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3.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吃鱼(黄平) 的原始碼
←
吃鱼(黄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重定向 [[吃鱼(杨福果)]] [[File:应1912.jpg|缩略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816380039659037&wfr=spider&for=pc 原图链接]]] '''《吃鱼》'''是[[中国]]当代作家杨福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吃鱼=== 在海边出生的缘故,从小我对吃鱼情有独钟,三日无肉小事,一日无鱼浑身难受。 小时候放[[暑假]],我有三五天假期是在故乡度过的。海边的故乡对我来说,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到海边摸螺,用小鱼网网小鱼小虾,在礁石上敲[[生蚝]]。可以到防风林里,用耙子收罗那些细细长长的叶子,中午根本不用睡午觉,跑到渡口,跳上渡船,到对岸溜达一圈,太阳快落山了才回家。 最让我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是每天都能吃到鱼。 在[[海南]]生长,借了大海的光,海鱼几乎日日都可吃到。水库里的“草鱼”、“福寿鱼”、“桂花鱼”、“淡水仓鱼”甚至是河里的“爬地狗”、“泥鳅”、“塘鲺鱼”等,也自是吃了不少。鱼,不完全因鱼营养价值高,还因其美味可口。所以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乃百味无味”之说。 “无鱼不成席”。 “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过年时的年饭,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鱼是必须有的,意蕴在于年年有余。鱼可以是海鱼,也可以是淡水鱼。可以大鱼,也可以是小鱼,可以是清蒸鱼,也可以是煎鱼。没有太多讲究,总之,餐桌上是少不了鱼的。年饭我基本上都是用的海鱼,多是清蒸,配上香菇丁姜丝葱花芹菜丁,还可配上一点点肥肉丁,鱼肉吸进肉里的油,会更细。除了新鲜鱼,有的时候我还喜欢用砂锅煮红鱼干、猪蹄和笋干,年三十那晚尽量将清蒸的鲜鱼吃完,大年初一就吃红鱼干猪蹄笋干那道佳肴了。 [[鳙鱼]]火锅是[[海南]][[儋州]]的特色味道。好几次,在[[松涛水库]]游艇的甲板上,我们就是这样边欣赏沿路风景,边吃特色的鱼头火锅。 松涛水库有20多种鱼,以鳙鱼驰名,鳙鱼是在水库自然成长形成。在船上吃鱼,现杀现做,鱼是保证供应的。水库里设了好多个捕捞站,只要船上的鱼吃完了,到了下一站就会有人送上捕捞上来的鱼。 松涛鳙鱼鱼肥肉细,配上酸菜等佐料入汤,味道更是绝美。以前游船上鱼头火锅配的是酸雷公笋,是海南中部山区一种特有的笋。笋脆口,鲜嫩,味道有点酸,放进鱼头汤里,汤呈乳白色,味道更浓郁更好,让人回味。现在的鱼头火锅配的多是海南澄迈的萝卜小酸菜,雷公笋的影子已经鲜见了。 据说,我国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当]]年畅游松涛水库时还留下“何止腩鱼无限美”的赞美绝句,松涛鳙鱼的美味便可见一斑。 就这样在游船上,听着喇叭里传出风情浓厚的儋州调声,吃着嫩嫩的鱼头与鱼肉,呼哧呼哧地喝着鲜美的鱼汤,大快朵颐,体会把盏临风的意境,游艇沿着迂回曲折的湖岸一路向前。 2007年冬天我出差上海,北平和几个帅哥美女带我去莘庄一个叫做“鱼鳞门”的火锅城吃鱼。我们吃鱼头,吃鱼片,吃鱼圆,汤底是酸辣味的,我喜欢的味道,再来个剁椒鱼头。鱼都是现杀的千岛湖的花鲢鱼(我们俗称之为大头鳙),做出来的鱼片鲜而不腥,嫩而不生,浓郁柔和,吃进口里,美在心里。