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0.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因材施教 的原始碼
←
因材施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因材施教.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50306/mp5020481_1425639954465_2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5020481_10941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尽其才== 毛礼锐<ref>[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5/01/21/013576825.shtml 江西毛礼锐:中国教育界一代宗师],大江网,2015-1-21</ref>将“因材施教”作为[[儒家]]的教学基本原则。他同样基于《[[论语]]》的分析对“因材施教”的内涵有所概括: (因材施教)是儒家“[[教学论]]”中的一个著名原则。这条原则所包含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志向和才能,其次是如何适应个别差异去进行教学,使各尽其才,发挥开发人才的作用。 在以上两位先生之后,我国教育界持续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所阐发,论述的基本[[逻辑]]线条也是从孔子《论语》的文本出发,进而到[[北宋]]的[[朱熹]]等[[学者]]。 ==“因性而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而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而教”。本来,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知人善教== 在瞿葆奎先生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卷中,于永川在概述“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时,将“因材施教”作为第一条教学原则。在论述了[[孔子]]、[[孟子]]、[[墨子]]的相关论述之后,于永川概括到: 显而易见,“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总之,要“知人善教”。 ==“因龄而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因年龄特征而教。 1.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2.“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客观地存在着相互适应。师“因材施教”,生也应“因教而学”,择其善从之,不善而改之;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3. 因性格施教,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125a8e0100wm6c.html “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 ,新浪博客,2011-8-4</ref>。 ==视频== ===<center> 因材施教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因材施教 </center> <center>{{#iDisplay:c0362x3vsli|560|390|qq}}</center> <center> 中国古代教育真相 真正的因材施教 </center> <center>{{#iDisplay:z0347kc5ap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因材施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