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1.1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嘉義神社 的原始碼
←
嘉義神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嘉義神社''' </p> |- |<center><img src="https://scontent.fkhh1-1.fna.fbcdn.net/v/t1.6435-9/176334726_3571144292991811_6308663841917485603_n.jpg?_nc_cat=103&ccb=1-3&_nc_sid=973b4a&_nc_ohc=tM1HiRZTicIAX-rgbKu&_nc_ht=scontent.fkhh1-1.fna&oh=7f91a0e01dc58f8eb51b61b1392d7aa7&oe=60D5B31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acebook.com/ChiaYiJ18/photos/pcb.3571150849657822/3571144289658478/?type=3&theater 圖片來自嘉義市史蹟資料館臉書] </small> |} '''嘉義神社'''設立於[[大正]]4年(西元1915年),為[[台灣日治時期]]位於[[台南州]][[嘉義市]][[山仔頂]]250番地的[[神社]],[[社格]]屬[[縣社]]。神社本殿於光復後改為[[忠烈祠]],並在民國83年(西元1994年)4月24日受[[火災]]全毀,原址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嘉義神社至今仍存有部分神社建築,其附屬館所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被核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原神社[[齋館]]與[[社務所]]則改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 神社歷史 == === 第一代嘉義神社 === 嘉義神社於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11月22日向[[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申請設立,此申請在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12月24日通過。因大正2年(西元1913年)7月的水災 及[[阿里山作業所]]的機械故障問題,造成了神社用的木材供給[[延遲]]等問題,使嘉義神社的建立過程並不順利。 大正4年(西元1915年)4月,當局選址在嘉義公園東側的[[丘陵]]地建立嘉義神社。嘉義神社於大正4年(西元1915年)5月1日舉行[[地鎮祭]]動工,並由[[名古屋市]]的名匠[[伊藤滿作]](亦為第一代[[臺中神社]]設計者)設計,同年10月28日舉行[[鎮座祭]]落成啟用。 第一代嘉義神社社殿為[[流造]]形式,設施包含[[本殿]]、[[幣殿]]、[[拜殿]]、[[玉垣]]、[[手水舍]]、[[鳥居]]、[[揭示場]]、[[社務所]]等,材料使用阿里山[[檜木]],為當時[[嘉義廳]]官民參拜的神社,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天照大神]],每年例祭日為10月28日,社格為縣社。 祭神係由當地仕紳[[伊東義路]]至[[臺灣神社]]迎請而來。嘉義神社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亦考量其與嘉義市兩處[[御遺跡]]地的淵源。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10月9日自[[大林]]出發抵達嘉義,在占領了[[嘉義城]]的四座城門後,先在[[埤子頭]]的榕樹下休憩及進行指揮,在當日下午攻陷嘉義城後從北門進城。此榕樹下之「埤仔頭司令所」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12月5日被列為史蹟。另一處則是北白川宮於10月9日至18日待在的舊軍營竹造建物,位於嘉義市北門,是為「嘉義御舍營所址」,嘉義市於昭和4年(西元1929年)立有石碑予以紀念,此處亦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被列為史蹟。 臺灣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改為[[州廳制]]後,嘉義廳被廢除,改為[[臺南州]]下的各郡,嘉義神社的[[氏子]]則改為嘉義市以及周圍的[[嘉義郡]]、[[新營郡]]、[[東石郡]]、[[北港郡]]、[[虎尾郡]]、[[斗六郡]]。此地方行政改制後,[[嘉義街]]不再是當地行政中心,除了引起[[嘉義置州運動]],亦使得嘉義的發展停滯,且連帶影響到嘉義神社發展。雖然嘉義神社的氏子人數較[[新竹神社]]多,但嘉義神社比起同社格的新竹神社、[[臺中神社]],相對未受當局重視;後兩神社在例祭時,皆有[[州知事]]前往參拜,而嘉義神社例祭時僅有內務部長及地方課長層級的長官參與。 === 第二代嘉義神社 === 因神社社殿有[[白蟻]]問題,參拜人數逐日增加,致使神社空間漸不敷使用,故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3月由[[臺南州]]知事組成了「[[嘉義神社奉贊會]]」,倡議改建並擴大嘉義神社之規模。嘉義神社改建工事於昭和14年(西元1939年)8月14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並在昭和15年(西元1940年)3月7日通過。 神社改建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昭和15年(西元1940年)11月1日舉地鎮祭動工,於昭和17年(西元1942年)6月13日舉行[[上棟祭]],第二期的附屬社殿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8月9日竣工。第二代嘉義神社設施有本殿(含向拜),[[祝詞殿]]、幣殿、拜殿(以上皆為流造形式之檜木造及[[銅板]]葺建築)、[[瑞垣]]、玉垣、[[神饌所]]、[[迴廊]]、[[祭器庫]]、[[神輿庫]]、社務所、[[參集所]]、齋館、第一鳥居(鋼筋混凝土造)、第二鳥居(木造)、第三鳥居、手水舍<ref>[https://travel.chiayi.gov.tw/travel-content?id=62&category=8 嘉義神社手水舍],嘉義市觀光旅遊網,2018/03/29</ref> 、[[神職宿舍]]、[[社號標]]、[[大燈籠]]3對,中燈籠1對,且神社座向從[[座北朝南]]改為[[座東朝西]]。 昭和18年(西元1943年)8月舉行[[遷座祭]]後,第一代嘉義神社的舊本殿便搬到嘉義神社所屬的[[攝社]],改祀奉[[倉稻魂命]]、[[大宮賣神]]、[[猿田彥神]]。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3月28日,升格為[[國幣小社]]。昭和19年(西元1944年)7月2日,每年例祭日改為10月7日。 === 神社戰後發展及現況 === 二戰後神社社殿建築改作嘉義忠烈祠使用,並在本殿西側新建一道磚牆,將齋館及社務所隔開,借給軍方作為八二八醫院使用,直至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才還給嘉義市政府。同年,因齋館及社務所有嚴重漏水問題,故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行修復研究,而[[霖園集團]]國泰人壽基金會亦捐贈500萬元作為修復經費。嘉義神社社務所後於修復後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於民國82年(西元1993年)8月開幕。 民國83年(西元1994年)4月,作為忠烈祠的神社本殿發生大火而燒毀;同年底,市政府決亦於本殿原址興建高60公尺的瞭望塔,作為發展觀光之地標。民國88年(西元1999年)3月完工,稱為「射日塔」。 民國87年(西元1998年)10月,嘉義神社附屬建築被列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犬]]石雕。隨著齋館在之後修復後,亦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並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1月5日重新開館啟用。 == 神社寶物 == 嘉義神社藏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明治28年(西元1895年)在臺灣[[乙未戰爭]]使用之臺灣[[麻布]]戰時服、眼鏡、針線,以及昭和6年(西元1931年)8月12日由[[伊勢神宮]][[神宮司廳]]進獻的[[梓弓]]、[[錦靭]]、[[楯]]、銅黑造[[太刀]]、[[鏡子]]。 == 歷任社掌 == *[[田邊三亮]]:大正4年-昭和元年(西元1915年-1926年)。 *[[丹治廣行]]:昭和元年-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1926年),原為[[臺北稻荷神社]]社司,至嘉義神社僅三個月,因健康事由退職。 *[[隈元多市郎]]:昭和元年-昭和7年(西元1926年-1932年)。 *[[長束有鄰]]:昭和7年-昭和20年(西元1932年-1945年),昭和15年(西元1940年)兼任[[阿里山神社]]社掌。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嘉義神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