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5.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后唐 的原始碼
←
后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4a98ca30dcd34c69b246fe5e279d1004.jpg|缩略图|右|[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805/4a98ca30dcd34c69b246fe5e279d1004.jpeg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245374059_162926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ref name="M1T">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17–219. ISBN 7-5622-2277-0.</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ref name=M1T/> <br> <p style="text-indent:2em;">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ref>《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乾宁二年,克用还军云阳,请击茂贞,昭宗慰劳克用,使与茂贞解仇以纾难,拜克用“忠正平难功臣”,封晋王。</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ref>《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哀帝》全忠建国,奉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处前刺史氏叔琮之第。时太原、幽州、凤翔、西川犹称天祐正朔。天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帝为全忠所害,时年十七,仍谥曰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之定陶乡。中兴之初,方备礼改卜,遇国丧而止。</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ref>《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五年正月辛卯,克用卒,年五十三。子存勖立,葬克用于雁门。</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ref name=M1T/><br> <p style="text-indent:2em;">923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ref>《新五代史·卷七·唐本纪第七》清泰三年甲戌,契丹及晋人至于潞州。丁丑,至自河阳。辛巳,皇帝崩。</ref><br><br> <p style="text-indent:2em;">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 <ref>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29–232. ISBN 7-5622-2277-0.</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ref name=M1T/><br> <p style="text-indent:2em;">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 ==基本信息 == {| |- | '''中文名''' || 后 唐 || '''时 间''' || 公元923年 ~ 公元936年 |- | '''别 称''' || 唐、大唐、唐国 || '''语 言''' || 汉语、突厥语 |- | '''所属时期''' || 五代十国 || '''主要民族''' || 汉族、沙陀族 |- | '''都 城''' || 洛 阳 || '''帝 王 ''' || 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 == 话题 == * [https://www.baidu.com/link?url=I6hFVjd7AnpyMdICbbUW-Cfk_lQd2Il4bynU8q939HhX1anpqO66OiGUGHI2NZ1SpuRn_4x4QX81adKUoBiL3CjmDBsxfLlXc7dzpaZZHke&wd=&eqid=b446520a0001d1b5000000025eeaec8f 五代十国中,最牛的后唐,为何只存在了短短14年?]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142991308230539&wfr=spider&for=pc “后唐”的皇帝也姓李,他们是“唐朝”皇帝的后人吗?]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348351286773781&wfr=spider&for=pc 唐朝、后唐、南唐是何关系?后两个会是唐朝皇室的后裔吗?] == 国号说明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昭宣帝[[李柷]]禅位梁王[[朱温]],朱温改“唐”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晋国、岐国、吴国仍以“唐”为国号,仍称“天祐”年号。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李存勖并没有按传统以自己的王号“晋”作为新朝的称号,而是采用“唐”作为国号,史称“后唐”;且在灭梁之前,一直延用唐昭宗时的“天祐”作为年号。所以“前晋政权”和“后唐政权”的正式国号仍然是“唐”,然而为了区别李渊建立的“唐”和石敬瑭建立的“晋”,故称呼李存勖称帝前的政权为“前晋”,称帝后的政权为“后唐”。<ref name=M1T/>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大唐的存在,且自身实力雄厚,统治版图为五代各国之最,再而庄宗也为李柷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有所继承。 清人[[陈鳣]]编撰《续唐书》时,根据明人陈霆编撰《唐余纪传》的宗旨,以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 <ref>《续唐书·序》唐受命二百九十年而后唐兴,历三十年;后唐废而南唐兴,又历三十年而亡。此六十九年,唐之统因未绝也。