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6.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的原始碼
←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images/f8/b7/nBnauM2N1QmMjBzN1MjMidDZlNWMwQ3Lt92Yuc2cthWcuw2cz5SMw9yL6MH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5%9C%8B%E6%B0%91%E9%9D%A9%E5%91%BD%E8%BB%8D%E9%99%A3%E4%BA%A1%E5%B0%87%E5%A3%AB%E5%85%AC%E5%A2%93/wiki-7164866-2290746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于1931年至1935年间建于[[灵谷寺]]旧址上,坐落在[[南京]]东郊[[紫金山]]<ref>[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342407.html 紫金山],people</ref> 南麓东侧,西邻[[中山陵]],占地约一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为“灵谷公园”。 == 公墓建筑介紹 == 建筑以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葬有1029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战争|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 === 墓门 === 墓门为仿古建筑,歇山式屋顶覆绿色琉璃瓦,下辟三拱门,门额题“国民革命烈士之祠”,左右筑红色墙垣,两端再辟一个偏门,正门前有一对石狮。原为[[明代]]灵谷寺的金刚殿,毁于[[清]]初战火,[[光绪]]年间重建,成为灵谷寺大门,俗称“红山门”。造墓时改建为公墓大门。 === 牌坊 === 阵亡将士牌坊共分五间,建于42层石阶之上,台基面宽32.7米,进深16.6米,牌坊高10米,钢筋水泥构筑,外镶花岗石,仿造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饰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十分壮观。牌坊正面题“大仁大义”,背面题“救国救民”,均由[[中國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门额上均饰有瓷[[中國國民黨]]黨徽。牌坊前设有一对石兽。此处原是明代灵谷寺的天王殿旧址,清代毁后曾重建,改为大雄宝殿。建公墓时拆除。 === 祭堂 === 祭堂由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的建筑无梁殿改造而成。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殿内供有[[无量寿佛]]得名,为砖石拱券结构,无梁,故俗称“无梁殿”。整修花费经费12万元,虽经大修但整体结构未变,定名“正气堂”。 殿东西长50米,南北进深34米,重檐九脊,五间三进。正堂中央奉有“'''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两边是“[[国父遗嘱]]”和“[[中华民国国歌|国歌]]”碑刻;四周内壁上嵌有110块黑色大理石碑,上刻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姓名、所属部队和军阶,其中1至61块石碑刻1926年至1930年北伐期间阵亡的[[北伐军]]将士名单,61至67块石碑上刻1937年[[淞沪会战]]中阵亡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第十九路军]]将士名单,67至110块石碑上刻1931年至1933年华北抗战中阵亡的各部将士名单,共刻阵亡将士33224名,全文十六萬五千余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阵亡者名录碑刻。现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公墓 === 第一公墓在祭堂后,广达9000多平方米,原为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建墓时筑起花瓣形半圆围墙,内辟蛛网式小路,分列墓穴。每位墓穴上置有石碑,上刻序号,阵亡者姓名、军阶、阵亡地点和时间。在花瓣形墙前,竖有一对立柱式花岗石纪念碑,碑上分别刻“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祭堂东西两端约400米处,是第二和第三公墓,其形式与第一公墓相同。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阵亡者,多数是北伐战争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之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现为南京市“[[抗日战争]]历史教育基地”。 === 纪念馆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馆名曰“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 这幢二层楼建筑,高10米,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仿中国传统古建筑形式。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这里原是明代灵谷寺律堂的旧址,清代毁后改建为观音殿,[[咸丰]]年间又毁。 === 纪念塔 ===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是公墓的最北端,塔高60米,九层八面,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混合构筑,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建于1931年至1933年,造价35.5万元。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与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工程師[[劉寶鍔]]主責監理施工。塔内正中有螺旋型扶梯直上九层,共252级。 塔外壁刻[[蒋中正]]题书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和由他撰写的《遗阡表》,还刻有[[黄埔军校]]同学录序。塔内二至四层和五至八层壁嵌石碑分别刻有[[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词和北上前在黄埔军校的告别辞,分别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吴敬恒]]书写,是一组十分珍贵的[[中华民国文化|民国文化]]遗产。 现塔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三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山陵|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现为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