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3.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围魏救赵 的原始碼
←
围魏救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围魏救赵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77c6a7efce1b9d165e2e49e6f6deb48f8d546448?fr=lemma&ct=single#aid=0&pic=77c6a7efce1b9d165e2e49e6f6deb48f8d546448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形势图]] '''围魏救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ref>[http://www.4399er.com/gushi/cygs/20121030-69989.html 围魏救赵的动画故事 .4399儿歌故事大全[引用日期2015-03-11]]</ref>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ref>曾春侨等.《如何实践三十六计》.台湾:秀威,2016年</ref> ==引证解释== 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ref>邹浚智.'”三十六计‧胜战计"与警察执法',"警大双月刊"180.台湾:警大,2015,8</ref> [[File:围魏救赵3.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77c6a7efce1b9d165e2e49e6f6deb48f8d546448?fr=lemma&ct=single#aid=0&pic=bd315c6034a85edf9f2040b849540923dc5475f8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 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 ’之计也。” 《[[水浒传]]》第六四回:“倘用‘围魏救赵 ’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歇后语:孙膑救邯郸——围魏救赵 成语典故:[[战国策]]·齐策一·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 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 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 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717945.html 围魏救赵中的主人公_百度知道] 19个回答 - 回答时间: 2019年4月8日 - 3907人觉得有用 最佳答案: 庞涓、田忌、孙膑。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ref>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涉及人物: 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 [[File:围魏救赵4.jpg|缩略图|[http://www.sohu.com/404.html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故事背景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ref>[http://www.hydcd.com/cy/gushi/0602ww.htm 围魏救赵的故事_围魏救赵的典故 - 成语故事] 【成语】: 围魏救赵 【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ref> ===历史典故=== 精简版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完全版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File:围魏救赵5.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ADAF3&sign=ckbkbaooza&url=http%3A%2F%2Fwww.bapimi.com%2Fskvhwj%2F&bakfurl1=http%3A%2F%2Fwww.lizhi.fm%2F1424798%2F2625147714589406726&bakfurl2=http%3A%2F%2Fm.sohu.com%2Fa%2F254107472_99907215&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5720039683%26di%3D021996ad0155766310e7bf22fa622ea4%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www.bapimi.com%252Fuploads%252F0_4130384955x2380730761_23.jpg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 第二计谋 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①共敌:指兵力较集中的敌人。共,集中的。分:分散。②敌阳:指敌人精锐强盛的部分。敌:动词,攻打。敌阴:指敌人必然存在的空虚薄弱环节。 译文: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它分散兵力而后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浅解: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按语之译文: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膑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典故出处 此计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林之战。 