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00.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哲學殭屍 的原始碼
←
哲學殭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哲學殭屍'''<br><img src="https://cdn.thestandnews.com/media/photos/cache/110148377_280511270044806_8246986061073440184_n_iqKv0_1200x0.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hestandnews.com/philosophy/%E5%93%B2%E5%AD%B8%E5%96%AA%E5%B1%8D-%E6%98%AF%E7%94%9A%E9%BA%BC%E9%AC%BC%E6%9D%B1%E8%A5%BF/ 圖片來自thestandnews]</small> |} '''哲學殭屍'''的物理組成與一般人類無異,但是他沒有[[意識]]經驗、[[感質]]或[[感情]]]] '''哲學殭屍'''({{lang-en|Philosophical zombie}},或稱p-zombie),又譯'''哲學喪屍''',是[[精神哲學]]上的[[哲學假設|假設]]存在物。假設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人,外觀與物理組成都與一般人類無異,但是他沒有[[意識]]經驗、[[感質]]或[[感情]]。舉例而言,哲學殭屍在撞上尖銳物品時,在外在上與一般正常人類相同,可以看到他的皮膚出現傷口,測量他的神經訊號,也可以測量到疼痛訊號的出現,會出現[[疼痛]]的表情,發出叫聲,會向其他人表示自己正在疼痛。但是他的內在心靈中,沒有疼痛的意識。 哲學殭屍是一種[[思想實驗]]<ref>[https://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1973452 思想實驗],pixnet</ref> ,用來驗證哲學的前提是否可靠。利用哲學殭屍存在為前提,建立的[[哲學論證|論證]],也被稱為殭屍論證(zombie arguments),常被用來反駁[[物理主義]](Physicalism),包括[[唯物主義]]、[[行為主義]]與功能主義者提出的論點。 ==概要== 哲學殭屍並不適用於下列內容。 *缺乏罪惡感、冷酷等代表人類[[個性]]的詞。 *[[精神病學]]中用於代稱[[精神病]]的詞。 為了避免討論混亂,有下列兩種區別。 ;行為殭屍(''Behavioral Zombie'') :從外部行為無法與一般人類區別的殭屍,但若進行[[解剖]]可能得以分辨與人類的差異。舉例而言,科幻電影中以「機械沒有[[意識]]經驗」為前提看待[[仿生人]],就符合行為殭屍的定義。 ;哲學殭屍(''Neurological Zombie'') :包含腦神經細胞的狀態等,一切能夠觀測的物理組成都無法與一般人類區別的殭屍。 哲學殭屍這個詞被定義為「雖然看起來與一般人類無異,卻不擁有內部經驗([[意識]]與[[感質|感受性]])的人類」的'''假設存在物''',是[[精神哲學]]上的[[哲學假設|假設]]、一種討論的道具。哲學家中大都不相信哲學殭屍實際存在,而是與「哲學殭屍可能存在嗎」、「我們為什麼不是哲學殭屍」等等其他精神哲學問題一起討論。 反之假設「哲學殭屍真的存在」,即使長年與哲學殭屍相處也沒有人能將之與一般人類區別出來。哲學殭屍會與一般人類同樣的笑、同樣的憤怒、同樣熱情的討論精神哲學。就算從物理、化學、電流反應看來也都與一般人類無異。要是能夠區別就不是哲學殭屍,而是行為殭屍。 若要說哲學殭屍與一般人類唯一的差異,那就是哲學殭屍沒有那些時候對「快樂」、「憤怒」以及對討論「惱怒」的意識。完全沒有「意識(感受性)」這一點。對哲學殭屍而言,這些全都只是物理化學上的反應集合體。 ==殭屍論證== 殭屍論證(zombie argument)或稱可能性論證(Conceivability Argument)是指下列批判物理主義形式的論證。 #我們的世界中有意識體驗。 #存在有物理層面與我們的世界相同,並且能夠肯定意識的部分無法成立,理論上可能的世界。 #而肯定意識的部分並不等同於肯定物理層面的部分,這對我們的世界而言是確切的事實。 #因此唯物論不成立。 關於各個階段的說明 ;1.我們的世界中有意識體驗。 :主張被稱為意識、感質、經驗或感情的這些東西是「存在的」。 ;2.存在有物理層面與我們的世界相同,並且能夠肯定意識的部分無法成立,理論上可能的世界。 :現代物理學主張意識、感質、經驗、感情全部欠缺的世界是可能的。這個只存在哲學殭屍的世界就稱為'''殭屍世界'''。 ;3.而肯定意識的事實並不等同於肯定物理層面的事實,這對我們的世界而言是確切的事實。 :雖然殭屍世界欠缺,但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擁有意識、感質、經驗、感情是事實。而現在的物理法則並不包含這些。 ;4.因此唯物論不成立。 :從上述幾點看來,以現在的物理法則、物理量能夠解釋一切這件事是錯的。 ==歷史== 與殭屍論證相似類型的討論,也就是無法找出「意識體驗」與「物質型態和動作」間的合理連結這種類型的議論,在過去也以各種形式被探討。隨著歷史演變這些議論也跟著精簡,以下列舉幾個主要的例子。 ===萊布尼茲的風車小屋思考實驗=== 17世紀德國哲學家[[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茲]]所著的『單子論』中,風車小屋(windmill)能夠證實下述論證。 假設有讓機械能夠思考、感覺、知覺的機關。將這個機關整體以相同比例擴大,放進風車小屋裡。但是在這個情況下去機械內部尋找後見到的,也只會是機械一部分各自運作的景象,絕對找不到能夠解釋表象的一切物品。|萊布尼茲『單子論』(1714年) 使用的詞略為古老,但[[表象]]這個詞是與現代所使用的「意識」對應。從這個風車議論中,萊布尼茲把單子(萊布尼茲假定存在,且無法再分割的世界最小構成要素)內部性質放在表象的位置上。 === 羅素的世界的因果骨架 === 20世紀前半,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以『物質分析(Analysis of Matter)』(1927年)為中心在許多著作中展開議論時,也能看見同樣的討論。羅素在分析物理學究竟是什麼時認為,物理學能夠處理對象與對象之間擁有什麼樣的關係,但無法處理擁有這種關係的對象的內在性質,用物理學世界來記述外型的東西則作為「世界的因果骨架(Causal Skeleton of the World)」處理。 物理學是很數學的。但那並不是因為我們非常明白物理性的世界,而是因為我們只知道皮毛 - 我們所知的只有世界擁有數學性質。物理世界只有關於時空構造裡的抽象特徵為人所知 - 這些特徵還不足以表現,心靈世界中內在特徵究竟有或沒有什麼不同。|伯特蘭·羅素『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1948年) 除非我們直接經歷過的內心現象,在物理現象中關於內在性質的部分,我們一無所知。|伯特蘭·羅素 『Mind and Matter』(1956年) ===其他=== [[感質反轉]]、[[知識論證|瑪莉房間]]、[[中文房間]]等思考實驗也探討類似的問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40 繪畫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哲學殭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