</ref> == 历史沿革 == === 前晋时期 ===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ref>《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 </ref> === 后唐立国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ref>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中外战典》 第28页</ref><br> === 同光乱政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存勖与伶人同台演出,并起艺名“李天下”;因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多达近千人。且以宦官为监军,牵制军中将领。李存勖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人人自危。大将李嗣源可谓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br> <p style="text-indent:2em;">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反而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李存勖听信宦官之言,设立内府和外府;导致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当时政制混乱,政出多门。皇太后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官府都照办不误。<ref>《资治通鉴·后唐纪·后唐纪二》是时皇太后诰,皇后教,与制敕交行于籓镇,奉之如一。 </ref> === 西平前蜀 ===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庄宗命魏王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领兵六万,自凤翔走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ref>《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同光三年九月庚子,魏王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以伐蜀。</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三年(925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唐军长驱直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降唐;而后蜀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献城投降;只有蜀国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打算出秦州攻打唐军,至茂州,兵马仅剩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以秦、陇二州降唐。高季兴乘势率水军逆流而上,攻打施州。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轻舟逃走。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唐。十一月,唐军昼夜兼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李继岌率大军向剑州、绵州、汉州推进。蜀国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唐。[[李绍琛]]到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被蜀兵破坏。为速取蜀国,李绍琛乘蜀兵溃败之机,率大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到达成都,翌日,蜀主[[王衍]]出降,前蜀灭亡。<ref>《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同光三年己酉,蜀王衍降。 </ref><br> == 邺都兵变 == <p style="text-indent:2em;">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皇甫晖]]在邺都叛乱,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讨伐。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的劝诱之下起兵造反。庄宗听闻讨伐军有变,即令怀远指挥使白从晖率骑兵扼守河阳桥,以护卫京城;又拿出金帛赏赐诸军,并亲率军趋汴梁,但为时已晚。途中闻知李嗣源已入汴梁,即仓皇回逃,至荥阳,随从士卒已散逃过半。刚抵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亦率所部兵哗变,与京城驻军展开混战。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初一,庄宗率近卫骑兵出战,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为监国,不久于庄宗柩前即皇帝位,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55463/cce5rgB1fgyTu816epW-cB9ZNNslh8PwTfFWYtZkNw79NsET_YJ3c8DnGfjPQMoHATi7VTIhymqcYkEJtvwc4B142bVV8gox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 死于兵变的后唐开国皇帝.趣历史.2016-02-25] </ref> <br> === 明宗之治 === <p style="text-indent:2em;">天成元年(925年)[[霍彦威]]、[[孔循]]劝明宗更换国号,明宗以兄终弟及为由否决了这一提议。 丙申,杀租庸使孔谦。天成四年(929年)六月,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高从诲,上表请求归附朝廷。七月,明宗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br> <p style="text-indent:2em;">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上表请求归附朝廷。十二月,明宗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契丹国东丹王耶律倍归唐,明宗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东丹,名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又赐国姓李名赞华,改封陇西县开国公。长兴二年(931年)六月,明宗复置明法科,同大唐开元礼。<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明宗统治时期,后唐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明宗之治并不稳定。明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ref>《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明宗出自边地,老于战陈,即位之岁,年已六旬,纯厚仁慈,本乎天性。