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46.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周怀阳 的原始碼
←
周怀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怀阳</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comra.org/attachement/jpg/site537/20170614/f44d307c8e8b1aaad45c1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5%91%A8%E6%80%80%E9%98%B3&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怀阳''',男,1961年1月生,[[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128ec16b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37.html 中国海洋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怀阳 ],百度, 2014-06-27</ref>,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从事深海环境科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海底矿床学、海底原位探测技术研究。周怀阳教授是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和海底原位监测技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460622595651437&wfr=spider&for=pc 申城先锋 | ?心系蓝色海洋 “海痴”科学家创多项海洋科考第一 ],百度, 2018-09-02</ref>,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61年1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是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和海底原位监测技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所属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人物经历== 1978-1988年,在南京大学地科系学习,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获[[硕士]]、博士学位。 1988-1991年,在[[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做矿床学博士后。 1991-2002年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导师,期间还曾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就职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德国[[汉堡大学]]和德国海洋与极地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2-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室工作,历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大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8年9月正式引进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大洋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ref>[http://www.121jk.cn/news/mingrenbaike/show19589.html 周怀阳 ],健康网, 2015-01-13</ref>。 ==研究方向==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 ==主要贡献== '''科研课题''' 正在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胡安·德富卡洋脊Endeavour段热液生态环境变化与地球化学制约机理研究"、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项目-"特定区域化学基线变化特征及控制机制研究",国际海底管理局项目-"基于CC区的多金属结核地质模型"等。 已在在矿床学和海洋地球化学、海岸带环境容量和深海环境保护和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前2名),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前三名),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80余篇,曾被评为"大洋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以前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工作,对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成因提出的火山喷气沉积-花岗岩热液叠加的观点至今尚被人引用。1991年之后主要从事海洋/深海科学研究工作,1995年开始倡导的"基线及其自然变化(NaVaBa)"被国际海底管理局列为四大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领导了首次中美联合深潜航次,并成功进行了国际首例人工热液硫化物黑烟囱生长实验;建设了我国首个海洋资源(多金属结核)矿床地质模型;合理地为我国自行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安全海试圈定了适宜的场址;自主研发成功了我国首台高温高压开放式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实验研究平台。作为学术带头人领导的实验室,是国内较早开展硝化-反硝化作用、硫酸盐还原和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记录的制约、无机合成有机烷烃、极端环境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热液和热液硫化物成矿作用、甲烷羽流探测和硫化物勘察的研究团队。 '''主要科研成果''' 周怀阳教授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三名),二等奖2项(第二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合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第四名),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第三名);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为40余篇;主编中文著作2部,参与撰写国际海底管理局英文专著1部。《天然气水合物》一书,较早向国内介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学术论文''' Zhou Huaiyang, Li, Jiangtao, Peng, Xiaotong, et 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a sulfide black smoker in main endeavour hydrothermal vent field, Juan de Fuca Ridg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9, 47(3): 235-247. Huaiyang Zhou, Xijie Yin, Qunhui Yang, Hu Wang, Zijun Wu, Shenxu Bao. Distribution, source and flux of methane in the western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 Chem.2009, doi:10.1016/j.marchem. 2009. 117:21-31. Wang Fengping, Zhou Huaiyang , Meng Jun , et al. GeoChip-based Analysis of Metabolic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t the Juan de Fuca Ridge Hydrothermal V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2009, 106(12), 4840-4845. Zhou Huaiyang, Wu Zijun, Peng Xiaotong et al. Detection of methane plumes in the water column of Logatchev hydrothermal vent field, Mid-Atlantic Ridg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2(15):2140-2146. ZHOU Huaiyang, PENG Xiaotong, PAN Jianming. Distribution, source and enrichment of som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4,24:1857-1875. '''社会贡献''' 1991年至今,周怀阳教授多次担任我国大洋科考和近海调查的首席科学家,具有十分丰富的海上工作经验。 1998年至今,作为被邀请的专家或我国代表团成员,十余次参加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各种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和科学研讨的会议。周怀阳教授是我国大洋"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编写的主要人员之一。周怀阳教授先后担任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长远发展项目--大洋专项"九五"、"十五"环境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及"十一五"环境子项目的责任科学家,全面主持和实施国家大洋环境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负责编写"中国大洋(国际海域)地球与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2010-2030)"。曾于2001年和2011年两次被评为"大洋突出贡献专家"。周怀阳教授还曾任国家863计划"十五"、"十一五"海洋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首届(2011-2013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着海洋领域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2003年起,周怀阳教授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策划和组织了我国首次环球科考。2007年周怀阳教授作为大洋DY115-19-4航段南太平洋劳盆地环境调查的首席科学家,在东劳扩张中心完全自主发现了一个新的较大规模的海底热液场CDE;2010年1月他作为DY115-21-5航段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首席科学家,首次发现Gallieni新区是大片地幔岩广泛出露、几乎完全缺失洋壳的区域,为深入研究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的扩张历史、热液活动成因提供了新的线索。 周怀阳教授是国内较早呼吁开展载人潜水器研究的倡议人之一。2005年周怀阳教授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领导首次中美联合深潜科学航次,不仅较早地促进了我国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而且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深潜操纵潜航员,帮助完善了我国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工程体系设计。 周怀阳教授负责了国家"十五"863计划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重大专项下属项目 "7000米载人潜水器海试选址"的研究工作,在南海为我国自行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安全海试圈定了1000米、3500-4000米水深级别的场址。2009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已在南海选定区域成功完成了1000米水深级别的海试, 3500-4000米水深级别的海试也将在后续工作中实现。 2012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申请"973计划"项目"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 2013年2月发表国内第一篇海洋地质第一作者的Nature文章:《支撑马里安隆起亏损地幔的薄洋壳证据》("Thin crust as evidence for depleted mantle supporting the Marion Rise") 2013年6月,参见在中国南海执行的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乘坐蛟龙号下潜中国南海,成为搭载蛟龙号进行科学考察的第一位科学家。 ==视频== ===周怀阳-海底世界的美丽与哀愁 2017年8月30日发布=== {{#iDisplay:g0543ye97jz|寬度|高度|qq}} ===周怀阳:探秘深海 用奋斗书写强国新篇 2018年9月3日发布=== {{#iDisplay:r0027ba52fo|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地质学家]]
返回「
周怀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