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9.1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司法程序 的原始碼
←
司法程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emjItpq9&id=E9A3A3E865A77B22A1F50464B20E79C62E03F931&thid=OIP.emjItpq94Nox_AEVaWEBlQHaE8&mediaurl=https%3a%2f%2fbpic.588ku.com%2fback_list_pic%2f22%2f05%2f08%2fc399d36862c35f8774b3a0439ac658ac.jpg&exph=801&expw=1200&q=%e5%8f%b8%e6%b3%95%e7%a8%8b%e5%ba%8f&simid=608052449265810321&FORM=IRPRST&ck=BEC787994A69A1528339BF36A07757E3&selectedIndex=5&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司法程序'''<br><img src="https://bpic.588ku.com/back_list_pic/22/05/08/c399d36862c35f8774b3a0439ac658ac.jpg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诉讼程序]]是法律规定的解决案件争讼的步骤和方法。司法机关及案件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分阶段有连贯地进行活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诉讼分为控告式与纠问式两种。资本主义时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程序各有不同特点。英美法系实行辩论主义诉讼程序;大陆法系则实行纠问式与辩论式相结合的职权主义诉讼程序。中国的诉讼程序由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 <ref>[[郭翔.犯罪学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f> ==阐述== 诉讼程序以国家的司法权为依托,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最有力的和最终的救济方式。按解决冲突的内容可以把诉讼程序细分为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三类。 一,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犯罪和应否受刑事惩罚的活动以及由此发生的关系。由于[[刑事诉讼]]以实行国家刑罚权为目的,虽刑事诉讼在实行[[国家刑罚权]]之中,也寓有保障人权之意,但此非刑事诉讼之主要目的,因此[[刑事诉讼程序]]多表现为权力行使的程序,一项完整的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括立案、侦查、公诉、审判、执行等程序阶段。 二,行政诉讼程序系行政相对人对于行政机构的违法行政行为,侵害其权利时,请求国家司法机构予以撤销(救济)的法律程序。行政诉讼有双重目的:一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一是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其中,前一目的与民事诉讼相同。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为解决[[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因私法关系所生纷争,由国家[[司法机构]]予以裁判的[[法定程序]]。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具有多重性:保护私权、解决纠纷、维护[[私法秩序]]等,这一点决定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原理、规则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换言之,在三大诉讼程序中,民事诉讼程序居于更为基本的地位。以行政诉讼程序为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存在很大的相通性,民事诉讼程序中关于回避、证据、期间、送达、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某些规定,行政诉讼程序可以参照适用。 ==具备特点== 诉讼程序包含两方面的规定性: 一方面是程序活动的阶段和过程,一方面是一种关系安排,体现了程序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诉讼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由于诉讼活动既包括审判行为、侦查行为、执行行为,又包括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因而诉讼程序也相应地有审判程序、侦查程序、执行程序以及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程序之分。在狭义上,诉讼程序仅指审判权和诉讼权行使的程序。大凡诉讼,必然涉及国家司法权力,尤其是审判权力,故有不少学者习惯上将诉讼程序简称为审判程序。应当说,“[[审判程序]]”这一用语揭示了诉讼程序的实质,把居中裁判的法官摆在了[[主导地位]]。但由此造成的后果恰恰是否认或抹煞了[[权利主体]]的[[诉讼地位]],以[[审判权力]]为本位考察诉讼过程,从而造成诉讼程序结构的失衡。 可见,不能用审判程序代替诉讼程序这一概念。为便于论述的集中,下文中除另有指明外,专从狭义上使用这个概念。以诉讼程序形式调整社会关系,是统治者维护其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需要。诉讼程序适用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统治秩序的危害大小,危害越大,就越有必要采用诉讼程序来调整。 '''规范性'''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dXf5tSgl&id=D09CC2D1FE206217695B8F2A0690106FF82C7C90&thid=OIP.dXf5tSglxJsr1V084tED3AAAAA&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7577f9b52825c49b2bd55d3ce2d103dc%3frik%3dkHws%252bG8QkAYqjw%26riu%3dhttp%253a%252f%252fn1.itc.cn%252fimg8%252fwb%252frecom%252f2016%252f02%252f02%252f145435395602875135.JPEG%26ehk%3dq0teC65BkLRbVf4%252fEH64neKCnOzRRIcfatrzOiLU8TI%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262&expw=400&q=%e5%8f%b8%e6%b3%95%e7%a8%8b%e5%ba%8f&simid=608030239983087541&FORM=IRPRST&ck=85847AACFB83926A1AD937EA26782450&selectedIndex=27&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司法程序'''<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7577f9b52825c49b2bd55d3ce2d103dc?rik=kHws%2bG8QkAYqjw&riu=http%3a%2f%2fn1.itc.cn%2fimg8%2fwb%2frecom%2f2016%2f02%2f02%2f145435395602875135.JPEG&ehk=q0teC65BkLRbVf4%2fEH64neKCnOzRRIcfatrzOiLU8TI%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诉讼程序是由一套科学的程序规则组成的,而程序规则的制定总结了长期诉讼实践的经验,凝结着人类法律思想的精华,反映了诉讼程序自身的规律,对于[[共同性]]的程序行为和主体关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对话性''' 诉讼程序不仅有静态的规范性,也有动态的对话性。所谓“对话性”,是指诉讼程序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当事人之间的横向对话(即辩驳),一是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纵向对话(即讨论)。为了保证对话的合理性,诉讼程序在设计上应维持当事人之间地位的平等性和竞争性,以及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当事人通过辩驳来说服法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法官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判决理由说服[[当事人]]各方、[[上级法院]]和[[社会大众]]。 ==诉讼行为== 诉讼行为也称诉讼活动,指[[司法机关]]与诉讼当事人依法定程序所进行的,能发生诉讼效果的法律行为。包括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拘留、逮捕、审判;对民事案件的受理、调查、[[收集证据]]、调解,以及当事人起诉、应诉、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或辩护等。诉讼行为除了应具备一般法律行为的条件外,还须具备诉讼法所规定的条件。即:案件须属司法机关主管和管辖;当事人须具有当事人能力,刑事行为人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都具有诉讼行为能力(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依法由其诉讼代理人进行);案件须是未经法院判决确定(对判决、裁定已经生效的案件,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告诉才处理的须有受害人等的告诉,民事诉讼须由当事人提起。 '''诉讼程序''' 由于民事诉讼程序在三大诉讼程序中居于基本地位,因而下文专论民事诉讼行为及其调整规律。民事诉讼行为是人民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实施的各种诉讼活动。从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整个民事诉讼过程都是由诉讼主体前后有序的诉讼行为完成的。 可以说,民事诉讼行为构成了全部诉讼过程的单元。离开了诉讼行为这一联结的链条,民事诉讼程序就无法继续进行。同时,[[诉讼行为]]本身又是诉讼程序的动力源。这表现在:一方面,民事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因而起诉行为是引发整个诉讼程序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前一项诉讼行为使后一项诉讼行为的发生成为必要和可能,而诉讼活动的最终指向是促成法院作出终局裁判。 ==诉讼权== 与诉权([[诉讼权]])相对应的是权力主体的审判权。审判权是[[审理权]]和[[裁判权]]的合称,为法院所专有,是一种排它性权力,即除法院之外不允许其他机关行使这种职权。审判权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所有类型的社会冲突,最终皆以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形式提交法院裁决,法院通过开庭审理,以裁判方式解决纠纷,化解冲突,维护国家法律的实施。审判权具有和平性和非自助性、启动方面的被动性或应答性、多方参与性、集中性、裁判的最终性和权威性。笔者认为,审判权的最大特点是被动性。审判权的被动性在诉讼法上表述为不告不理原则,按此,诉讼程序的启动、运行和终结应决定于当事人,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法院不得认定,法院必须在当事人主张的范围内进行裁断。可见,审判权的被动性含有审判权受诉讼权制约之意,而这是同诉讼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结构相契合的。 诉讼权与审判权的关系结构历来是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所解决的课题。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着眼点是把诉讼程序理解为程序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不过,理论界在诉讼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上存在不同看法,由此产生了三种学说:一面关系说、二面关系说、三面关系说。 