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5.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哈格里芬龍 的原始碼
←
哈格里芬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哈格里芬龍'''<br><img src="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09/20-200913162513-51.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anmizhi.com/html/17834.html 圖片來自tanmizhi]</small> |} '''哈格里芬龍'''([[學名]]''Hagryphus'')是[[偷蛋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美國]][[猶他州]]。 ==發現與命名== 到目前為止,哈格-{里}-芬龍只有一個[[物種]],[[模式種]]'''巨型哈格里芬龍'''(''H. giganteus''),是在2005年由[[林賽·札諾]](Lindsay Zanno)、[[史考特·山普森]](Scott Sampson)所敘述、命名。牠的學名是來自於[[埃及神話]]的西方[[沙漠]]神祇[[哈]]以及[[希臘神話]]的[[獅鷲]];種名在[[拉丁文]]意為「巨大的」<ref name="zanno2005">{{Cite journal|author=Zanno, L. E. and Sampson, S. D.|year=2005|title=A new oviraptorosaur (Theropoda; Maniraptor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Campanian) of Utah|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volume=25|issue=4|pages=897-904}}</ref>。 哈格里芬龍[[正模標本]](編號UMNH VP 12765)是在2002年發現於猶他州南部的[[大階梯艾斯可蘭特國家紀念區]],屬於Kaiparowits組。[[放射性年代測定]]顯示該標本所屬的地層可追溯至7600萬至7500萬年前,約[[坎潘階]]晚期。正模標本存放在[[鹽湖城]]的[[猶他自然歷史博物館]]。化石包括不完整但關節仍連接的左手掌、及左[[橈骨]]的遠端部份。手掌缺少第二指爪,而半月型的[[腕骨]]及[[橈腕骨]]則被保存下來。除此之外,還有腳掌骨頭碎片被保存下來,發現於手掌骨頭的旁邊。 ==分類== 在2003年,這個猶他州的偷蛋龍類恐龍化石首次被新聞報導時,被認為是種[[近頜龍科]]恐龍。之後在2005年被命名時,研究人員只能根據有限的化石材料,將哈格里芬龍歸類於[[偷蛋龍下目]]。在北美洲的偷蛋龍類之中,哈格里芬龍的地理分佈最南。 其他[[北美洲]]偷蛋龍下目的物種包括:[[單足龍|稀罕單足龍]]、[[小獵龍|快速小獵龍]]、及[[纖手龍|纖瘦縴手龍]]。這類恐龍主要生活在[[白堊紀]]的[[亞洲]],在亞洲亦發現了[[麥克氏可汗龍]]、[[纖弱竊螺龍]]及[[偷蛋龍|嗜角偷蛋龍]]等。 偷蛋龍下目的特徵是牠們那縮短的口鼻部、巨大而無牙的頜部、及精緻的頭冠。牠們的無牙頜部顯示牠們以[[蛋]]為食物,但亦有可能也吃小型的[[脊椎動物]]。有證據顯示偷蛋龍類都是有[[羽毛]]的,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偷蛋龍類其實是真正的[[鳥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哈格里芬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