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03.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和田市 的原始碼
←
和田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和田市.jpeg|有框|右|<big>和田市(祭扫烈士)</big>[https://www.xjht.gov.cn/file/upload/202104/06/15341381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xjht.gov.cn/article/show.php?itemid=295975 来自 和田信息网 的图片]]] '''和田市'''是和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玉龙喀什河西岸。东邻洛浦县,西、南、北与[[和田县]]相接。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1513千米。总面积46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2012年)。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ref>[https://www.sohu.com/a/220642241_157267 塔塔尔族],搜狐,2018-02-03 </ref>等民族。全市辖4个街道、2个镇、6个乡: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吐沙拉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市政府驻奴尔巴格街道乌鲁木齐北路。 全市南高北底,北宽南窄,由南向北倾斜。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不寒,春季多风沙浮尘天气,年均气温12.2℃,年均降水33毫米。315国道东西向贯通市境,有民航班机通乌鲁木齐。特产有[[和田玉]]、艾得莱斯绸、和田地毯、和田石榴酒、玫瑰花等。[[古迹]]有约特干汉代于阗国遗址、买里克阿瓦提古城遗址、加玛清真寺、回族清真寺、和田城墙等。景点有有昆仑公园、丝路公园、千里葡萄长廊、地区博物馆,以及和田大巴扎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旅游区。 ==历史沿革== 和田地名,史籍有多种记载。《唐书·西域传》:“于阗或曰瞿萨旦那,亦曰涣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大唐西域记]]》称作瞿萨旦那国:“唐言地乳,取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又称:“瞿萨旦那国,周四千余里,沙碛大半。”瞿萨旦那为国名,含义是“地乳”。 《大唐西域记》有如下记载:昔于阗国王暮年无嗣,于是[[祈祷]]天神,请求继嗣。忽间神像前额剖裂,出一婴孩。全国上下欢庆。但婴儿不食人乳。国王恐其夭折,又去神前求助养育之法。突然神前地面隆起一包,形状如乳,婴儿吮饮,长大成人,继承王位,世代相传。因为“于时地乳所育,因为国号”。可见于阗王为“大地之骄子”,使用“瞿萨旦那”为国名应是众望所归。但地名则称作于阗或豁丹未变。元代以来史书有兀丹、忽炭、斡端等,都是和阗或于阗的不同译名。和阗和于阗是古代南北方[[民族]]语言的不同称谓,有所差异。 和田[[历史]]悠久,[[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置于阗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地当吐蕃要冲。《新唐书》称作西山城。 [[北宋]]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元代为察合台阿鲁忽的封地,曾设置斡端宣慰使元帅府。明朝复称于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设和阗办事大臣,辖额里齐、哈拉哈什、玉珑哈什、齐尔拉、克勒底雅、塔克等六城。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州治额里齐(伊里齐),隶喀什噶尔道。 1913年改直隶州为和阗县。1920年置和阗道,和阗县属和阗道。1928年属和阗行政区,1943年属和阗督察专区。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和阗县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1984年和田县析置和田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ref>[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740.htm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政府网,2011-03-28</ref>,和田市常住总人口186127人,其中:奴尔巴格街道19301人、古江巴格街道23716人、古勒巴格街道23803人、纳尔巴格街道29125人、拉斯奎镇23510人、肖尔巴格乡30847人、伊里其乡21313人、古江巴格乡10922人、阿合恰管理区3590人。 2003年,和田市总[[面积]]155.04平方千米,总[[人口]]184498人,辖4个街道、1个镇、3个乡,即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市政府驻市区乌鲁木齐北路。 2006年7月11日,洛浦县吉亚乡、玉龙喀什镇与和田县吐沙拉乡正式划归和田市管辖。两乡一镇划归和田市管辖后,和田市管辖区域变为五乡、两镇、一个管理区、一个[[工业园区]]和四个街道办事处。和田市的行政区域面积由155.04平方千米扩大至465.84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9.25万人增加到27.19万人。 2010年5月设立阿克恰勒乡。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2个镇、6个乡: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吐沙拉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田市常住总人口322300人,其中:奴尔巴格街道24134人,古江巴格街道34567人,古勒巴格街道27919人,纳尔巴格街道37338人,拉斯奎镇25231人,玉龙喀什镇22614人,肖尔巴格乡39331人,伊里其乡22646人,古江巴格乡13680人,吐沙拉乡48468人,吉亚乡22071人,阿合恰管理区4301人。 ==视频== ===<center> 和田市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和田市精彩航拍</center> <center>{{#iDisplay:w0850iqmdqb|560|390|qq}}</center> <center>走进和田市 世界玉都 大美和田</center> <center>{{#iDisplay:p01855bpzt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和田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