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國際飯店(上海) 的原始碼
←
國際飯店(上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國際飯店(上海)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itw01.com/images/2019/04/15/23/5108_fZE1IA_UQU66EB.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鄔達克設計師設計國際飯店<br>[https://itw01.com/UQU66EB.html 圖片來自ITW01] '''用途''' 酒店<br> '''地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南京西路170號<br> '''層數''' 24<br> '''建築面積''' 15,650m²<br> </small> |} </div> '''国际饭店''' (上海)({{lang-en|Park Hotel}})是上海的一座著名老饭店,建成于1934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廣場 (上海)|人民广场]]附近[[南京西路 (上海)|南京西路]]北侧与[[黄河路 (上海)|黄河路]]西侧的转角处,為[[上海市 (中華民國)|上海滩]]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的[[地标]]之一,也是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的原点所在地。自该饭店建成以来,建筑内部的装潢经过多次更改,所有权也曾有更换。2006年5月25日,国际饭店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飯店历史== ===近代=== ====建造==== 1930年5月,四行储蓄会(大陆、盐业、中南、金城等4家银行)以45万两白银购进位于上海市中心[[上海跑马厅|跑马厅]]对面的派克路上二亩七分多的一块地皮。由于当时在上海市中心投资房地产已经成为热门,经过商讨后,四行储蓄会决定在这块地皮上建造办公楼,而且要建成亚洲第一高楼,以展示四行储蓄会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投资。这栋建筑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拉迪斯劳斯·爱德华·邬达克]]负责建筑设计,其弟弟琪琪·邬达克也参与了是次设。最终,四行储蓄会同意将公寓改为饭店。 早在建筑完成设计前的1931年5月,该建筑就开始进行基础建设,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桩基完成后,又由洽兴营造厂负责建造两层地下室。1932年6月,四行储蓄会开展建筑地上部分的招标工作。当时共有七家建筑公司投标,最终馥记营造厂因施工质量可靠,经验丰富且对项目颇有诚意而中标。1932年8月,建筑地上部分开工。1933年土建完成,1934年6月竣工,并正式对外营业。因为该楼是由四行储蓄会投资兴建的,所以也被称为'''四行储蓄会大楼'''。建成之后,这栋楼超越了[[沙逊大厦]],成为上海第一高楼,也成为了全国乃至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高楼,一时号称为“远东第一楼”,由于施工方为华商,时人也称之为“争气楼”。整栋建筑施工共计花费800万两白银,其中建筑施工费就高达300万两。 ====营业==== 该大楼建成后原本打算部分出租,其中第二层至第十三层计划改作写字楼,第十四层以上为公寓,后来因为没能出租,于是就改为自己办酒店,也就是国际大饭店或国际饭店。最初其英文英文名称与中文名称相同,后采纳一位外国经理的建议,将饭店英文名定为“Park Hotel”,直译为花园酒店,因其当时门前的路为派克路。饭店开业时,饭店内的楼下正厅为四行储蓄会西区分行的营业场所,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夹层被租给了中兴轮船公司、中兴煤矿公司、光艺照相馆,第二层为客房客人用餐的餐厅,第三层一部分供客房客人会客,另一部分供应茶点,第四层至第十三层为客<。大楼设豪华套房6间,高级套房20间,单人房和双人房共174间。抗日战争时期,饭店受日本方面影响,饭店的部分店面被其他公司承包。其中第二层被上海新新公司承包,并以“孔雀厅”的名义对外营业,供应广东菜;第三层由乔家栅供应面点;第十四层由义生公司承包,开办“摩天厅”供应西餐。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合作也随即终止。国际饭店建成后,在很长的时间内的年收入都处于亏损的状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开始有所盈余。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际饭店隶属于锦江(集团)有限公司。1950年11月[[上海市]]地政局对全市进行测量,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由此确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国际饭店200多个客房及礼堂、客厅、休息室全部挂上[[毛泽东]]主席像,四周张贴“语录”。