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21.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吳洛 的原始碼
←
吳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吳洛'''(生卒年不祥)即'''吳伯榮''',[[字]]懷書,[[福建]][[泉州]][[晉江]]人。歲貢生。來台後適[[彰化]]設縣,遂留台開闢田園。定居於半線東門街。父[[吳家愧]]曾任漳州鎮標千總。兄弟三人,伯仲早逝,撫養諸姪如己出。有子十三人:曰南金,纳资为州同;曰南辉,乾隆十八年拔贡;曰道东,六十年岁贡;余子亦多入庠,书香不替。卒后,追封中宪大夫。[[周璽]]撰述之《彰化縣志》、[[连横]]《台湾通史》有傳。<ref> {{cite web | url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xml_id=0000008440&who=%E5%90%B3%E6%B4%9B | title = 吳洛 | accessdate =2019-04-16}}</ref> ==開墾發蹟 入士紳階層== 吳洛在[[雍正]]年間游臺,爲「御史高公客諸幕」。「御史高公」應係指巡臺御史[[高山]],高山任此職的時期在雍正八年至十一年。他是以幕僚起家得軍功而與官方密切,然後再臺脚透過科举正途爲歲貢而進入士紳階層。不過根據「臺灣府志」,吳洛並非是正途出身的歲貢,而是以捐納異途的歲貢<ref name="近代史硏究所1986">{{cite book|author=中央硏究院. 近代史硏究所|title=近代中國區域史硏討會論文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xRuAAAAIAAJ|year=1986|publisher=該所}}</ref>。 ===主持「吳伯榮」墾號=== 吳洛來臺適[[彰化]]初設縣治,曠土荒蕪,沿山一帶,地尤肥沃,洛遂募佃以墾<ref name="Liao1977">{{cite book|author=Hanchen Liao|title=Taiwan sheng kai pi zi liao xu bian|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YfTAAAAMAAJ|year=1977}}</ref>,吳洛參與18世紀臺灣中北部的漢人開墾活動。在臺灣中部一帶,以吳伯榮為墾號,與[[施世榜]]、[[楊志申]]等墾首開墾彰化平原。吳伯榮墾號的上地約在大肚溪兩岸,即臺中縣烏日、霧峰及彰化縣的線西、和美一帶<ref name="許雪姬2006">{{cite book|author=許雪姬|title=台灣歷史辭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QoVAQAAMAAJ|year=2006|publisher=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ref>。乾隆中葉,吳洛所主持的「吳伯榮」墾號,領眾開鑿「萬斗六圳」,引「萬斗六溪」(今頭汴坑溪)溪水,灌溉「登台」、「柳樹滴」等地<ref>{{cite book|title=淡江史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G0d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淡江大學歷史學系}}</ref>。 ===中台湾有成 再下一城北台湾=== 吳洛在臺灣中部開墾之外,1751年又與同在中部拓墾有成的[[張方大]]、[[馬詔文]]等人合組「張吳文」墾,參與臺北盆地南部「海山庄」的開墾,吳洛占五分之一股份,並合力開鑿福安陂(在臺北縣樹林帶),1760年拆股另立墾戶「吳際盛」。早年也是以農業爲主的樹林,淸初全境爲沼澤區,直到乾隆廿至四十年間,水完全乾涸,始有移民入墾。開闢最力的墾首組織是「吳張文」,即張必榮和吳際盛<ref>{{cite book|title=中央月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cWFAAAAIAAJ|year=1995|publisher=中央文物供應社}}</ref>。吳洛後裔亦有人住在樹林。 ==游台致富 义举不断== 洛既富,乃建宗祠,刊家乘,置祭田,割租千五百石予與諸姪。而追念故鄉,乃在泉捐貲以修府學大成殿、明倫堂,购良田充清源書院租,在臺亦分捐海東、白沙、南湖各書院之租各数百石<ref name="诗琅王良泽张2003">{{cite book|author1=诗琅王|author2=良泽张|title=臺灣人物誌|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ouaAAAAAIAAJ|year=2003|publisher=海峽學術出版社}}</ref>。凡有義舉,罔不襄贊,當道嘉之,累贈匾額:曰「儒林模楷」,曰「清时硕彦」。有子十三人,書香相繼,人謂積善之報<ref name="周璽吳德功1957">{{cite book|author1=周璽|author2=吳德功|title=彰化縣志|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bjkAAAAMAAJ|year=1957|publisher=大通書局}}</ref>。 ==「吳」與「五」淵源深== 清朝乾隆年間,福建晉江人吳洛到霧峰萬斗六開墾,以「吳伯榮」為墾號,所以又稱「吳厝庄」。當時的「吳厝庄」包括四塊厝、五福、大圳頭、新厝、新埔仔、磨盾仔園等地。因吳姓移民在此地,村民渴望多福,因吳與五同音,在前清時期為「五福庄」,日治時期,仍有此稱呼,戰後定名為「五福村」,升格改制後稱五福里<ref> {{cite web | url =https://www.peopo.org/news/284667 | title =臺中市旗艦社區團隊:霧峰區五福社區發展協會 | date =2015-08-18 | publisher =www.peopo.org | accessdate =2019-04-16}}</ref>。 ==生平== * 雍正九年(1731),任巡臺御史高山幕僚。 * 雍正十年(1732),以軍功咨部,加銜守備。 * 乾隆十五年(1750),為歲貢生<ref name="許雪姬2004">{{cite book|author=許雪姬|title=臺灣歷史辭典: . 臺灣歷史辭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tgPAQAAMAAJ|year=2004|publisher=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ref>。 * 乾隆十六年(1751),與[[張方大]]、[[馬詔文]]等合組﹝張吳文﹞墾號,進墾台北海山等莊。吳洛占五分之一股分。並合力開鑿福安坡(今新北市樹林區一帶)。 * 乾隆二十五年(1760),拆股另立﹝吳際盛﹞墾戶。 * 乾隆三十年(1765),吳洛(吳伯榮墾號),築萬斗六圳,灌溉萬斗六地區。 == 參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清朝軍政人物]]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吳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