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史蒂芬•茨威格 的原始碼
←
史蒂芬•茨威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史蒂芬•茨威格.jpg|thumb|right| [http://www3.nccu.edu.tw/~gcsong/clip_image001.jpg 原圖連結] [http://www3.nccu.edu.tw/~gcsong/word/Stefan%20Zweig.html「圖片來源 」] ]] '''史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出生於維也納,奧匈帝國 (現在在奧地利),猶太裔詩人、作家,中短篇小說巨匠、戲劇-特別是在他對虛構和歷史人物的詮釋中。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傳記。<ref>[https://www.imdb.com/name/nm0959003/ IMDB - 史蒂芬•茨威格傳記]</ref> 在世界文壇中,一個流亡作家死於異國,卻由異國政府為他舉行國殤,[[史蒂芬•茨威格]]是第一個。茨威格是20世紀享有最多讀者、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一個慘遭納粹迫害的德語─猶太作家,他一生沒有得過任何文學獎項,卻被視為「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俄國大文豪[[高爾基]]稱茨威格是「世界第一流的作家」。 ==早年== 史蒂芬在維也納長大。父親莫里茨·褚威格是一個富裕的紡織商人,母親來自義大利的猶太人銀行世家布雷陶爾家族,其家庭不信教。他後來在面試中描述家庭時稱「父母碰巧都是猶太人」。 1901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詩歌卷。期間他還發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說,這種文學樣式後來讓他享譽世界。他發展了一種特別的寫作方法,把謹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和極好的修辭風格融為一體。 1904年,從維也納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後史蒂芬保持著富裕市民的生活方式,經常旅行。<ref>[https://www.facebook.com/npac.ntt/posts/846164548901892- 臺中國家歌劇 -《再見‧歐洲》世紀末的精神貴族 史蒂芬‧茨威格 ]</ref> 1910年,踏足印度,兩年後踏足美國。 ==反對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自願入伍,被委派從事戰時新聞服務。戰爭的進程和他的朋友,法國作家和平主義者[[羅曼·羅蘭]]對他的影響使他越來越反對戰爭。 1917年,史蒂芬第一次在服役期間休假,並寫作戲劇《耶利米》來反對戰爭。後來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國瑞士的蘇黎世,在那裡作為記者為《維也納新自由報》工作。戰爭結束後,褚威格回到了奧地利,住在薩爾斯堡。 1919年,和[[弗里德里珂·馮·溫特妮茨]]結婚。作為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褚威格積極參加了反對民族主義、復仇主義的活動,宣傳「歐洲要有統一精神」的思想。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作品。 ==寫下多篇名人傳記== 1927年,他完成歷史特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在書中作者選擇了歷史上的十二個時刻進行描寫。這些時刻有的改變了整個歐洲(比如滑鐵盧戰役中未能及時增援拿破崙的法軍元帥格魯希的遺憾),有的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比如亨德爾的中風與感悟)。情節的吸引人加之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使得這部特寫集激情洋溢,非常具有感染力。 1928年,史蒂芬到蘇聯旅行,在那裡他的作品通過[[高爾基]]的努力出版了俄語譯本。同時他寫作傳記,他受[[佛洛伊德]]的思想影響,偏重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他曾經寫了[[巴爾扎克]]、[[狄更斯]]、[[杜斯妥也夫斯基]]、[[荷爾德林]]、[[克萊斯特]]等人的傳記。1929年他完成《舊書商門德爾》。 1930年,褚威格將他的作品《精神療法》題獻給愛因斯坦。 ==因納粹被迫流亡== 1933年,因納粹被迫流亡,史蒂芬移居英國。他的書不准在萊比錫的島嶼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在維也納出版。但他跟德國的聯繫仍在進行。 1935年,他為[[理察·史特勞斯]]的歌劇《沉默的女子》撰寫了劇本。同年,他到南美旅行。 1936年,史蒂芬的作品在德國被掌權者查禁。結束了他的第一次婚姻。 1938年,奧地利也陷入了納粹的掌控,史蒂芬跟夏洛特·阿爾特曼結了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史蒂芬加入了英國國籍。