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8.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唱片 的原始碼
←
唱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黑胶唱片.jpg|300px|缩略图|右|<big>黑胶唱片</big>[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60695541b9b9000001e78caed6b6.jpg@1280w_1l_2o_100s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NzQ4NDUxNg==.html 来自 站酷 的图片]]] '''唱片'''狭义指[[黑胶唱片]],是一种带有[[螺旋纹]]道的圆盘,上有[[录音]]。 此外,也可以指: *[[音乐]]CD,由于使用[[激光]]读取,故又名[[激光唱片]]<ref>[https://new.qq.com/omn/20190526/20190526A0CF22.html?pc CD唱片:一个变老前死去的故事王小峰],腾讯网,2019-5-26 </ref>。 *以碟片型式发行的音乐出版品,例如[[音乐专辑]]、[[单曲]]等。 ==录音技术的发明== 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于十九世纪末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录音机]]。他原本是想把这种[[圆筒]]式录音机作为听写机来推广,结果这个计划遭到了所有那些靠记录老板讲话吃饭的[[秘书]]们的一致反对,不幸夭折了。但录音机却在音乐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人们只要买一个录音圆筒,就可以从家里的录音机上欣赏到各类音乐。 几乎与此同时,机械[[钢琴]](Pianola)被发明。这是一种用打孔纸带操纵的钢琴,你只要买一卷纸带,就可以在家里的机械钢琴上“高保真”地欣赏到名家的钢琴[[独奏]]。这个新玩艺儿极大地推动了“[[拉格泰姆]]”音乐(Ragtime,一种经常使用切分音的钢琴音乐)在[[美国]]的普及。“拉格泰姆”音乐可以说是第一个[[欧洲]]没有的,纯美国风格的音乐形式,是公认的[[爵士乐]]的前身之一。 ==七十八转唱片== 爱迪生圆筒十分粗笨,使用极为不便。一个名叫埃米尔·玻里纳(EmileBerliner)的[[德国]]移民于1888年发明了唱片<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PDJI8SO05361GZ1.html 历史今天 世界上第一张镭射唱片(CD)的诞生],网易, 2018-8-17</ref>。后经包括爱迪生在内的许多人的改进,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录音音乐的主要载体。因为技术的限制,那时的唱片转速很快,每分钟78转。因为转速快,这种唱片每面最多只能录不到三分钟。这一时间上的限制决定了当时的[[流行歌曲]]一定是短小精悍的。其实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鲜有这么短的,[[传统文化]]里的音乐形式原本是[[风格]]多样,长短不一的。但随着78转唱片的问世而诞生的所谓“流行歌曲”却从此把人们听音乐的习惯标准化了,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天,束缚了听众的欣赏口味,钝化了人们的音乐想象力。流行歌曲之所以被烙上了诸如“速食面”、“[[快餐文化]]”等诸多贬义烙印,当初78转唱片的长度限制是罪魁祸首之一。 ==音乐的数字化== CD的出现除了为唱片商提供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外,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宣告了概念专辑的死刑。因为选曲的方便,听众完全可以不必被迫听完一整面音乐了。这一点在[[因特网]]流行起来以后更是越来越明显。如果将来听众都习惯于在网上听歌的话,概念专辑将不复存在。 ==视频== ===<center> 唱片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经典黑胶唱片 </center> <center>{{#iDisplay:e0393s0cd89|560|390|qq}}</center> <center> 60年代的“古董”收藏品,超级迷你的播放器,唱片竟然这么小</center> <center>{{#iDisplay:i0862t5bb4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唱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