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9.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吴在德 的原始碼
←
吴在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在德 | 图像 = [[File:4214f4e15cd3fd3f568d362368b15e89 q4YBAFvjvsWAOHamAAJof5-Rr64282 s.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90%B4%E5%9C%A8%E5%BE%B7&src=tab_video&correct=%E5%90%B4%E5%9C%A8%E5%BE%B7&ancestor=list&cmsid=97306252556fb64a4203e06cb3641d96&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adstar=0&clw=233#id=4214f4e15cd3fd3f568d362368b15e89&currsn=0&ps=59&pc=59 原圖鏈接][http://book.kongfz.com/244623/1028534234/ 来自孔老夫子旧书网]]] | 出生日期 = 1927 | 国籍 = | 职业 = 外科学教授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 人物简介== '''吴在德''':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2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 年毕业于原中南同济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留在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工作。历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为我国最先(1958年)尝试开展动物肝移植和最早(1977年)开展临床肝移植的手术者之一。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加1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完成者排名第1~3人的,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1998年获德国联邦医师公会最高荣誉奖,2004年获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杰出成就金质奖章,2007年获德中医学协会宝隆奖章。两获华中科技大学“伯乐奖”。全国统编教材《外科学》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主编,《腹部外科理论与实践》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主编。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德医学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武汉市科协副主席,武汉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及《中华实验外科》总编。现任[[武汉]]医学会会长。 吴在德,男,1927年出生。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在同济医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特长肝胆外科。对[[肠粘连]]、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肝移植进行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得诸多成果。为我国最先(1985年)尝试开展动物肝移植和最早(1977年)开展临床肝移植手术者之一。曾主持或参加1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完成者排名第1~3人。先后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项目有:"同种原位肝移植"、"J-CW-I型激光手术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试制研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机理及预防的研究"、"有关肝外科手术的系列研究和技术改进"、"肝外科中五个观念的更新和技术改进"和"肝外科手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ref>[http://dict.youdao.com/search?q=bk:%E5%90%B4%E5%9C%A8%E5%BE%B7 吴在德],有道网</ref> ==人物生平== ===回忆同济医学院的学习生活=== (上世纪50年代)武汉市特级教授13个,我们同济医学院里有8个,13个里面,我们(同济医学院)占8个,都是知名的教授。