鱼圆是手工制作,极有韧性,嚼头很好,剁椒鱼头够辣够香。窗外寒风凛冽,大厅内热气升腾,我吃出一头的汗,汗水顺着太阳穴淌至脸颊再流到下巴,擦一擦,继续战斗。喝酒,聊天,山南海北,真是让人意犹未尽。 这之后,遇上同事或朋友或邻居到水库钓鱼,我也借机享了一把口福。有时候我会到超市去买一包酸菜鱼的配料,如法炮制做一道个人特色的酸菜鱼,感觉还是美美的。 三亚回民村的酸鱼汤,也是颇具特色。 据说酸鱼汤是[[三亚]]人首创,食材取自三亚近海各类杂鱼,放进酸豆树叶和果、酸杨桃、西红柿、酸笋等(天啊,都是酸的),煮出来的鱼肉质鲜嫩可口,汤味鲜美酸味刚刚好,浓浓的白白的。尽享鱼肉鱼汤后,来一碗黑米煮的椰子饭,再喝一杯糯米茶。这一行就没白来。 八所的烤乳猪相当有名气,八所的麻鱼煮酸瓜仔,也是名扬天下,街边的大排档才能吃出这样的味道来。肥厚脆爽的小酸瓜与新鲜的麻鱼一起煮汤,滴少许纯正花生油,配一点姜丝,洒几颗葱花,汤保持了鱼的新鲜味道,又带一点酸瓜特有的酸味,没有其他配料,二者结合,便是清淡鲜美。喝麻鱼酸瓜汤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放一点胡椒粉,鲜辣酸的味道综合一起,别有滋味。 偶尔,我和朋友们会到故乡海边的渔排上吃鱼。鱼从海里捉上来时活蹦乱跳,到了锅里继而被端上桌便是十足的美味。海边人吃鱼,不需要什么配料,就算是清水煮也是很鲜的。嗅着故乡的海的味道,听着海浪一阵阵拍打船舷的声音,看落日下的大海“半江瑟瑟半江红”,吃鱼的意境与心情交融,氤氲着诗一样的氛围。 被撩拨起来的味蕾,很自然地串接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少时吃鱼,印记里一直都有在水产经营部排队买鱼的场面。几十年过去了,这个经历,却始终忘却不了,也会时不时地回忆起。 那个年代,吃鱼算是比较奢侈的事情。那时,有一个水产经营部,地址是现在的河南菜市场大门口的左侧。久不久的水产有鱼运过来,什么麻鱼啦灯光鱼啦剥皮鱼啦等等,然后从广播里听到通知,排队便是我们小孩子的任务了。通常都是手里攥着一块或者二块钱,几个小伙伴结伴同行,一路从新东区小跑往水产去。买鱼的人很多,排的队很长,吵吵嚷嚷的。排队快到我们了,下了班的大人们也到了,买鱼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 那时候的剥皮鱼很便宜,几户人家通常都是合着买的十斤二十斤的鱼,装在筐里,回去一家一家分好,然后大人们就围坐在一起,动手剥鱼皮。那种小鱼的脊上有一个硬硬的骨刺,要剥开的时候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刺出血来。剥好的鱼,用盐巴腌一腌晾干水分后,在锅里倒很少的花生油,然后将鱼放进去,小火煮熟,冷却后用锅铲铲起来才不会粘锅。我们小孩子手里每人都会有一个小碗,碗里放三五只小鱼,空口吃着鱼,当零食吃。 我喜欢用蒜苗和豆豉焖剥皮鱼,花生油蒜末起锅,鱼倒进去后,放一点姜丝,一点酱油,丢进一把切好的蒜苗。最喜欢的还是用盐水焖煮,不用放油,就这么煮干到有一点点焦黄,鱼肉细嫩,一点腥味都没有,可以连骨头一起吃。我婆婆煮剥皮鱼甚至还放点糖,更具鲜味,一大盘上来,很快就吃光了。 现在到菜市场卖海鲜的地方,看到的剥皮鱼都是很大一只的,那种小小的肉厚厚的剥皮鱼,极少极少见到了,只能在罐头鱼里看到它们的影子。 每每此时,内心便有一种失落,一种遗憾。那算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标志,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存。 <ref>[http://hainanzuojia.com/infoshow_9068.html 海南作家网 ] </ref> ==作者简介== 杨福果,女,笔名阿果果、酒心;[[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吃鱼(黄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