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3.2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灣白海豚 的原始碼
←
台灣白海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T0139533e9d68fe4b66.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39533e9d68fe4b66.jpg 原圖鏈接] [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台湾白海豚&lmsid=f85be95bb0cb0cc8&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來自360搜索]]] 台灣白海豚是一種背鳍前部隆起的海豚,位於台灣西海岸的珍稀鯨豚哺乳類──台灣白海豚俗稱為 '''[[媽祖魚]]'''。 台灣白海豚的活動範圍受限於水深,同時其棲地處於陸地與海洋的交界,所以特別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最主要棲地範圍居住在台灣西岸沿海5km以內,從苗栗縣的中港溪口往南到台南縣將軍漁港,屬於近岸型的海豚,棲息在離岸不遠的淺水海域,棲息水深通常不會超過25公尺,而且常出現在河口鹹淡水交會處的水域。 台灣白海豚體色,出生時呈現暗灰色,少年期體色轉淡並佈滿藍色斑點,成年後全身轉為雪白,甚至因活動時的血液循環而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 為什麼又叫 '''[[媽祖魚]]'''呢? 台灣海峽受東北季風之影響,全年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海象洶湧,海面上易起白浪,不易觀察。約莫農曆三月中旬以後,海象轉趨平穩,牠們的活動開始較易與浪濤區分。此時適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台灣白海豚在沿海活動的習性,讓人認為是來向媽祖祝壽,因而民間有個可愛而適切的稱呼 - '''[[媽祖魚]]'''。 2015年的科學研究期刊中,國際鯨豚學者John Wang指出,位於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族群,因為地理區隔的因素,所以台灣西海岸水域與中國水域白海豚的基因無法交流,台灣白海豚族群是亞種等級的分化,在演化的軌跡上,已是獨立於鄰境之中國水域的白海豚(例:九龍江與珠江河口)。所以在分類學上,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更新為包含有兩個亞種:[[台灣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 subsp.nov. 與[[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 (the nominotypical subspicies)。對海洋國家的台灣而言,台灣白海豚的保育價值更加珍貴。 =='''<big>紅色名錄(Red List)</big>'''== 2008年科學家研究調查估算只剩70~80隻,因為牠們的獨特和稀少,於2008年8月13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中評定為極危物種(CR, Critically Endangered),下一等級即是野外滅絕。 =='''<big>台灣白海豚所面臨的五大威脅</big>'''==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再次呼籲政府的保育台灣白海豚的腳步要加快,台灣白海豚已有科學研究指出成為台灣第一個鯨豚類的新亞種,全世界也就只剩在台灣西海岸棲息的70幾隻,政府應制定積極保育政策,降低台灣白海豚所面臨的五大威脅──<big>棲息地減少、水及空氣汙染、不當漁法傷害、河川淡水注入減少、水下噪音的計畫</big>。應避免填海造陸與海岸工程、盡速完成水汙與空汙的總量管制、加強巡邏並嚴懲非法捕撈行為、減少水庫或攔河堰的開發、減少不必要的海域炮擊及打樁等等。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10Xfqhj5s| | 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center|description= 媽祖魚(白海豚)保育短片}} =='''<big>搶救白海豚保育行動刻不容緩</big>'''== 台灣白海豚的未來,滅絕或復育受到國際關注,若台灣白海豚滅絕,如同[[台灣雲豹]]一樣,不只是台灣無可彌補的損失,也重創台灣國際形象。台灣白海豚的數量至少需要在2030年回復到100隻。 2002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確認台灣西岸有白海豚族群,做出正式觀察記錄,並且展開長期的海上調查。 林務局則委託台大鯨豚研究室和生態攝影家林文吉,長期進行記錄調查,並且拍攝到白海豚族群,許多珍貴的生態畫面。 2005年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長期進行白海豚棲息水域調查 ,在台南海邊拾獲白海豚死亡標本,進一步理解白海豚的身體構造。 2006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成員楊世主等人,面對白海豚生存危機,開始對外尋求援助。當時環保團體極力阻擋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等破壞海岸區域的開發案,得知開發海域內,白海豚面臨滅絕危機,決心要幫白海豚請命,台灣蠻野心足協會文魯彬律師,甚至設法籌款,支持白海豚調查研究。 2008年環保團體至行政院陳情,要求劃設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2009年9月25日,一頭白海豚在苗栗新埔漁港附近擱淺,經過病理解剖,發現白海豚有長期空腹的跡象,間接證實白海豚棲地食源缺乏的問題。 2013年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在《 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期刊發表對白海豚保育的結論指出-至少要將其死亡率降低到每七年失去一隻,以免於滅絕。 2014年林務局於地球日前4月21日預公告了重要棲息環境,但至今仍未正式公告,經濟部工業局甚至拿著二十年前規劃,因空氣汙染總量已被六輕用完,未來已不可行的離島工業區四湖區、口湖區、台西區做為反對理由。 2019年最新報告指出,去年一整年台灣白海豚目擊個體是50隻。雖然這個數字並不等於整體族群數,但台灣白海豚每年目擊的數量顯著下降,出生數遠低於死亡數,是不爭的事實 <ref>{{cite web |url=http://twsousa.org.tw/?page_id=786 | title=台灣白海豚簡介 | language=zh | publisher=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 accessdate=2019-12-05}}</ref> <ref>{{cite web |url=https://e-info.org.tw/node/218936| title= 跟時間賽跑 白海豚紀錄創新低 凸顯棲地保育的五大關鍵| language=zh | date=2019-07-08 | publisher=環境資訊中心| author= 鄒敏惠| accessdate=2019-12-05}}</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台灣白海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