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57.2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合龙 的原始碼
←
合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合龙.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主桥成功合龙</big>[http://www.gov.cn/xinwen/2018-10/30/5336001/images/480447be3b54450a92905199b3712018.jpg 原图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18-10/30/content_5336001.htm#1 来自 中国政府网 的图片]]] '''合龙''':是指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称“合龙”。亦称“合龙门”<ref>[https://zj.zjol.com.cn/news/946879.html 直插海底的中华第一桩!沿海高速台州湾跨海大桥合龙] ,浙江新闻,2018-5-23</ref>。 ==合龙方法== 所留口门一般10~25米宽,名[[龙门口]],上口应比下口宽2~3米。在龙门口两金门占上各打桩 四排, 称为合龙桩。将合龙大缆拉过龙门口,结活扣于两金门占的合龙桩上。然后用麻绳编结成网称为龙衣。网眼0.15~0.2米见方,网的长宽尺度应与龙门口大致相等,网结成后,用木杆或大竹竿做心,将龙衣卷成捆,并把龙衣的引绳头牵过对岸,这时数人横躺在龙衣上,推卷前进,同时用小绳将龙衣与合龙缆扎紧,随滚随扎,直到对岸。龙衣铺成后,即推放一层秸料,以能上人走动为宜,愈向中间,因为人与料的[[重量]]下压,使绳伸长垂成弧形,然后上五花骑马桩,压土袋,如此层层相压,做到一定高度,在两金门占统一指挥同时松绳沉埽入水,并继续加料上土,上五花骑马桩直至压埽到底,把口门堵塞合龙。在用双坝进堵时,应使正坝合龙后,再进行边坝合龙,在水大流急的情况下,用合龙埽合龙,往往由于松绳不匀,会发生卡埽或扭埽现象,如埽压不到底,埽底下流速加大,冲刷河底,如金门占发生蛰动,有功败垂成的危险<ref>[http://muchong.com/t-4589983-1 钢板桩施工之合龙施工的一些要求],小木虫</ref>。 ==抛枕合龙== 当口门缩窄,用合龙埽不易堵合时,龙门口可适当放宽至30~60米,进行抛枕合龙, 有护底抗冲的作用,捆柳柴[[石枕]]的方法,一为散柳柴包石(或淤泥)捆枕; 二为柳柴把包石捆枕。枕中放置龙筋绳,枕的直径0.8~1米,长10~20米。如在浮淤河底上抛枕,可抵抗5米/秒的流速,如抛在枕上, 可抵抗8米/秒的流速,抛枕时,要先推朝下游的一端,后推朝上游的一端,枕沉到预定位置, 即将穿心绳一端系在坝头木桩上,待枕着水受力后,随枕的下落,可将绳稍稍松动,直到枕落河底为止。根据具体情况,亦可采用竹笼装石或铅丝笼装石成枕,按上法进行抛投,这种枕易于下沉入[[水]]。抛枕合龙主要优点是施工简单,进堵迅速,比较稳妥,缺点是枕与枕间的空隙大,漏水较严重,在用双坝合龙时,一般正坝用抛枕合龙,边坝用合龙埽合龙,以利闭气。 ==梢捆沉厢合龙== 1973年中国河北省卫运河徐万仓截流工程合龙时, 口门上口宽16米,下口宽12米, 水头差0.6米,先用草袋土和柴捆(直径0.5米,长5米) 进占,前后打桩固定,用沉排护底,然后在口门横布[[直径]]5~8厘米的底缆若干条,间距0.5米,每缆的两端系在两坝头顶预打木桩的横架上,分别在麻缆上推滚直径1米长10米的梢捆,堆叠两层后,上面撒麦秸一层,再压一层草袋土,如此逐层筑至预定安全高度,两边统一指挥,同时用斧砍断麻缆,沉厢合龙。 荷兰国在海堤堵口,为避免受潮水的剧烈冲刷,有用预定设计的过水沉箱,进行合龙。根据口门的宽度和流量,定出沉箱的数目,利用平潮期间把沉箱分别放在龙门口,每一沉箱有开敞式的闸门,[[闸门]]打开水流仍可通过, 待全部沉厢就位后, 在一次合适的平潮期, 同时放下闸门, 完成合龙。 ==视频== ===<center> 合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安岚高速湘子坝特大桥双幅合龙</center> <center>{{#iDisplay:g09472tppit|560|390|qq}}</center> <center>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成功合龙</center> <center>{{#iDisplay:j0949pgabd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合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