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8.1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的原始碼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3.ssl.cdn.btime.com%2Ft0147f8047882f6c74e.jpg%3Fsize%3D268x366&refer=http%3A%2F%2Fp3.ssl.cdn.btime.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891935&t=8f6a955025154854de6512cebaf0e9af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9C%A3%E4%BB%A3%E6%97%A0%E9%9A%90%E8%80%85%2C%E8%8B%B1%E7%81%B5%E5%B0%BD%E6%9D%A5%E5%BD%92%E3%80%82 图片来源]]]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出自唐代[[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ref>[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ba1a7ac6276a.aspx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古诗文网]</ref>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 [[File: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2.jpg|缩略图|左|[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30312916,3252147347&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9C%A3%E4%BB%A3%E6%97%A0%E9%9A%90%E8%80%85%2C%E8%8B%B1%E7%81%B5%E5%B0%BD%E6%9D%A5%E5%BD%92%E3%80%82 图片来源]]]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赏析== [[File: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3.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1.gtimg.com%2Frushidao%2Fpics%2Fhv1%2F112%2F115%2F2298%2F149456887.jpg&refer=http%3A%2F%2Fimg1.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892077&t=ada3a678ee9859862561c29c7088f099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9C%A3%E4%BB%A3%E6%97%A0%E9%9A%90%E8%80%85%2C%E8%8B%B1%E7%81%B5%E5%B0%BD%E6%9D%A5%E5%BD%92%E3%80%82 图片来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83951b72496d40f7aedd7f878b275bd6&from=kg0&highlight=%E5%9C%A3%E4%BB%A3%E6%97%A0%E9%9A%90%E8%80%85%EF%BC%8C%E8%8B%B1%E7%81%B5%E5%B0%BD%E6%9D%A5%E5%BD%92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百度汉语]</ref>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ref>[https://www.sohu.com/a/137167468_772373 国学日课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岳麓书社 2017-04-29 搜狐网]</ref> ==创作背景==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返回「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