《围魏救赵》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 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File:围魏救赵6.jpg|缩略图|左|[http://weimeiba.com/so/%E5%9B%B4%E9%AD%8F%E6%95%91%E8%B5%B5%E4%B8%BB%E4%BA%BA%E5%85%AC.html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 用法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孙膑兵法== 兵法原文 擒庞涓⑴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⑵,使将军庞涓、带甲⑶八万至于茬丘⑷。齐君⑸闻之,使将军忌子⑹、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⑺□□□,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⑻。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⑼,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⑽,北有卫,当途有市丘⑾,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徒舍而走平陵⑿。……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⒀?”曰:“齐城、高唐⒁。”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减□□都横卷四达环涂⒂□横卷所□阵也。环涂{车皮}甲⒃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⒄。环涂击柀⒅其后,二大夫可杀也⒆。”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⒇,直将蚁附(21)平陵。挟{艹世}(22)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23)。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乎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24)。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25),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26)。”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27),兼趣舍(28)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29),而擒庞涓(30)。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31)。 词句注释 ……子曰:“吾…… ……孙子曰:“毋待三日……” ⑴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庞涓,战国时人, 早年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被魏惠王任为将军。简文中庞涓又称庞子。⑵梁君,指魏国国君惠王(公元前三六九--前三一九 年在位)。魏国在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 又称梁。邯郸,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⑶带甲,穿有铠甲的士卒,此处泛指军队。⑷茬丘,地名,其地末详。⑸齐君,指齐威王(公元前三五六--前三二○年在位)。⑹忌子,即田忌,齐国的将军,曾荐孙膑于齐威王。⑺卫,国名,原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春秋时迁都帝 丘(今河南濮阳)。⑻平陵,地名。据下文“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 则此平陵应在宋、卫之间。⑼东阳,地区名。战邑,指平陵。意谓平陵是东阳地区 军事上的重要城邑。⑽ 宋,国名,原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战国初期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⑾ 市丘,地名,在魏国。⑿ 徙舍,拔营。走,急趋。⒀ 都,齐国称大城邑为都。都大夫,治理“都”的长官。这里似指那些率领自己都邑军队跟从田忌参加战争的 都大夫。孰,谁。⒁ 齐城、高唐,齐国的两个都邑。齐城,疑即齐都临淄, 在今山东临淄。高唐,在今山东高唐、禹城之间。⒂ 环涂,下文屡见,疑是魏军驻地或将领之名。一说“环 涂”即“环途”,迂回的意思。⒃ {车皮},疑借为彼此之彼。⒄末甲,前锋部队。本甲,后续部队。⒅ 柀,疑借为破。⒆ 孙膑的意思似是要牺牲“不识事”的二大夫,使魏军产 生齐军软弱无能的错觉。⒇ 段,借为断。意谓把齐城、高唐二大夫带领的军队分 成两部。(21) 蚁附,指攻城,形容军士攻城时攀登城墙,如蚂蚁附 壁而上。(22) 挟{艹世},一说借为浃渫,形容军队相连不断。(23) 术,道路。意谓齐城和高唐二大夫的军队在行军的道 路上大败。(24) 厥,借为蹶(jue绝),摔倒,败。(25) 请派遣轻快的战车向西直趋魏国国都大梁城郊。(26) 以上两句意谓把队伍分散,让敌人觉得我方兵力单 薄。(27) 辎(zi资)重,军用物资器材。(28) 趣,行进。舍,止息。趣舍,指行军。“兼趣舍”就是急 行军,昼夜不停。(29) 弗息,不停息。桂陵,地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30) 《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据《竹书纪年》当为 十七年,公元前三五三年)齐、魏桂陵之战,没有提到庞涓;记后十三年(据《竹书纪中》当为后十二年)的马 陵之战时,说庞涓被杀,太子申被虏(《史记·孙子吴 起列传》所记略同,但谓庞涓自杀)。简文记庞涓于桂 陵之役被擒,与《史记》所记不同。(31) 尽,终极。意思是称赞孙膑的作为尽善尽美。 [[File:围魏救赵7.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7787b9efbaa59976fcfa3c3b?fr=lemma&ct=single#aid=0&pic=7787b9efbaa59976fcfa3c3b 原图链接]围魏救赵的战争进程]] ==战争案例== 孔明智谋 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曹之,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班超故事 班超智和鄯善国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军西进攻打[[匈奴]],[[班超]]也随军前往。为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西域的鄯善国。开始时鄯善王对他们很友好,可过了不久就变得冷淡了。