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7.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湾隐柱兰 的原始碼
←
台湾隐柱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台湾隐柱兰</big> ''' |- |[[File:台湾隐柱兰4.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age64.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9/0708/35032306_1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07/08/1630322_312766301.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台湾隐柱兰 拼 音:tái wān yǐn zhù lán 学 名:Cryptostylis taiwaniana Masamune 界: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 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 纲:百合亚纲 超 目:天门冬超目 目:天门冬目 科:[[兰科]] 属:[[隐柱兰属]] 种:台湾隐柱兰 |} '''台湾隐柱兰'''(tái wān yǐn zhù lán,学名:'''Cryptostylis arachnites''' var. taiwaniana)为[[兰科]][[隐柱兰属]]下的一个植物变种。生于海拔100––500米的山坡阔叶林下。 <ref>[http://www.iplant.cn/info/%CC%A8%CD%E5%D2%FE%D6%F9%C0%BC 台湾隐柱兰], 植物智, 2020-01-18</ref> ==台湾隐柱兰形态特征== 叶片宽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浅绿色,散生多数、深绿色、大的块状斑点;叶柄上具紫褐色斑点; 花葶、花苞片均被紫褐色斑点;花苞片卵形;唇瓣略呈菱形,长1.7––2.5厘米,中部较宽,棕黄色,具红褐色斑点及红褐色平行脉等区别于原变种。 ==台湾隐柱兰生长环境== 台湾隐柱兰生长于海拔100––500米的山坡阔叶林下。 <ref>[http://db.kib.ac.cn/eflora/view/search/chs_contents.aspx?CPNI=CPNI-027-36447 台湾隐柱兰(变种)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4-07-30] </ref> [[File:台湾隐柱兰2.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age64.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9/0708/35032306_4.jpg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07/08/1630322_312766301.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File:台湾隐柱兰3.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age64.360doc.com/DownloadImg/2013/09/0708/35032306_1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07/08/1630322_312766301.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File:台湾隐柱兰1.jpg|缩略图|左|250px|[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823dd54564e92584256bc0b9e82d158cdbf4ef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h_220,limit_1 原图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07/08/1630322_312766301.shtml 来自个人图书馆]]] ==台湾隐柱兰分布范围== 台湾隐柱兰产于我国[[台湾省]]([[里龙山]]以南至最南端的[[恒春半岛]]及东南部山区)。[[菲律宾]]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北部。 <ref>[http://www.bioinfo.cn/db05/WhzwLankzwtp.php?action=view&id=229 中国兰科植物图谱数据库 .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网生物学科数据分中心[引用日期2012-10-22] </ref> ==台湾隐柱兰相关物种== 隐柱兰(原变种) 植株高17-50厘米。根状茎粗短,具多条根;根粗厚,肉质,长4-6厘米,粗5-7毫米。叶2-3枚,基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5-11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中肋在上面凹下,在背面隆起,上面绿色,无斑点,背面淡绿色,边缘全缘,光滑,具长柄;<ref> 《中国植物志》 第17卷 (1999) >> 238页 PDF >> 台湾隐柱兰 Cryptostylis arachnites var. taiwaniana</ref> 叶柄长6.5-11.5厘米,绿色,无斑点。花葶从叶基部抽出,直立,高15-47厘米,细长,光滑,绿色,具2至多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10-20朵花,长8-10厘米;花苞片直立伸展,披针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先端渐尖,最下部的略长于或等长于子房;子房细圆柱形,不扭转,光滑,连花梗长8-14毫米;花较大,萼片线状披针形,黄绿色,长15-19毫米,宽1.5-2毫米,边缘内卷,先端渐尖,具3脉; 花瓣线形,黄绿色,长9-10毫米,宽1毫米,先端渐尖,具1脉;唇瓣位于上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大,长15-21毫米,宽5-7毫米,不裂,背面黄绿色,内面桔红色而具鲜红色斑点,近先端处略黄色,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且呈浅囊状,内面有细毛; 蕊柱粗短,长2毫米,粗2.8毫米;花粉团4个,成2对,黄色,粒粉质,长1.5-1.7毫米。花期5-6月。 ==台湾隐柱兰参考文献== var.Taiwaniana(Masamune)S.S.Ying,Col.1llust.Fl.Taiwan1:118et437.Fig.37.1988et2:147et460,pl.12.1990;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志1:278,6R.43.1996.––––CryptostylistaiwanianaMasamuneinTrans.Nat.Hist.Soc.Formos.23:208.1933.——Cryptostylisarachnitesvar.Philippinensis(Schltr.)S.S.Ying.Col.1llust.Orch.Taiwan.1:118et437,fig.37.1977,proparte. ==病虫防治==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 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ref>[http://wsxrd.com/news/DispNews.asp?Ti=0&CiD=1000&ID=1899 国兰——植物文化和栽培繁殖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引用日期2014-12-29]</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台湾隐柱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