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1.2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同春箬竹 的原始碼
←
同春箬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同春箬竹</big> ''' |- | [[File:.lkmjnhbgfdfghjklkjhg.jpg|缩略图|同春箬竹|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2759/20150203175131-2004097975.jpg/0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5%90%8C%E6%98%A5%E7%AE%AC%E7%AB%B9&mode=1&did=10#did10 来自 搜索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同春箬竹 拉丁学名:Indocalamus tongchun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大戟科 属:叶下珠属 |} 同春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ongchunensis K. F. Huang et Z. L. Dai)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 该种是Wm. Munro取自中国出口的茶叶篓子中的竹叶而定名发表的,该种叶片大型,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主要价值'''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ref>[http://baike.chinaso.com/wiki/doc-view-65502.html 同春箬竹]。中国植物志 </ref> =='''形态特征'''== 秆高约1.5m,径0.5cm,节间圆筒形,黄色,[[光亮]],微被白粉。秆箨宿存,光亮,背面无毛,边缘具棕色长纤毛;无箨耳和遂毛;箨舌高2mm,质硬,截形或弧形,先端无毛;箨叶长于箨鞘l-1.5倍,直立,质薄,长披针形, 基部 心形收缩,无毛。秆上部每节分枝1枚,枝粗壮,分枝角度最小,每枝具叶3-7枚,叶片[[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下面被灰白色柔毛,尤以中脉两侧为密。 竿直立,高约1.5米,直径约0.5厘米;节间微被白粉,圆筒形,稻草黄色,光亮;枝粗壮,与竿的夹角甚小(在10度以内),分枝在成长后能将竿箨推离主竿,但箨鞘则紧抱分枝,枝的箨鞘无毛,仅上部被微毛,边缘生棕色纤毛。竿箨宿存,光亮,在竿分枝的以下各节间者紧抱竿;箨鞘背部无毛,其上部微被白色毛茸和白粉,边缘生棕色长纤毛;无箨耳和鞘口繸毛或箨耳极微弱;箨舌高1-2毫米,质硬,截形或拱形,边缘无纤毛或有微弱的纤毛;箨片长于箨鞘1-2倍,直立,质薄,长三角形,基部收缩呈心形,无毛。末级小枝具3-7叶;叶鞘无毛;无叶耳,亦无繸毛;叶舌高约1.5毫米,质硬,无纤毛;叶片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淡绿色]],被灰色柔毛,尤以中脉两侧为密,次脉12-14对,在叶片上表面略凹下,在下表面则稍突起,小横脉明显。花枝未见。笋期待查。 =='''生长环境'''== 产福建漳平县同春,海拔850米的[[阔叶林]]下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 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 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 是泰州传统名点,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 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 芳香诱人, 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 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 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 %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 t 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 对S-180 的抑瘤率达到99.6 %, 消瘤数达7/9 。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 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 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 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 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 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 采取综合提取技术, 制造的箬竹酒, 不仅气味青香, 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 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 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参考资料'''==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同春箬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