原来,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也派使者来到鄯善,不断向鄯善王施加压力。 班超立即召集大家商议对策。他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鄯善王因匈奴使者的到来而变得优柔寡断。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都说:“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听从您的决定。”班超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晚我们趁黑夜发动火攻,消灭匈奴使者,这样鄯善王必定会同意与汉友好。” 夜幕低垂,班超率领36位勇士直奔匈奴使者的宿营地。班超让10个人擂鼓呐喊,制造人多的声势,其余的人放火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奴使者的营帐大火熊熊,鼓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到处逃窜,大都做了班超等人的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班超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说服他与汉朝建立友善关系,鄯善王连连点头称是。为表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鄯善王舍汉朝而欲结交匈奴,主要有匈奴使臣相迫。如果班超强令鄯善王臣服汉朝,即使鄯善王表面答应,内心也不会真服。班超采取以迂为直的办法,转而攻击自己的对手匈奴使臣,及时扭转了不利的局面,挽救了濒临危机的汉鄯友好关系。 太平天国 太平救天京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革命军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朝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 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 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 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 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已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 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 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天京了。 其它相关 孙膑谋划 [[File:孙膑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d000baa1cd11728b8a7d4d63cdfcc3cec3fd2c1b?fr=lemma&ct=single#aid=0&pic=d000baa1cd11728b8a7d4d63cdfcc3cec3fd2c1b 原图链接]孙膑]] 初时田忌计划奔赴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解决邯郸之围。但孙膑认为这不利于齐国,于是提出了更为创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批亢捣虚”即是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使敌人出现后顾之忧,前线之围便会自动解开。“疾走大梁”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重城大梁进逼,以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并攻其所不备。这样一来,魏军定必回师自 救,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一举击败魏军,而赵国之围则自动解除。 庞涓中计 孙膑这一招“批亢捣虚”使得田忌甚为拜服,立即采用。于是齐军主力立即向大梁挺进。在此危急存亡之际,虽然邯郸城已攻破,魏军还是不得只以少数兵力留守邯郸,并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但同时间,齐军已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设伏,准备截击魏军。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已疲态毕露,再加以长途跋涉之急速行军,士兵皆战意大降。于是齐魏一交战,魏军便被大败,魏军主帅庞涓被生擒,但与之有仇的孙膑在此次放过了他。结果赵国之围解除,邯郸亦失而复得。“批亢捣虚”这招由于在桂陵之战里被充份运用,因此后世以“围魏救赵”来称呼这道策略。 [[File:庞涓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a1ec08fa513d2697692cc01c50fbb2fb4216d8f0?fr=lemma&ct=single#aid=0&pic=a1ec08fa513d2697692cc01c50fbb2fb4216d8f0 原图链接]庞涓]] 其它案例 维珍围攻英航 直到1984年,无数新兴航空公司在英国挑战英航的图谋均告惨败。英航拥有几乎垄断的地位,使得竞争者毫无希望。所以,当[[维珍集团]]开辟维珍大西洋航线后,许多业内专家表示怀疑。 维珍面临众多不利因素。它缺乏资金、能力、政治影响、经验,而且也控制不了订票系统。它的失败看来不可避免。 英国"维珍"老总 但是,维珍在棋盘上摆了个前所未有的棋子。维珍把自己的品牌投入游戏,引入了一个强大的新盟友。维珍使英航心神不定,奠定了一连串的胜利。鉴于其规模与声誉,英航能对付几乎所有的直接竞争者。然而维珍让人不可思议:它在音乐行业是个很著名的品牌。英航面对的不仅是维珍大西洋,而且是维珍唱片。维珍唱片每卖出一张唱片,都在帮助维珍大西洋赢得乘客。 更让英航挠头的,是维珍扩张到无线电、电视、旅馆行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英航不能像对付新兴航空公司那样,轻而易举地把维珍大西洋排除在行业之外。5年内,维珍大西洋赢得了1000万英镑的利润。5年后,它的航线扩展到亚洲、澳洲。维珍明白,用一个行业来保护另一个行业,不至于耗尽资源,通常情况下是双赢。“围魏救赵”的计谋变得更为实用,如同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观察的那样: 它们(指公司)有着互利关系,它们彼此保护。当维珍大西洋开辟南非航线时,我们可以向那里推出维珍电台和维珍可乐。