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1.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听雨轩 的原始碼
←
听雨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听雨轩'' [[File:201311446.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90%AC%E9%9B%A8%E8%BD%A9&src=tab_www&correct=%E5%90%AC%E9%9B%A8%E8%BD%A9&ancestor=list&cmsid=da276ecfef7ac50c47418636c0378b27&cmras=0&cn=0&gn=0&kn=18&crn=0&bxn=20&fsn=98&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6691bac195d9a1f035d0ecfec303c280&currsn=0&ps=70&pc=70]]] 听雨轩,指可以听雨、观雨的凉亭。雨轩原意指雨中的轩馆、雨中的轩辕、下雨时用于躲雨的亭廊。轩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古代皇家[[拙政园]]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作品名称 || 听雨轩坐秋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 年代 || 清朝 || 出处 || 《白香亭诗文集》 |} == 原意 ==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 听雨轩指可以听雨、观雨的凉亭或茶馆。 == 旅游景点 == [[拙政园]]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荷叶;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 引申 == 听雨轩的原意是下雨是用于躲雨的亭廊。新时代赋予了听雨轩新的含义: 雅之意:现在有听雨轩服饰,听雨轩鲜花,听雨轩饭馆,听雨轩沙发,听雨轩圆珠笔等等,现在多在街道、古典建筑等处见到,借古诗句中浪漫幽雅来商化。 不雅之意:现在经常有人将"听雨轩"用作"女厕所"的比喻意思,同样"男厕所"称为"观瀑亭"。 == 古文相关 == 《听雨轩坐秋》 文簟泛清光 柔飚引玉塘 阴连荷气润 梦坠叶声凉 晚照多为影 闲庭过一香 芙蕖今自可 怜尔阅秋霜 【作者】邓辅纶 【赏析】带着织纹的竹席上泛起清冷的光,轻风吹过洁净的池塘,浓阴仿佛带着池荷的香气,落叶的声响惊扰了秋梦,晚照投下了幽幽的影子,望着闲静的庭院不知不觉一柱香也燃完了。荷花还未凋谢,还要经历秋霜,不禁让人怜惜起来。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作者】杜甫 【赏析】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奸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作者】李商隐 【赏析】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荷塘中只留得片片枯叶,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听雨轩》 巫山顶,有一亭,名曰听雨轩。脚下有湖,谓之听雨湖,历代名人游览于此,遗诗文若干,有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为证。山行崎岖而婉转,景色突兀而现,柳暗花明。暮色尤甚。惊之,异之。见者,流连忘返,未见,朝思暮想。多有惊叹大地造化,不知归途者。暮至黄昏,山下赏荷。风起,雨点点。沿路上。览美景,雨洗尘积,心旷而神怡。登顶入轩,薄雨蒙蒙。而后止,云骤去,满天星光,塘水汪汪。始觉,登高境,近则远,远则近。 【赏析】文章描写了作者雨中登山入听雨轩的情景,淅淅细雨,沿途风光给作者带来了惊异的感觉;在听雨轩里览风景,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山顶微风,靡靡者醉。 《虞美人 ·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宁度宗咸淳十年(1274) 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 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少年听雨"的画面,由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这首词是蒋捷所做,但是深读,有一种沧桑的感受,听雨天地间,在广阔的地方听雨与在轩中听雨的感受决然不通,轩中是封闭的,可是我们却可以超然物外。 == 参考资料 == <ref>[https://wenku.so.com/d/361d0801226f0f241d8fe801f6504d46 “听雨轩”解释]</ref>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听雨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