸠鲁学派思想影响。代表思想家为西塞罗。他认为善行产生快乐,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导而生活的人,因而不为烦忧痛苦所困扰。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理略(罗马唯一的哲学家皇帝),留下《沉思录》名著。 公元3世纪以后的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具影响力的学派,有取代斯多亚学派之趋势。该学派的创立者为普洛提纳斯。他鼓吹苦行禁欲和内省思考;在宇宙本体的看法上,结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其主旨为太一或上帝发投出心灵和世界灵魂,然后到达认知的世界。新柏拉图主义对早期基督教神学发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 古罗马科学是总结过往累积的经验和吸引地中海诸名族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农学、天文学、地理学及医学、工程技术有较大的成就。与古希腊人比较起来,罗马人在科学方面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色。第一,罗马人注重实际,而不看重抽象的理论框架的构造。第二,虽然罗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无重大创新,由于他们征服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接触到许多文明古国创造的优秀成果,故此在对人的科学成就进行总结有所贡献。 == 参考来源 ==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返回「
古罗马文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