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哈尔科夫州 的原始碼
←
哈尔科夫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哈尔科夫</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bimg.126.net%2Fphoto%2FCKoSB3TocJU7Td6zYcJnaQ%3D%3D%2F1151514129724146432.jpg&refer=http%3A%2F%2Fimg.bimg.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4325135&t=edb0ed19a39822cb4361fad4b5844d2b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blog.163.com/woaini17u/blog/static/16341195620104423036921/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哈尔科夫 外文名 Kharkov 地理位置 [[乌克兰]]东北部 面 积 31400 km²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 145.01 万(2018年) 方 言 [[俄语]],[[乌克兰语]] |} '''哈尔科夫''':[[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是乌克兰东部的教育与重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在乌克兰位居第二位。 <ref>[http://blog.163.com/woaini17u/blog/static/16341195620104423036921/ 哈尔科夫],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简介== 哈尔科夫的主要民族成分为:[[乌克兰族]]48.5%,[[俄罗斯族]]29.7%,[[犹太族]]15.6%。虽然乌克兰的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但哈尔科夫地区全民使用俄语。 当地大部是平原,北有中俄罗斯丘陵,南为[[顿涅茨山]]。矿藏有[[天然气]]、[[煤]]、[[泥炭]]和[[磷灰石]]。[[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500毫米。[[北顿涅茨河]]纵贯全境。属森林草原和草原带,大部土地已开垦。1932年设州。工业以[[拖拉机]]、[[机床]]、动力机械制造为主,还有化工、食品加工、天然气开采。有输气管道通[[莫斯科]]、[[基辅]]等地。盛产小麦、玉米、蔬菜和畜产品。 ==历史沿革== 1655年建为要塞以保护俄罗斯南部边境地区;存有部分旧城堡的城墙遗迹。地处沃土地区中部,18世纪中叶迅速移民,发展为俄罗斯南部重要的手工业和贸易中心。 1732年为州首府。19世纪后半叶随附近顿涅茨克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1869年从哈尔科夫率先建成铁路通煤田,使该城枢纽地位提升。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 1917年俄国革命后,建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尔科夫成为乌克兰首府。 1934年让位于基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德之间进行了反复的拉锯,进行了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几经易手,城市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 1991年的苏联解体前夕,哈尔科夫为苏联第五大城市。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哈尔科夫脱离苏联并入乌克兰。 ==经济状况== 哈尔科夫工业架构以机械制造为主,繁多的机械产品包括内燃机车、机床、矿山机械、农耕机和其他农业机械、单车、发电机组、蒸汽涡轮机以及各种电器制品。食品工业和金属加工业亦很发达,此三者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5以上。动力供应依靠火电站,工业用能源和城市供热由舍别林卡气田输入天然气。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哈尔科夫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