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31.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吳興郡 的原始碼
←
吳興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吳興郡'''<b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9/a2f/nBnauM3X2QTMxkDOwADN5M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B1%9F%E6%B5%99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small> |} '''吳興郡''',[[中国]][[三國吳]]時设置的[[郡]],為「[[三吳]]」之一,治所在[[烏程縣]]。 ==建置沿革== ===六朝=== [[孙吴|東吳]][[孙皓]][[寶鼎]]元年(266年),分[[吳郡]]之陽羨、永安、餘杭、臨水,[[丹楊郡]]之故鄣、安吉、原鄉、於潛、烏程九縣置'''吳興郡''',治烏程,屬[[揚州 (古代)|揚州]],包括今[[湖州]]全境及[[錢塘縣|錢塘]](今[[杭州]])、[[陽羨縣|陽羨]](今[[宜興]])等縣。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安縣為武康縣,臨水縣為臨安縣。太康三年(282年),分烏程縣立[[東遷縣|東遷]]、[[長興縣|長城]]二縣。太康十年(289年),立皇子[[司馬晏]]為吳王,以丹楊、吳興、吳三郡為國,吳興太守改稱內史。《晉書 卷六 帝紀第六》[[晉惠帝]]<ref>[https://qursue.pixnet.net/blog/post/45840430-%E6%99%89%E6%83%A0%E5%B8%9D 晉惠帝],痞客邦</ref> 永興元年(304年),立[[義興郡]],陽羨縣改屬義興郡。[[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紹封[[司馬彥璋]]為東海王,改食吳興郡,太守改稱內史。元興元年(402年),東海王伏誅,國除,內史改稱太守。 [[宋後廢帝]]元徽四年(476年),改[[東遷縣]]為[[東遷縣|東安縣]],[[宋順帝]]昇明元年(477年)復舊。《宋書 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南朝梁|梁]]末,分揚州立[[震州]],以[[太湖]]古名震澤而得名,僅領吳興一郡。[[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罷震州,吳興郡還屬揚州。《梁書 卷六 本紀第六》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滅陳,廢吳興郡,其地分屬[[蘇州 (隋朝)|蘇州]]、[[杭州 (古代)|杭州]]。《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李子通]],置[[湖州 (隋朝)|湖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湖州為吳興郡。吳興郡領五縣:烏程、武康、長城、安吉、德清。[[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吳興郡為湖州。 ==人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吳興郡有240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吳興郡有49609戶,316173口。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吳興郡有73306戶,177698口。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類:中國史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吳興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