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3.1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唎咧 的原始碼
←
唎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唎咧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hnrb.hinews.cn/resfile/2018-04-02/020/3575634_hnrbtp3_1522574786639_b.jpg 原图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18-04/02/content_19_2.htm 来自 海南日报 的图片]]] '''唎咧''',即口箫,[[黎族]]吹奏乐器<ref>[https://www.sohu.com/a/273491576_788499 黎族故事-杞方言《唎咧的来历》讲述者:王碧连(传承人)] ,搜狐, 2018-11-5</ref>,流行于[[海南岛]]各地。由7支从细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包括吹嘴在内,全长约20厘米,上细下粗,共6个按音孔。最上一节细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内插入麦杆片或树叶片以吹奏。[[音色]]圆润、柔和、清亮,有效音域在1个八度以内(d2—d3)。现制成高、中、低三种形制,改用[[唢呐]]双簧苇哨,音量增大,音域为13度,用于独奏及合奏。 ==基本内容==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是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是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唎咧:黎语音译,又称“ 口箫”,是 黎族人民喜爱的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ref>[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1731.html 黎族独有的吹奏乐器——哩咧],中国传统文化,2014-02-08</ref>。 唎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由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套接而成。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原始的唎咧仅有5孔,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乐东]]、[[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和东方一带的西路唎咧,发展为六节六孔,全长约22厘米,在上端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秆或树叶等作为簧片,可吹出 8个音;流行于通什、保亭一带的东路唎咧,则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孔作为装饰用。 目前,民间常用的唎咧,多为七节六孔。以[[芦苇]]片作簧片,用竹片削薄后绑在竹管的背面。 唎咧多为吹奏者自制自用,故形式各异,长短、大小不一,有六、七、八、九孔之别,调子也各异,既有像[[钢笔]]那样大的小唎咧,也有像低音唢呐那样长的大唎咧。使用的簧片,有的像[[西洋乐器]]单簧管的哨片,也有使用唢呐哨的。 唎咧的音色类似管子的高音区,明亮而富有特色,富于歌唱性,宜于表现欢快、热情的[[曲调]]。低音丰满、圆润,中音清晰、柔和,惟高音尖锐、单薄。吹奏唎咧,方法基本与小唢呐相同,用气息控制音准和音色,并吸收了单吐、双吐、花舌、滑音、断音、顿音等不同的技巧。 ==视频== ===<center> 唎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黎族乐器演奏 </center> <center>{{#iDisplay:j0810xvj2k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唎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