他離開了倫敦,取道紐約、阿根廷和巴拉圭到達了巴西。 1941年,他出版了強烈控訴法西斯對思想的專制統治的經典名作《象棋的故事》和自傳《昨日的世界》。 ==服毒自殺== 1942年2月22日,史蒂芬與妻子一起相擁服藥自殺。巴西總統親自主持了國殤儀式,他的靈柩被安葬在國王彼德羅二世的墓旁。 茨威格就像是一隻展著受傷羽翼而長途飛行的野鴿,帶著和平與人道的信箋,在始終尋覓不到落腳之地而倦飛墜地,但是他即使在絕望於個人前途時,還掛念著人類的未來。茨威格一生只活60歲,他在來不及寫完的長篇遺稿《青雲無路》(又譯為《醉心於變形》、《富貴夢》)中說道: 人和動物相比,唯一的優越之處在他什麼時候想死就可以去死,不只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時候才死。這也是人的一生偷不去的、搶不走的、一直可以享用的、唯一的一點點自由吧,這就是毀滅生命的自由 。<ref>[http://www3.nccu.edu.tw/~gcsong/word/Stefan%20Zweig.html 我的天國已經崩落 史蒂芬.茨威格的悲劇人生]</ref> 史蒂芬·褚威格故居(Casa Stefan Zweig)現為史蒂芬·褚威格紀念館。 ==作品== 茨威格對心理學的興趣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教led導致了他最有特色的作品,即人物的微妙刻畫。 他撰寫了法國政治家[[約瑟夫·福什]](JosephFouché,1929年),[[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1935年)等人物的傳記。 他還寫了一部心理小說《Ungeduld des Herzens(1938;提防憐憫),以及[[查爾斯·鮑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保羅·韋蘭]](Paul Verlaine)和[[埃米爾·韋爾哈倫]](ÉmileVerhaeren)的翻譯作品。<ref>[http://www.haodoo.net/?M=book&P=14V6 好讀 - 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ref> ===傳記=== 《巴爾扎克》 《瑪麗亞·斯圖亞特》 《斷頭王后》 《Émile Verhaeren》 《羅曼·羅蘭》 《三作家——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 《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杜斯妥也夫斯基》 《與魔鬼搏鬥——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 《一個政治家的肖像——約瑟夫·富歇傳》 《精神療法——Mesmer,Mary Baker-Eddy,佛洛伊德》 《麥哲倫》 《鹿特丹的伊拉斯謨的勝利與悲劇》 《Amerigo – Geschichte eines historischen Irrtums》 《蒙田》 ===《詩集》=== 《文章與介紹》 《日記與書信》 ===短篇小說=== 《舊書商門德爾》 《Die Wanderung》 《Wondrak》 《Wunder des Lebens》 《Zwei Einsame》 《無形的壓力》 《Der Stern über dem Wald》 《償還舊債》 《一顆心的淪亡》 《巧識新藝》 《灼人的秘密》 《奇妙之夜》 《看不見的收藏》 《情感的迷惘》 《Amokläufer》 《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里昂的婚禮》 《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 《Praterfrühling》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Geschichte eines Untergangs》 《貴婦失寵》 《Geschichte in der Dämmerung》 《既相同又不同的兩姐妹》 《Das Kreuz》 《Die Liebe der Erika Ewald》 《Ein Mensch, den man nicht vergisst》 ===中篇小說=== 《恐懼》 《象棋的故事》 《Die Frau und die Landschaft》 《女僕勒波雷拉》 《夏日小故事》 《Der Verbummler》 《Vergessene Träume》 ===長篇小說=== 《Clarissa》 《永不安寧的心》 《變形的陶醉》 《愛與同情 - Ungeduld des Herzens》 ===戲劇=== 《Das Lamm der Armen》 《Tersites》 《Jeremias》 ===其他作品=== 《昨日的世界》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歐洲的遺產》 《卡斯特利奧對陣加爾文》 《州,城市,風景》 《藝術創造的秘訣》 《Begegnungen mit Menschen, Büchern, Städten》 《時間與世界》 《巴西:未來之國》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作家]] [[Category:奧地利人]]
返回「
史蒂芬•茨威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