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5.1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同光体 的原始碼
←
同光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cbddfdbc/8de79aa278d5210e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5%90%8C%E5%85%89%E4%BD%93&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同光体'''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的一个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7519286_209689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ref>”,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ref>[https://www.sohu.com/a/464783594_100263297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f>”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形成于清末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延续于民国初年的诗歌流派,因同治、光绪年号而得名。主要诗人有陈三立(1852—1937)、沈曾(zēng)植(1850—1922)、陈衍(1856—1937)、郑孝胥(1860—1938)等。他们推崇宋人[[诗歌]],主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将言志、缘情、学问、修养相结合,多以议论入诗,重锤炼之功,风格雄健瘦硬,标举所谓“荒寒之路”。因地域和风格的不同,同光体又有闽派、浙派、江西派之分。 引例1 同光体者,苏戡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陈衍《沈乙盫(ān)诗叙》) (所谓同光体,是郑孝胥和我用来戏称同治、光绪以来写诗不遵守盛唐风格的诗人的用语。) 引例2 往余在京华,郑君过我邸。告言子沈子,诗亦同光体。杂然见赠答,色味若粢醍(tǐ)。 (陈衍《冬述四首视子培》其三) (过去我在京城的时候,郑孝胥来到我的住处。他告诉我沈子写的诗,与我同为同光体。我们互相赠答的多篇[[作品]],色泽味道至今仍似浅红色的清酒。)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同光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