每夕宫中焚香仰天祷祝云“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故天成、长兴间,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ref> <br> === 宋潞之争 === <p style="text-indent:2em;">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李从荣]]因谋反被处死。当时李嗣源病危,于次日派宦官孟汉琼到邺都召[[李从厚]]回京。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秘不发丧达六天之久。十二月一日,在西宫发丧,李从厚即皇帝位,改长兴四年为应顺元年。<ref>《新五代史·唐本纪七》天成四年十一月,秦王从荣伏诛。明宗病甚,遣宦者孟汉琼召王于邺,而明宗崩,秘其丧六日。十二月癸卯朔,发丧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群臣见于东阶,复于丧位。</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闵帝即位后,把潞王[[李从珂]]和[[石敬瑭]]当成眼中钉。闵帝先是罢李从珂之子李重吉控鹤指挥使,外任亳州团练使。又将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己的堂兄弟李从璋调任凤翔,接替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因此李从珂在部下的鼓动下,拒绝了朝廷命令,起兵造反<br> <p style="text-indent:2em;">应顺元年(934年)三月,朝廷军马兵临凤翔城下。李从珂登城哭诉,言其无罪,被奸人所害。禁军将领杨思权为一己私欲,遂煽动禁军兵变,率诸军投降了李从珂。李从珂尽出凤翔所有用来赏军,并许诺攻下洛阳后,再给予重赏。潞王大军很快攻下长安、华州、陕州,侍卫亲军纷纷归顺潞王。闵帝无奈,只好仓皇向魏州逃去,途中遇到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引兵尽杀闵帝亲随,将闵帝软禁在卫州。<ref>《新五代史·晋本纪八》清泰元年五月,复镇太原,来朝京师。潞王从珂反于凤翔,愍帝出奔,遇敬瑭于道。敬瑭杀帝从者百余人,幽帝于卫州而去。</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应顺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城。宰相冯道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从珂假意不从。次天,曹太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为监国。六日,又立李从珂为帝,改应顺元年为清泰元年。<ref>《新五代史·唐本纪七》泰清泰元年夏四月壬申,入京师,冯道率百官迎王于蒋桥,王辞不见。入哭于西宫,遂见群臣,道拜,王答拜。入居于至德宫。癸酉,以太后令降天子为鄂王,命王监国。乙亥,皇帝即位</ref><br> === 末帝失国 ===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br>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br>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 国土领域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极盛时期的疆域,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北带长城,南至岭南。约有今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湖北等省市,河北省张家口以南地区,四川省岷江、大渡河以东地区,甘肃省东部,贵州北部,江苏省徐州地区,安徽省西北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南部。<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55463/98f9_Rl6O3aSDySZ4qqjvi5cgrCrk7O4em2YiyTvQASBivWNXEYrrbLz89JW0vrgEoxxDzHdi-47OiAm 五代十国.讲历史.2013-11-11] </ref>唐自灭燕臣岐,破西蜀后,仅余吴、吴越、南平、楚、闽、南汉诸国,及孟知祥以蜀地称王,与唐共八国,其时“东际于海,南至淮、汉,西逾秦、陇,皆唐境也。共得州一百二十有三。 == 军事政治 == [[File:TimgWE.jpg|缩略图|左|[https://gss3.bdstatic.com/84oSdTum2Q5BphGlnYG/timg?wapp&quality=80&size=b150_150&subsize=20480&cut_x=0&cut_w=0&cut_y=0&cut_h=0&sec=1369815402&srctrace&di=d9593ebb37db39fbcad81571b54de4b0&wh_rate=null&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forum%2Fpic%2Fitem%2F5ab5c9ea15ce36d3fda795a834f33a87e850b182.jpg 原图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f?kw=%BA%F3%CC%C6&fr=ala0&tpl=5 百度贴吧]]] === 军事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禁军实源于李克用创建的河东镇之军队。其军队主要由沙陀、契苾、吐谷浑和代北汉人和河东土著人为主,其中坚力量便是李克用所收养的所谓义儿军。后唐以唐朝继承者自居,故其在军制上自然不会完全沿袭后梁之制。长兴二年,左右羽林军被改编为左右严卫军,龙武、神武改编为左右捧圣军;次年,神捷、神威、广捷等军改编为左右羽林军,形成六军系统。 === 政治 === * 中央官制:后唐同光元年(923),重建枢密院。后唐同光元年(923),重建枢密院。 * 地方官制:后唐同光元年(923),重建枢密院。 * 律法编定:同光二年(924年),仿唐朝后期《大中刑律统类》,编定《同光刑律统类》13卷;后又制编《天成格》3卷、《清泰编敕》30卷。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55463/b711jLGvzwdvP0JaIE6ZEokOQFMJJ4fmyL7onw5INsQ_Dol6EX93LVrdFc4gFlW1tDWwkNaLeRC8ZUOx_0BYKGNpG6SkxVUKdOk 五代十国:刑罚空前酷烈.历史春秋网.2016-08-17]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Category:中国通史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后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