同样,我们会套用在航空业订票的经验,使火车票的买卖更简易、更便宜。我们能够把飞机上提供给乘客的娱乐模式移植到火车上。我们让观众在电影院里试饮维珍可乐。我们动用维珍特大型商店里的大量娱乐存货,使消费者在维珍电影院里享受更多的乐趣。 [[盛田昭夫]]的“间隙理论” 大宅壮一称[[索尼公司]]是电器业中的土拨鼠,但是索尼公司不断地实验开发新产品,却都无法长期独占市场,其主要原因便是当索尼生产了录音机,其他公司也会跟上,而索尼更进一步研究制造晶体管收音机,其他公司也会纷纷仿造、生产、销售,与索尼争夺市场。 尽管索尼公司不断地研究开发新产品,但是,一旦三菱、松下这些大厂商也加入生产行列,索尼这家小公司的市场就很容易被搅乱甚至被吞没了。这就是为什么小企业的产品无论多么优良,都无法长期独占市场,而被大组织并吞的原因。 处在这些大厂商的重重包围之下,盛田昭夫不断地谋求着生存之道,最后终于发展出一套“间隙理论”。也就是在这些无数的大厂商包围之中,还存在一些空隙,也就是仍有一小部分的市场尚未被占领,只要看准这些空隙,立即行动,再联合无数的小空隙,必定可以组成一个大的市场。 索尼公司就在国内市场竞争之际,用这种“间隙理论”向国外发展,在世界各地成立销售据点,组成一个销售网。到1961年,全球登记销售SONY商品的国家多达一百多个。索尼公司用这种“围魏救赵”的方法,确保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点。从此,索尼公司逐渐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器企业公司。 现代案例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昭和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同样是因为日本后方需要大量战略物资而不得,美国等国拖延或者不给予,表明刻意削弱日本国家力量,使得本来战斗力空虚的日本国内,物资也短缺,达到了利用自身优势削弱他国的目的,接着就是等待机会。 日本袭击珍珠港,使得美国不论是不得已还是主动出击,都具有正义的前提,师出有名,而美国在欧洲战场上且不论,单看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举动,基本都是避免在中国的大面积正面战场上和日军纠缠,当然美军也没有那么多兵力,美国选择靠近日该国土或者周围领域和日军激战.最后当然是用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最终的投降。 美国巧妙的利用围魏救赵计策,特点是主动制造敌对国的弱点或者虚弱的地方,避开敌对国精锐的正面部队,打击其根本的但是最弱的地方。 ==经验教训== 汉尼拔 公元前219年,[[迦太基]]人在中东地区有一个叫迦太基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迦太基的军事统帅叫[[汉尼拔]],这个人可以说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军事家,他带领五万大军翻越阿尔匹斯山,再次到达了亚平宁平原,可以说连连的摧城拔寨所向披靡,打得[[罗马]]军队望风而逃。 这个时候,罗马有个统帅叫[[费边]],费边这个人,他已经知道了汉尼拔的厉害,所以他主张一路退却,沿途坚壁清野,把房子烧掉,把粮食烧掉,把井毁掉,让汉尼拔的军队 得不到供应,喝不上水,吃不着饭,一路下来,一路退逃,费边被罗马人所嘲笑,但是后来人们渐渐地发现,费边的办法很有效,渐渐地汉尼拔就有点顶不住了,随着供应线的拉长,随着他自己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供给、应有的补给,在这种清况下,他渐渐地开始变得焦躁起来,而这个时候呢?费边就觉得时机要到了,他决定去打击对于汉尼拔的军队来讲至关重要的一个它的同盟城市叫卡普兰。 这个城市是那时候汉尼拔唯一能得到供应和补给的地方,当费边带领罗马军团去攻打卡普兰的时候,汉尼拔有点着急了,立刻回兵来救,可是他发现他的军队要在这个地方跟罗马军队决战,不见得能占得着便宜,最后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和孙膑当年想的办法很相似,他的办法就是回师,把他的全部部队掉过头来去攻打罗马,这很有点像围魏救赵,他把他的部队带到罗马城下,去围攻罗马的时候,费边手下的将领们都急了都慌了,因为这些人都是罗马人,打下罗马,他们整个家就完蛋了,家破人亡,所以他们纷纷向费边要求立刻起兵回身去救罗马,然后费边告诉大家,说我们罗马还没有到那么不堪一击的程度,即使是汉尼拔去攻打,一时半会儿是攻不下来的,而眼下卡普兰我们唾手可得,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去回救罗马的话,我们就等于中了汉尼拔的计,他很有可能在半路上,在我们还在运动中的时候,把我们杀个片甲不留,所以他不主张回师去救,他说我们只有速战速决,加紧攻打卡兰。 几天后,汉尼拔一直在罗马的城边等好消息,等什么好消息呢?就是看看费边什么时候撤军,撤到快到罗马的时候,他回身去把他消灭在半途中,可是他等到的消息是卡普兰陷落,这是一次失败的围魏救赵的例子,是因为像费边这样的统帅,他识破了汉尼拔的计谋,才使汉尼拔这么出色的百战百胜的将领,在最后一战中,终于遭到一种灭顶之灾,终于没有再延续他胜利的辉煌和神话。 ==人物简介== [[File:田忌1.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B4%E9%AD%8F%E6%95%91%E8%B5%B5/534529/0/0df3d7ca7bcb0a46bfb44f786e63f6246a60afd9?fr=lemma&ct=single#aid=0&pic=0df3d7ca7bcb0a46bfb44f786e63f6246a60afd9 原图链接]田忌]] 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国。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庞涓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视频1== {{#ev:youku|XNDExOTA4NDIwOA|640|inline|围魏救赵--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frame}} 赵成侯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条约。 ==视频2== {{#ev:youku|XNDIwMjE4NjcwMA|640|inline|...第304集 围魏救赵-少儿-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 |frame}}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Category:290 術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围魏救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