这些专家教学有的从上海来,他们也蛮辛苦啊!也没教材,他(只有)写个提纲,往上面(黑板上贴着)一讲。同济(医学院)的老师真是勤勤恳恳,最怕你(学生)学不会,但是也很严谨,要求很严格的,好像同济(医学院)的学风就是这样,整个风气就是这样,它虽然严得不得了,但没有哪个老师骂人的。 皮肤科有个教授叫于光元,以前问他问题啊,“你这个不懂啊?”(他)刮刮你的鼻子,像对小孩子一样,他爱护你。还有,病理科杨述祖,只要你问他,他都告诉你,生化的梁之彦,我们老到他家里,在他办公室随便找。讲解剖的教授李赋京,他讲课就画画,红蓝(色)红(色),画旁边是德文,画完画,(课)就讲完了,那很厉害的,所以后来我们也学着每次画。解剖老师讲述的(名词)全部是拉丁文,我们都得背,很严格,但是,师生感情很接近,有很多老师办公就在我们旁边,上海那个地方又小,到这边也不远,就在一个院子里面,我们和老师也蛮近。还有的老师讲音乐,在暑假到大操场上放古典音乐,给我们讲怎麽理解这个古典音乐,像麻醉科的金士翱老师就是愛古典音乐,还有个生化教授张树怀(音),到了夏天,他们就组织古典音乐会,讲这是什么意思。师生关系很融洽。 大学生活非常充满、充实、难忘、幸福。所以我们同学感情不一样,上学在一起,搞学术在一起,下乡在一起,那时候同学也单纯,没有别的要求。生活也很丰富,每个礼拜有交际舞。 ===谈对上世纪50年代武汉的印象=== 我1951年就到武汉来了,大学就来了,是1955年毕业(中南同济医学院),1954年我还没有毕业,毕业之前要实习嘛,实习在市立二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我们医院(武汉同济医院)还没有,我在上海同济医院实习的,还没有毕业,所以毕业照片没有我的,还没有毕业,国家就派我到北京,到现在的北京友谊医院,当时叫北京红十字医院,苏联帮建立的,跟苏联人学了一年,54年没毕业就派去了,那边完了再回来,因此同济医院是55年造好的,我是造好后才回来的。 历史上讲,解放大道在解放初只到航空路口,航空路这边全部是田,航空路一段不是柏油马路,是石子路,跟普通的公路一样的,航空路是没有的,我们学校里,据我记得,旧社会的遗产,就三样东西,一是看台,一是看台后面是一排平房,是马房,还有一个白的瞎子马,据我了解,旧社会的遗产,就这三个遗产。五月来的时候,院子里草很高,下雨后要穿高跟套鞋,还有野兔,还有蛇,我们来了以后,新的建筑,现在的同济附小,那个地方是个食堂,一个平房,我们来了以后就集中接待我们的,然后有两栋学生宿舍,就是501、502,不是现在的,那红砖的,第三个就是现在同济医学院跟同济医院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礼堂,木柱子,红砖墙,三分之二,上面透空气的,上面是一个屋顶,透气的,还只有半个礼堂,我们在前面礼堂上课,后面还在基建,就这些。现在的幼儿园那里是工棚。 ===谈普通外科名称的来历和武汉外科发展史=== 对普通外科有的叫基本外科,后来叫普通外科,后来大家讨论、议论,(确定)叫普通外科,普普通通,基本(外科)外科就不一样。在外科领域里面,裘老(裘法祖)是开拓者,至少是之一,器官(移植)他是最早的带头者。 普通外科(名词)为什麽要争论它?有个插曲,最后大家讨论,到底是(叫)普通外科好,还是(叫)基本外科好?这两个都好像有普普通通的意思,但是普通外科有个问题,它英文general surgery,general 在英文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是将军,后来大家都说这个好——将军外科!general surgery,又是普通,又是将军,这个好! ===武汉普通外科发展简史=== 普通外科的发展太快了,武汉外科原来比较强的医院,协和(医院)比较强,市立二医院比较强,(历史)不是高氏三兄弟(三姐弟)嘛,高欣荣(女)是妇产科,高有炳是外科,高有焕是内科,那时候总院还没有搬家嘛,湖北医学院有了。 武汉市外科从旧社会来讲,不算顶差的,但是解放初期也就那个样子,裘老(裘法祖)一个,管汉屏一个,高有炳,(这些)老一辈子的,那麽,解放之后都发展了,从专科来讲,普通外科是(属于)大外科这一块,逐渐都强了。后来发展就是胸外科,胸外科我们这里(同济医院)陈夏丰,协和(医院)那边是管汉屏,市立二医院高有炳。 50年代,就开始搞低温麻醉,接着搞(心脏)二尖瓣,心脏不打开的,进去分离,(这些都)开始搞了,也曾经研究怎麽降温把心脏打开做(手术),这算是早的。后来姚政(音),高有炳是我们这里去的唦,后来就起来了。泌尿(外)科,协和就是熊(熊旭林)教授,我们(同济医院)是陈远岫,泌尿外科大概在50年代开始搞高端手术——前列腺切除。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是我们(同济医院)开始的,就是贾修福教授,是裘教授派到天津去学脑外科,就跟北京王忠诚那一代的、最早一代的,回来就做脑外科,脑外科包括协和的朱贤立都到我们那里去(学习)了,脑外科是我们先搞起来的。胸外、心外、泌外这些都是(开科)比较早的,然后骨科是我们(同济医院)的强项,屠开元他没到武汉来,他的学生都来了,包括协和的朱通伯,我们这里的王泰仪。骨科也是比较强,建的比较晚的是小儿外科,小儿外科有我们的童尔昌教授。