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17.2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圆斑蝰 的原始碼
←
圆斑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圆斑蝰</big> ''' |- | [[File:300251515.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8395/20150807111938-65151181.jpg/30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query=%E5%9C%86%E6%96%91%E8%9D%B0&w=05009900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圆斑蝰(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 是蛇亚目蝰科 蝰亚科蝰属 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 后端较宽;鼻孔大,背位,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中文名圆斑蝰别 名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古钱窗 拉丁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爬行纲目有鳞目 亚 目蛇亚目科蝰科 亚 科蝰亚科属蝰属 种山蝰 亚 种圆斑蝰分布区域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定名人ShawetNodder年 代1797海拔上限2100 ==形态特征== 全长648(560+88)mm。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别明显;吻端钝圆。鼻孔大,位于头背侧, 即在前鼻鳞、上鼻鳞和下鼻鳞之间;前鼻鳞与吻鳞相接,上鼻鳞在鼻孔上方形成脊, 与眶上鳞在眼上方形成的脊以及与此二脊间起棱的鳞形成明显的吻鳞。眼与鼻孔、上唇鳞间均相隔2列小鳞。 眶上鳞间有一横排小鳞,7枚。头背面除吻端二列小鳞和上唇鳞内侧一行小鳞外,其余均明显起棱。 上唇鳞11枚,第四枚最大;下唇鳞13枚,前四枚与颏片相接;颏片1对。 背鳞除最外一行平滑外、其余均起棱,27—27—23行;腹鳞157枚;肛鳞完整;尾下鳞双行,46对。 具管牙;无颊窝。 生活时,头背有深棕色斑3个,呈“品”字形排列;下唇绿色,颏片和喉部有深棕色细斑排列成行。 体背灰棕色,有3纵行大圆斑,24—31个,圆斑有时两三个相连;背正中一行圆斑最大,29个, 与两侧的圆斑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周围黑色,镶黄白色边。两行圆斑之间另有一行黑褐色大斑点, 斑点位于3个圆斑之间。体腹面灰白色,腹鳞上有3—5个粗大的近半月形褐色斑, 前后缀连成纵行。尾下鳞灰白色,散有2行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圆斑蝰行动迟缓。袭击目标时躯干前部先向后屈。再猛然离地面向前射击咬住目标。并有咬住不放的现象。 幼蛇性更猛,受惊扰时,身体不断地做膨缩动作。并发出“呼呼”声,并能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天气炎热时圆斑蝰躲在阴凉通风处,秋收时可到稻田活动,9、10月间被该蛇咬伤的病例多, 尤以广州、合水、福建泉州地区的蝰蛇咬伤病例较多。活动范围在夏季,昼夜都活动。 以鼠、鸟、蛇、蜥蜴及其它蛙类为食,有时可进入住宅觅食鼠类。 ==生长繁殖== 圆斑蝰为卵胎生,交配期11—4月,怀孕期为6—8个月,每年8—10月产仔,每次产11—63仔。 ==栖息环境== 圆斑蝰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垂直分布可高达海拔2,100 m。主要栖息在开阔的田野草丛中。 茂密的林木区极少发现。在福建泉州曾发现它在龙舌兰、[[仙人掌]]下蜷曲成团。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毒液毒性== 圆斑蝰的毒素有两种,一种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种是神[[经毒素]],能具备这两种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见的。 此外,圆斑蝰的毒素会使中毒者出现像中风的症状,令治疗者未必能及时发现毒害,因而延误治疗。 圆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亚洲蛇类中居冠。泰国当地的红十字会研制出一种专门对付圆斑蝰毒素的血清,名为“卢氏蝰血清”。 圆斑蝰蛇毒中主要含血循毒,有毒成分以凝血毒素为主,还有溶血毒素、纤维蛋白溶解毒素、抗凝血成分、血小板 积聚变性成分,出血毒素等。酶的含量较多,主要有[[磷脂酶A2]]、激肽释放酶、精氨酸酯酶、透明质酸酶等。 从福建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种PLA2,分子量为13.8kD,等电点为pH10.4,比活力每毫克为35μmol/min, 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65℃,以卵磷脂为底物,该酶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溶血作用,小白鼠静脉注射 的LD50为(0.5±0.12)mg/kg。1985年从圆斑蝰蛇毒中还分离出一种PLA2,血小板能抑制因子, 该因子可抑制由ADP、肾上腺素、胶原蛋白或凝血酶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这种PLA2对血小板凝块的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有关。对该蛇进行加热处理可降低这种PLA2的活性和其康学校按聚集活性。 人被伤后伤口肿痛,出血,发病急,症状严重,来势凶,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常引起DIC, 因蝰蛇毒主要作用于血液因子X,始初阶段是血液大量快速凝固,血液中大量消耗凝血因子, 之后,血液失凝,全身严重出血,部分患者可因溶血而致贫血及黄疸、 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肺出血及脑出血,病死率较高。<ref>[http://www.boqii.com/article/13844.html 圆斑蝰],搜狗, 2014-09-04</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圆斑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