其中,一面关系说认为诉讼法律关系是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关系,法官只起[[仲裁者]]的作用; 二面关系说认为诉讼法律关系为公法关系,原告与被告之间没有直接的诉讼关系存在,诉讼法律关系只能是法院与原告或被告之间的两面关系; 三面关系说主张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彼此之间形成诉讼法律关系。欲明确诉讼法律关系的性质,首先须从理念上弄清诉的含义、要素及诉的构造。民事诉讼从本质上是当事人利用“公权”保护“私权”的活动。只有当事人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开始审判程序时,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才可称为“诉”。诉主要属于诉讼法上的概念,只应发生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两面关系。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HDr0VH9G&id=DC8F0129DEB974A2CF57F397906EB3CB4B860BC9&thid=OIP.HDr0VH9GbyX0hEs53G3YgQAAAA&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1c3af4547f466f25f4844b39dc6dd881%3frik%3dyQuGS8uzbpCX8w%26riu%3dhttp%253a%252f%252fp2.qhmsg.com%252fdr%252f270_500_%252ft01b54cec6b99bd716d.png%253fsize%253d268x321%26ehk%3dNO3mDXVL1EzW1FQFlw%252b%252fJEYSzvkjy%252fmXqbaCOs9DyRk%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321&expw=268&q=%e5%8f%b8%e6%b3%95%e7%a8%8b%e5%ba%8f&simid=608030768290614540&FORM=IRPRST&ck=3E8CE2B844EF093D2FAAA103013DA8EC&selectedIndex=31&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司法程序'''<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1c3af4547f466f25f4844b39dc6dd881?rik=yQuGS8uzbpCX8w&riu=http%3a%2f%2fp2.qhmsg.com%2fdr%2f270_500_%2ft01b54cec6b99bd716d.png%3fsize%3d268x321&ehk=NO3mDXVL1EzW1FQFlw%2b%2fJEYSzvkjy%2fmXqbaCOs9DyRk%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开庭程序== 从法院的程序上来讲有以下事项: 开庭前,由书记员查点到庭人员,如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宣布[[法庭注意事项]]。 审判人员入庭后,由审判员宣布开庭,宣布所审理的案件,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如果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听取到庭当事人的意见后,即酌情决定案件是进行审理或者延期审理。决定延期审理的案件,应当酌情确定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再送达[[传票]]或[[通知书]]。决定进行审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证人、鉴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告知[[作证]]和鉴定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证人应当一律具结,具结后退庭;鉴定人是否具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接着审判员告知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声请[[审判人员]]和担任记录的[[书记员]]回避,向证人、鉴定人发问,提供证据,就案件情况进行辩论等),宣布法庭组成人员和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的名单,并讯问当事人要不要声请回避。当事人声请审判人员回避的,由院长裁定;声请书记员回避的,由法庭裁定。驳回声请回避的裁定不准上诉。为了使审理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如果认为自己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有回避必要的时候,应当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分别由院长或[[法庭裁定]]。 上述事项进行完毕,法院即开始调查事实。先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指定的人民陪审员介绍原告人起诉的要求与理由及被告人的答辩内容。其次,由原告人和被告人分别作补充陈述。再由审判人员就争执焦点向双方当事人进行讯问,接着[[讯问证人]]或[[鉴定人]]。 讯问证人的时候,应当指出本案需要他证明的问题,并让他作充分的陈述。证人有数人的时候,应当[[隔离讯问]],必要时可要他们互相对质。调查中,对审理前搜集的证据和当事人在审理中提出的新证据,都应当加以审查。 鉴定人的鉴定意见书,需要当庭宣读,并让双方[[当事人辩解]]。物证须当庭审查辨别真伪,必要时还须进行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的结果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如认为有必要,可以重新鉴定或者另找鉴定人鉴定。在调查过程中,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员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发问。 证人的证言应当到庭陈述。证人在调查中作过陈述的,也应当到庭陈述。经法庭传唤未到庭而又确实不能到庭的证人在调查中所作的陈述,需要当庭宣读,经法庭允许不出庭的证人所提出的书面证言,也需要当庭宣读。 在法庭调查事实阶段,必须彻底查清案情,取得确凿的证据,以保证案件得到正确的处理。 法庭如果认为案情已经完全查清,即由审判员宣布开始辩论。先由原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发言;次由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答辩。