当时从北京来到上海“[[红卫兵]]”在国际饭店的大门上贴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横联是“基本如此”;国际饭店也一度被改名为“亚非拉饭店”。1989年9月25日,四行储蓄会大楼被公布为第五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暨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5月25日,国际饭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築结构==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南京西路与黄河路的交叉口。该大厦占地1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24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以上22层),标高83.8米,总重3300万磅。内设客房208间(套)、中西餐厅、宴会厅、丰泽楼、孔雀厅、四季厅,供应京菜和法式西餐。建筑外形仿早期美国摩天楼形式,带有明显的[[装饰艺术]]特征,采用直线条手法,从第十五层以上四面逐层收进呈阶梯状。建筑下部外墙镶砌黑色花岗岩,上部镶砌棕色面砖,另外分别在2层、3层、14层间以巨型园角玻璃镶贴,边框以钢制成。内部门厅地坪用山东玉沸石铺砌,大厅柱子和墙面全用国产黄色或绿色大理石。 建筑的桩基采用圆木美松,总长115英尺,由分别长75英尺和40英尺的两段木桩通过钢箍连接而成。每段木桩又是以五根圆木捆绑而成,俗称“梅花桩”。每处木桩之下再打钢筋混凝土桩,长约5英尺。这样合理的基础设计使得国际饭店成为上海高层建筑中沉降最小的建筑。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所用钢材是璜铜钢,由[[西门子公司|西门子]]华行提供,生产自万尼林钢厂。其工字形柱头中间填空心砖以减轻重量。建筑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墙采用[[水泥]]和[[三和土]]。内部隔墙全用汽泥砖铺砌,外贴甘蔗板以隔绝音浪,再涂以蔴丝灰和[[石膏]]。营业厅层高为7米(夹层为3.8米),2层餐厅为4.78~5.23米,其余标准层客房为3.40米。平顶施工精致,花样繁复,部分平顶是钢丝网花平顶。建筑在设计时还充分考虑了风对建筑安全性的影响:由于建筑较高,在极端情形下所受风力是其自身重力的三倍。 每层楼设有消防龙头,每层平顶装有自动灭火喷水头,这些喷水头会在房间内着火或室内气温高于49℃时自动喷水。除自来水供水系统外,还有深达224米的自流井装置。此外,大楼当中还配备有冷气设备。在垂直运输上有专供旅客用的高速电梯3部,职工电梯1部,设计速度为每分钟300英尺的货运电梯3部,均由奥汀斯公司生产。 ==开发与保护== 1996年,国际饭店重新装修,为四星级饭店。重新装修后的国际饭店配备有客房共217间,其中标房168间、套房30间、单人房19间。供应中西菜肴的“国际廊”、“丰泽楼”、“顺风厅”、“孔雀厅”、“云楼”等5个不同风格的餐厅即为此时所建。此外,酒店拥有一个大会议厅和“摩天厅”、“银河厅”等3个小会议室。此外,饭店还有中自选商场、美容中心、迪斯科舞厅等设施。2001年,犹太裔美国建筑师克利斯托弗·乔将国际饭店的底楼大厅恢复回了初建时“[[裝飾風藝術|艺术装饰派]]”的风格。2005年,国际饭店投资9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彻底恢复了原有装潢风格。 国际饭店是上海为数不多主打[[京菜|京帮菜]]的饭店。其北京传统点心[[銀絲卷]],还曾获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国际饭店开业以来一直有售的[[蝴蝶酥]]被列为“上海特色旅游产品” ==歷史事件== 1935年2月18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电影明星[[胡蝶]]前往苏联,苏联驻华大使馆代办、国民党要人,以及外交界、影剧界、金融界人士在二楼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同年,中美长途电话通话典礼在国际饭店举行,[[宋美龄]]出席,并在十五楼的套房里发表谈话>。1936年,[[查理·卓别林]]访问上海,梅兰芳和胡蝶也在国际饭店设宴款待。抗日战争前,第十五层曾被一名四川[[军阀]]租用,用以军火贩运鸦片。抗日战争期间,第十六层成为了日本和德国的间谍机构的活动场所。1942年,演员[[英茵]]在国际饭店708房间内吸食大量鸦片自杀。1948年,[[孙科]]等人为竞选国民政府副总统租用了第十四层,同年由于电梯门出现故障,电影演员[[白鹭 (演员)|白鹭]]在电梯间坠亡。1949年前,[[宋美龄]]、[[张学良]]、[[陈纳德]]等都是饭店的常客。1949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曾在这里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級部隊以上指挥员。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期间也经常下榻该饭店。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際飯店(上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