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25.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喪屍 的原始碼
←
喪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喪屍'''<b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610/d61036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516/357659.htm 圖片來自ettoday]</small> |} '''喪屍'''({{Lang-en|Zombie}}),也有'''活屍'''、'''行屍'''、'''活死人'''等別稱,是傳說中形如死人而能夠活動的怪物。源自盛行于非洲[[贝宁|貝南]]、[[多哥]],及北美洲[[海地]]的[[巫毒教]]信仰,通過祭祀下毒將屍體復活,以便驅使从事勞役活動;在現代的許多游戲和文藝作品中也時有出現。喪屍如同[[吸血鬼]],常歸類於[[不死生物]]。也有將已死去的怪物歸類於[[殭屍]],肉體還活著卻已失去理智的怪物歸類於'''喪屍'''的說法。 台灣流行文化中常使用[[殭屍]]作為「Zombie」的中文名稱,而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一般则译作丧尸。 == 近代虛構作品中的喪屍 == 喪屍在各式各樣恐怖或科幻或奇幻類的[[文學]]、[[漫畫]]、[[動畫]]、[[電玩]]、[[劇集]]、[[電影]]中屢次登場。在這些作品中,喪屍具有不斷傳染,同化人類的能力。由病毒或化學毒物等為媒介,通常藉由抓傷、咬傷或寄生蟲在人甚至動物間傳染,受害者通常會瀕死並轉化成喪屍。在一些作品中,轉化的現象是死後才出現;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細胞完全死亡的生物不能變成喪屍。在《[[生化危機|惡靈古堡]]》中,植物也可以受感染病毒而成為喪屍。 當代作品對喪屍的設定始見於科幻小說《[[最後一個人]]》中的「吸血鬼」。書中的「真吸血鬼」並不像西方傳說中的吸血鬼,書中的「疑似吸血鬼」反而和西方傳說中典型的「吸血鬼真祖」相似。 確認近代喪屍形象並有深遠影響的是恐怖電影《[[活死人之夜]]》,這部作品中的喪屍行動遲緩、智力低下、成群出現並攻擊活人,被它們咬傷的人也會變成喪屍。後來許多恐怖作品沿襲了這樣的設定。 對於影視作品來說,喪屍形象來自沒有複雜的歷史背景或森嚴的社會等級的非洲文化,不需要吸血鬼真祖、吸血鬼貴族等複雜的設定,更接近活死人的本來面目。 == 巫毒教中的喪屍 == 根據[[海地]][[巫毒教]]信仰,「Houngan」或「Mambo」可以復活死者,復活之後的死者沒有自主意識並被舉行復活儀式的人操縱,經此法復活的死者就叫喪屍。但這並非真的死者復活。例如在海地有許多喪屍傳說,其實是源於當地巫師用藥物迷昏被害人後,用迷幻藥及催眠等手段控制被害人的行動。 據描述,巫師會在受害者的食物或經常接觸的物品上下毒,令受害者出現「假死」的現象。他們會在喪禮過後把受害者的「屍體」挖出來,再在其頭部插上一枝木條,破壞其記憶系統。受害者於是失去記憶,對他們的新主人唯命是從。這些喪屍通常在農地被用作工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40 繪畫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喪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