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72.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后稷庙 的原始碼
←
后稷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后稷庙.jpg|320px|缩略图|右|<big>后稷庙</big>[http://www.sxycrb.com/pic/2020-01/07/b15bc9de-73d0-4d90-8f11-9e3378b16be9d73f55ea-4901-4c62-af78-3db15851578b.jpg 原图链接][http://www.sxycrb.com/2020-01/07/content_156112.html 来自 运城新闻网 的图片]]] '''后稷庙'''位于[[中国]][[山西省]][[闻喜县]]阳隅乡吴吕村,是[[祭祀]]后稷的庙宇,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稷庙始建年代不详,[[中轴线]]上现仅存后稷殿和[[戏台]]。后稷殿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84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下昂,补间铺作各一朵。戏台为明清重修,正对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庙内还有清碑二通。 ==基本概况== 后稷庙位于山西省闻喜县阳隅乡吴吕村<ref>[https://www.sohu.com/a/141608800_211007 每日一村 ┃ 山楂生产基地——吴吕村 ],搜狐,2017-05-18</ref>。创建年代至晚在元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五十三年(1788年)均有修葺。 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尚存戏台、水陆殿,均为元代遗构。戏台砖砌台基,石条压沿,高达1.5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前檐施圆形通长额枋,平柱向两侧外移,尚存元代遗制。水陆殿单檐悬山顶,殿内施天花板。庙内尚存明嘉靖年间重修庙记碑两通。 古老肃穆的后稷庙,是石城县客家先辈为尊祀太古时期的先租“后稷”而建,以祈求“[[五谷丰登]]”和“幸福吉祥”之意。虽经千年风雨苍桑,后稷庙仍然是那样的庄重,那样的辉煌。 传说后稷为[[黄帝]]的第四世孙,[[帝喾]]之子,母有邵氏女,曰姜原,为帝喾之妃。一日姜原在野外见一巨人而怀孕生下后稷,姜原视之为不祥之人将后稷弃于野外的小路上,奇怪的是牛马在小路上经过时,均会避开而行,不会践踏在后稷身上。后又将他弃于冰雪地上,无数[[鸟类]]不约而同的飞集于他身上用[[羽毛]]将其覆盖,为他取暖。 这些奇迹又使[[姜原]]认为他是神的化身,将后稷抱回家中小心抚养。因此,后稷的别名地称为“弃”。后稷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精通农事,并教授他人农事[[技术]],为促进当时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闻名于中原大地。帝尧得知后,封后稷为“农师”,深受后人敬仰。 后稷庙始建于[[宋朝]]祥符年间,后经多次修缮,此庙也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迹]]。初建时只供奉后稷神像,后来又供奉了作为陪衬的[[道教]]神像。此庙为砖木结构,内设有正殿、庭院及东西厢房、古戏台。大殿结构为穿斗式木作梁架,梁倒板上绘有栩栩如生的[[龙]]、[[麒麟]]等[[动物]]彩画。木[[柱础]]石为双层八角形,各面均雕刻有动物、花草。庙内充满了龙文化及道教文化的气息<ref>[http://xianyu.chinaxiaokang.com/xianyuzhanshi/shanxiyunchengshiwenxixian/xiuxian/2019/0129/609338.html 后稷庙:古老肃穆 充满龙文化及道教文化气息],中国小康网,2019-01-29 </ref>,是研究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渊源关系不可多得的历史古迹。 该庙座落于[[客家]]古驿道“闽粤通衢”的入口处,是通往闽粤的咽喉要道之地,南来北往的客家人途径此地都会入内拜祀一番。自古以来庙内香火极为旺盛,朝拜者、旅游者络绎不绝。直至今日每年在此庙都要举办隆重的庙会,庙会期间都会邀请多家戏班子在古戏台上演出数日,热闹非凡。 如今庙内还存有五块古代的碑刻,二块为明碑,三块为清碑,详尽记载了后稷庙的[[历史]]沿革。历经千年的后稷庙也记载着客家先辈的文化意念和创业历程,同时也展示着客家文化的深厚内涵。 ==民间文化== 后稷是一位兼具人与神双重品格的传说人物,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上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正统的稷祀文化一直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其传承于民众中间的记忆文化系统也是后稷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其传承于民间的隐性资源所构建起的文化和谐系统予以民俗理论的观照,探寻其对构建社会和谐文化的积极意义。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后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位传说人物,兼具人与神的双重品格。 在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融合中己经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后稷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农业文明、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的审美心理,甚至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今天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社会]]、人三者的紧密关系也为人们越来越关注,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对于社会文明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民俗文化正是在这样一种实际需求之下而被重新认识和定位。然而在面对驳杂的民俗文化形态时如何能做出“合宜”的选择和评判,各学科研究者应作出及时的理论思索。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希望能通过对后稷神话传承于民间的隐性资源所构建起的文化和谐系统给以民俗理论的观照,探寻其对构建社会[[和谐]]文化的积极意义。 ==视频== ===<center> 后稷庙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影像方志 你知道被尊为中国“谷神、农神”的后稷吗?</center> <center>{{#iDisplay:g0849n8lbua|560|390|qq}}</center> <center>后稷农耕始祖 </center> <center>{{#iDisplay:p0539a18vt8|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后稷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