以后可以互相进行辩论。原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论后,必须再让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最后辩论。辩论中,如果发现与本案有关的新事实需要进一步调查时,法庭可以宣布停止辩论,恢复调查,或者裁定案件延期审理;当事人或者他的代理人也可以提出这项请求,由法庭裁定。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法庭根据实际情况,对那些可以用调解方式解决的案件,可以随时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政策、法律、法令,进行团结教育,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下,当庭试行调解,也可以宣布临时休庭,让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如果[[调解成立]],即当庭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不成,即继续进行审判。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有的人民法院对原告人死亡其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或者被告人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替他继续负担义务的人,以及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死亡的,就将案件终止审理。这些作法都是可行的。双方当事人在外自行和解而请求撤回起诉的,可准予撤回;原告人自动放弃诉讼权利的,经审查后可将案件注销。在审理中,被告人提起反诉、原告人增 加诉讼请求、增加当事人或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一般都可以合并审理。如果原告人经传唤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时候,可以看作撤回案件,将案件予以注销。被告人经传唤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如果案情已经弄清,一般可以在最后一次传唤时向他提出如再不到庭即将[[缺席判决]]的警告,被告人无正当理由而仍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的时候,不应当准许旁听群众当庭发言,旁听群众如有意见,可以在闭庭后用口头或者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 担任记录工作的书记员必须认真负责地作好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审判过程中的全部活动情况;如果当庭记录有不够完备的地方,应当在闭庭后及时加以整理。证人证言笔录和当事人当庭对于案内事实的承认、对于对方当事人的权利的承认以及对于自己权利的抛弃的笔录,都要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当事人自看,并在查阅没有错误后由证人、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其他笔录不必当庭宣读,但审判员必须当庭告知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请求查阅笔录的权利。 审判员和书记员必须在笔录上签名。审判员在笔录上签名的时候,必须认真负责地加以审查,如果笔录记载内容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应当加以修正。 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要求查阅笔录的,一般应当在闭庭后立即交给他自看或者向他宣读,并充许他加以摘录;如果案情复杂,笔录需要整理的,也可以在闭庭后3天内交给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自看或者向他宣读。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认为笔录记载有不正确或者不完备的地方,可以在查阅后立即提出意见,也可以在3天内提出意见;[[审判员]]如果同意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意见,就对笔录加以修正,如果不同意修正的,可以将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意见和不同意修正的理由,一并写出附卷。经过当事人查阅的笔录,要让[[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书记员]]应当将当事人查阅的情况在笔录内注明。 案件经辩论终结后,审判员宣布休庭,并同人民陪审员退庭进行评议。在评议中,首先应当研究案情是否已经完全查清。如认为案情已经完全查清,即进而研究纷纷应该如何解决,应该适用何项政策、法律、法令,证物如何处理等问题,并制定判决书。如果认为案情尚未完全查清,则应当确定继续审理的措施。评议中,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员享有[[同等权利]],一切问题均须共同研究解决。如果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但必须将不同意见记入评议记录。参加评议的人员均应在评议记录上签名(评议记录应当保守秘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不能阅览)。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848870/df387tpWg5HRkI89W3i8pqOs_eIGYMn8TvnAD5rXlbL23QGb6mg0mvhvUChOp_BH3kUDK6pZaVEIRNWm-daSrBa4TQEjMZgfCdKoigmUzQ华律网.2012-07-09,引用日期2012-010-11]</ref> '''视频''' '''进入司法程序流程是什么?'''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3244130494074959959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80 法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司法程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