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68.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周显王 的原始碼
←
周显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 |名称=周显王 |图像=[[File:周显王.jpg|缩略图| 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632880433&di=9eef6aeb369a406c761bbd9b3950da3c&imgtype=0&src=http%3A%2F%2Fimg.chuansong.me%2Fmmbiz%2Fc2Sib3Mp7pOPfEKQtwJYSx88LFvMB4IsFGKx4C4sOXDb1hL2jAOhnUZrfGY3RYXialNFN3ZyQGSINR8oNh9Nvb4w%2F0%3Fwx_fmt%3Djpeg 原图链接][https://chuansongme.com/n/2047470 来自传送门的图片]]] |图说= |别称= |姓=姬 |氏= |名=扁 |字= |别名= |别字= |諡号= |时代=周朝 |国家= |身份=东周天子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前321年 |在位年代=前368年—前321年 |父=周安王 |母= |正妻= |妾= |夫= |子女=周慎靓王 |太子= |都城= |居所= |墓葬= }} '''周显王'''('''英語:Zhou Xianwang''' ),({{bd|?||前321年|catIdx=J}}),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姓|姬]]''',名'''[[扁]]''',[[中国]][[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 [[周显王]]五年(前364年)发生[[河西]]之战,[[秦献公]]亲率主力进至[[河东]],秦将[[章蟜]]在[[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大败魏军,斩首6万。由于[[赵国]]出兵救援[[魏国]],秦才退兵。此战为[[秦国]]对[[魏国]]的首次重大胜利,诸侯震动,[[周显王]]亦祝贺「献公称伯」,并颁赏他绣着[[黼黻]]图桉的服饰。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人物生平'''== [[周烈王]]死后,[[周显王]]派遣使者对[[齐威王]]说:“你再不来奔丧,就斩了你。”结果[[齐威王]]出言不逊。[[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因齐]](即日后的[[齐威王]])任用贤能之士[[邹忌]]、[[田忌]]等人实行改革。为了广开言路,[[齐侯]]下令不论臣民,凡能当面指出自己过错的,赐给上等奖;以书面提出批评建议者,赐给中等奖;即使在背后议论他的过失的,也给奖。命令一下,几个月之内来朝廷提批评、建议的人争先恐后,门庭若市,使[[齐侯]]了解到许多国政的弊端,自己的过失和收集了不少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为了整顿吏治,[[齐侯]]多次询问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谁最好?谁最坏?不少人说,[[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的大夫最好,[[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的大夫最坏。[[齐侯]]派人实地调查,情况却正相反,阿地田园荒芜,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稳定,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原来,[[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贿上司,让他们颠倒黑白,为自己说好话;[[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贿上司,遭致了诽谤。[[齐侯]]当即痛斥了[[阿大夫]],将他及受贿后替他说好话的人烹杀,嘉奖了[[即墨]]大夫,赐予他一万户的俸禄。[[齐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齐国]]的风气为之大变,人人都忠于职守,不敢说谎。[[齐侯]]又选用贤能之士,委以重任。没有多久,[[齐国]]大治,成为当时一大强国。 [[姬扁]]在位期间,[[齐国]]与[[魏国]]有两次著名的战役。 一次史称“[[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3年。魏军在主将[[庞涓]]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赵求救于齐。[[齐侯]]以[[田忌]]为将,以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齐军在孙膑的谋划下,扬言要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魏军慌忙回兵,齐军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救了[[赵国]]。这种战术,后人称之为“[[围魏救赵]]”。 另一次史称“[[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庞涓]]统率魏军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 以[[孙膑]]为军师,带兵救[[韩]],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抵抗齐军。[[孙膑]]为了迷惑敌方,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灶10万个,第二天造灶5万个,第三天造灶2万个,以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然后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杀[[庞涓]],俘[[太子申]]。这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后人称之为“[[增兵减灶]]”。 “[[桂陵之战]]”后的第三年,[[齐侯]]称王,史称[[齐威王]]。在此以前,[[魏侯]]已经先称王,接着,[[秦]]、[[韩]]、[[赵]]、[[燕]]等国诸侯也先后称王,以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齐国]]所以能很快地强盛起来,主要是因为重用人才。一次,[[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魏国]]的富有,说自己有一颗直径寸许的明珠,能够光照前后各12乘车辆,并问[[齐威王]]有什么国宝。[[齐威王]]列举了一批手下的文臣武将,回答说,这就是我国的[[国宝]]。这使[[魏惠王]]启愧不如。 [[姬扁]]在位期间的[[秦国]],由[[秦孝公]]执政。他在公元前359年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变法前,[[商鞅]]为了使百姓能相信政府,遵守新法,命令人在都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 的南门竖起一根木头,悬赏说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子10两。百姓不相信有这么便宜的事,没有人去搬。[[商鞅]]又把赏金加到50两,有一个人就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即照数发赏。从此,百姓就相信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了。接着,[[商鞅]]先后两次颁布了新法,宣布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级;废除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等。这些措施推行后没有几年,就大见成效,百姓自给自足,社会安定,路不拾遗,人民私下不敢殴斗,为国作战时却勇敢冲杀,争取立功。变法期间,旧贵族多方阻挠和反对。[[太子]]带头犯法,[[商鞅]]为了维护新法,就处[[太子]]的师傅[[公子虔]]以劓刑(割鼻),处[[公孙贾]]以黥刑(脸上刺字),保证了新法的顺利推行。后来[[秦孝公]]死,[[太子]]继位,是为[[秦惠王]]。这时的旧贵族势力又重新抬头,杀死了[[商鞅]]。但是,[[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已经不可动摇,[[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使一个原来是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攻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姬扁]]在位期间的[[韩国]],国力薄弱。[[韩昭侯]]见各国通过改革变得强大起来,并且不断向外扩张,也在公元前351年任用[[郑国]]人申不害为相,实行变法。申不害以“术”为手段推行“法”(即法治),使[[韩国]]一度强盛。 战国七雄在先后进行了变法以后,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谥号]]为[[显王]],全谥为[[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4.htm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学网</ref> == 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 <div class="NavFrame" style="clear: both; border: 1px solid #999; margin: 0.5em auto;"> <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color: #CCCCFF; font-size: 100%; border-left: 3em soli; text-align: center; font-weight: bold;">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div> <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padding: 1em 0 0 0; font-size: 100%; text-align: 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周显王||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 |- !西元 |前368年||前367年||前366年||前365年||前364年||前363年||前362年||前361年||前360年||前359年 |- ![[干支]] |[[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 !周显王||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 |- !西元 |前358年||前357年||前356年||前355年||前354年||前353年||前352年||前351年||前350年||前349年 |- ![[干支]] |[[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 !周显王||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 |- !西元 |前348年||前347年||前346年||前345年||前344年||前343年||前342年||前341年||前340年||前339年 |- ![[干支]]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 !周显王||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 |- !西元 |前338年||前337年||前336年||前335年||前334年||前333年||前332年||前331年||前330年||前329年 |- ![[干支]] |[[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 |- !周显王||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 |colspan="2" rowspan="3"| |- !西元 |前328年||前327年||前326年||前325年||前324年||前323年||前322年||前321年 |- ![[干支]] |[[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 |} </div></div> ==视频== ===“东周那些事儿”之变法时代来临——周显王!=== {{#ev:youku|XMzMxMTg0NjQxMg|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東周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先秦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周显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