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94.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叶小燕 的原始碼
←
叶小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叶小燕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叶小燕.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571915636023756000.1642934288048.2637&q=%E5%8F%B6%E5%B0%8F%E7%87%95&correct=%E5%8F%B6%E5%B0%8F%E7%87%95&ancestor=list&cmsid=dec211876bb8cb831ec72797e0a90032&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0e25f0b5a1ed2db97cdfc22ff328dc76&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ex.cssn.cn/kgx/kgxj/201310/t20131025_532135.shtml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 出生日期 = 1933年12月 | 出生地点 = 浙江省温州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考古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叶小燕''' (1933年12月 - ) 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ref>[http://www.cssn.cn/kgx/kgxj/201310/t20131025_532135.shtml 叶小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04-15</ref>;研究方向: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ref> [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39/n5an19st38.html 叶小燕 ],名人简历网</ref>。 ==个人简介== 叶小燕,又名瓯燕,女,[[汉族]],1933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幼年在温州先后就读于瓯江小学、三希小学、赞善小学,初中、高中在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念书。六岁上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温州遭日寇三次沦陷,全家颠沛流离逃难乡下,因此辍学一年。小学、中学都念的春季班,即于春季开始新的学年。1952年夏季读高中三年级时,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考古研究工作,直至1993年12月退休。 ==工作经历== 1956年9月~1957年7月参加[[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并承担辅导员工作。 1957年9月~11月参加河南陕县三里桥龙山文化遗址发掘。 1958年4月~7月参加河南陕县七里铺商代遗址发掘。 1958年9月~1959年5月参加河南安阳殷墟田野发掘和室内资料的整理。 1959年7月~8月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合作,主持青铜峡水库区考古调查。 1959年9月~12月辅导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中山大学10位文物干部和教师的田野实习,发掘洛阳小屯东周王城遗址。 1961年5月~12月在洛阳参加《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铜器、钱币)的整理并编写报告。 1962年1月~1963年12月在西安整理和编写《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 1972年10月~1978年5月在北京参加《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刘胜墓铜器、铁器、金银器、车马、钱币;窦绾墓车马)的整理并编写报告。 1978年7月~1982年在北京与支沅洪整理并编写《陕县东周秦汉墓》。 1983年10月~12月参加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发掘。 1984年8月~9月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磁窑堡西夏窑遗址发掘。 ==主要的学术成果== 1.《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合著),《考古学报》1963年2期; 2.《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考古学报》1965年1期; 3.《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下册,合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 4.《陕县东周秦汉墓》(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 5.《长城史话》(《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长城史话》(《中国史话》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再版; 6.《秦墓初探》,《考古》1982年1期; 7.《东周刻纹铜器》,《考古》1983年2期; 8.《我国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工艺》,《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 9.《战国秦汉的灯及有关问题》,《文物》1983年7期; 10.《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考古》1985年2期; 11.《试论巴蜀文化的铜器-兼论巴蜀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 12.《关于小五铢的年代》,《中国钱币》1986年4期; 13.《关于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考古》1987年1期; 14.《战国都城的考古研究》,《北方文物》1988年2期; 15.《试论燕下都的年代》,《考古》1988年7期; 16.《栾书缶质疑》,《文物》1990年12期; 17.《秦始皇陵封土上建筑之探讨》,《考古》1991年2期。 18.《从深圳出土乘法口诀论我国古代"九九之术"》(合著),《文物》1991年9期; 19.《论广东南越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岭南古越族文化论文集》,香港市政局出版,1993年; 20.《试论史前南海地区沙丘和贝丘遗址》,《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年; 21.《洛阳汉墓之管见》,《洛阳考古四十年》,科学出版社,1995年; 22.《燕国开拓祖国北疆的历史功绩》,《文物春秋》1999年4期; 23.《略论中国古代城垣上的附属建筑》(合著),《考古学研究(六)-庆祝高明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北京大学考古学丛书),科学出版社,2006年; 24.《中国早期长城的探索与存疑》,《文物》1987年7期; 25.《"上郡塞"与"堑洛"长城辨》,《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 26.《论我国长城出现的历史背景》,《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7.《略论东周齐长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 2006年; 28.《辞海》(1989年增补本)(合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 29.《辞海》(第六版,彩图本)(合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30.《大辞海·文物与考古学分册》(合撰),上海辞书出版社,考古学辞条已基本成稿。 ==所获奖项==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下册,合著),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年~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视频== ===叶小燕:文化的发展 有助于地域知名度的提高 2017年1月3日发布=== {{#iDisplay:a0362sv11ll|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考古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叶小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