裘教授很有战略思想,就是在很早就把学生派出去,学什么,贾修福去天津搞(学)外科,陈夏丰去跟王教授学胸科,然后,派金士翱去到南京学麻醉科,童尔昌,因为全国都没有哪里有小儿外科,所以就让他既搞实验外科,又搞小儿外科,所以童尔昌是当时小儿外科的三大名家,现在北京的张金哲,93岁了(1920年出生,实则97岁),上海的陈亚荣(音),全国就是这三个人,张金哲还在,陈过(世)了,童尔昌过(世)了。他们是全国最早的小儿(外)科(先驱)。 ===谈为何学医及当年同济医学院的建设 === 当时为什麽学医呢? 我父亲去(来)了,才搬回杭州,搬回杭州大概是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吧,所以,这段东西(经历)给我这一辈子教育很深的,以后,杭州上中学,然后考大学。 我不想学医,因为我祖父的关系,我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刻图章啊,我三伯也很会的,后来解放后,跟杭州王星记(素有“扇子总汇”之称的著名扇庄),卖扇子的嘛,我三伯专门跟他们画扇面,所以我家里有这些(艺术)渊源。家里山西的法帖有,这些都有,我是想学这个的,但是家里不同意,因为学美术,杭州美校很有名,不让我考,因为美术有几个成名家的?不成名家你养不活自己。因为我一直喜欢养花养草,就想考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考的是园艺系,农学院,也考了同济大学的医学院,那不是我自己要考,那是统考,我陪我的堂弟。我还记得报名费是两个银元,两个大头(袁大头),他代我付了,国民党怕学生闹学潮,还要出保,保证不闹事,他也帮我办了,住吃也帮我安排了,我不花费,陪他考。结果,我中央大学也考取了,园艺系考取了,同济医学院也考取了,他没考取。 那麽,我想医学是自由职业,我当时的一个思想就是可以光宗耀祖唻,可以出人头地唻,而且当医生自由职业呀,虽然我们不能和国外比,但是,旧社会医生的待遇也比较好,这样才学医的。本来我不想学医的。 ===谈当年同济医学院的建设=== 从三件老东西到建设新校舍,再到学校现在的发展,您有哪些感慨? 那这个发展大了,因为,我们是看到的(见证者),你们看到同济医学院的老房子没有?现在都没有换,都没有漏水,那工人造房子,我们看到了的,不用监工啊,共产党解放,推翻三座大山,他(工人)觉得做不好工对不起共产党,做不好事情对不起共产党。那时也没有汽车,那些大石板完全靠人力搬啊、拖啊,看着他们搞起来(房子建成)的了,工人完全自觉。所以,同济医学院到现在为止,唯一有个漏水的地方,它不是中间有4个檐子吗?交界的地方带起来,曾经漏过水,后来修好不漏了,到现在为止,同济医学院的大楼,你可以看到水泥地凹下去了,上面重新铺过,大楼没动。 现在发展很大了,地方限制了,我做校长时,想在汉阳找个地方,裘老也想在汉阳找个地方,要了600亩地,十里铺,后来不行了。当时湖北批了4.3个亿,结果“八五”经济不好,调整了,我土地要了不敢要,就把它还了,当时我跑中央,陈丕显原来不是省委书记吗,我跑中央找书记处书记,我找他写亲笔信,写给邹家华,再转给郝建秀,郝建秀转给卫生部,再转给湖北省省长郭树言,郭树言说:“老吴啊,我没有钱。”我说你先批,我不要你钱,他马上让李大强副省长,四五分钟,事情解决了,后来是因为“八五”经济调整了,没钱也不敢要地了。现在发展很好了,但还是地方不够了,所以,现在不是光谷有个医院啊(光谷同济分院),蔡甸有个医院啊(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那是医院,不是医学院啊,医学院还是小了。 当时,解放初期,同济医学院600多亩,就是解放大道、航空路、宝丰路,这一块都是我们的,后来周围被占了,到底是590几亩,还是600亩,我记不清了,600亩同济医院占了100多亩,所以,(后来)医学院只有400多亩,这样(对于)医学院(来说)还是小了。当然,现在内容发展得很快!<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10128319_667796063.html 著名外科学家、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吴在德教授口述精彩集锦 ],个人图书錧,2017-06-30</ref> ==主要著述有==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治疗成人门静脉高压远期疗效观察》,《23例急性肝内胆道大出血外科治疗体会》,《原位肝移植时先恢复门静脉血循环的合理性》等论文90余篇。参加高等医药院校全国教材《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部分章节的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常务理事,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湖北分会理事。《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外科肠胃学杂志》([[德国]])学术顾问。 ==参考资料== == 相关视频 == 吴在德教授谈普外名称来历和武汉外科发展史 {{#iDisplay:v.qq.com/x/page/z0518elgs6s |480|360|qq}}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吴在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