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 的原始碼
←
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ic.quanjing.com/wj/hi/QJ6643066812.jpg@!350h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quanjing.com/tupian/shengjing_shizijia-6.html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small> |} 《'''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是[[赵紫宸]]所著作品,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从《旧约》中最古的书出现到如今,已有3000余年。全部《[[圣经]]》的著作时期,占1000余年,故《新旧两约》被基督教认为经典之后,已享了一千七八百年的长寿。近世文化中间,书籍的兴亡,难得百年之久;书愈古,则其受人的传诵研究愈少;至于二三千年的旧书,考究的人,除了专门学者,竟几乎没有人的了。平庸的书,出只一版,印只千册,传只两三年,读只近千人。在书籍的天演界里,优劣胜败的竞争很烈,那些优胜的书,若能传至千年,影响一世,真如凤毛龙甲,不能多得。独有《新旧两约》,经了如许时代,传了如许国族,受了如许学者的批判研究,还能出类拔萃,巍然独存,有“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也,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的气象。 不但如此,《圣经》得胜了时间的磨砻,又增长了空间的传播,因而竖尽年华,横尽土地,多受着他的影响。在1912年的那年,全球销售《圣经》2800万本;此后则每年不下二三千万本。在中国《圣经》的销售与赠送,每年亦不下零本、整本百万余册。66卷旧书,竟能跨跃东西,左右贤愚,为市井闾巷所传诵,为学者竭精殚虑而研几,甚致各国信徒建立圣经会以推销广播,设立圣经班以解释阐扬。人力所到,舟车所通,或在家庭之内,或在战壕之中,都有他的踪迹。人日读之而不懈,日听之而不息,日讲之而不倦。文化愈盛,其传愈广,其理愈明,能超各书而独存,能经攻讦而更著。吾人仔细推想,《圣经》的势力,何以能独脱空际、时际、国族、种界的范围而流行无极呢?在近代的文明里面,哲理、科学同时并兴的时期,《圣经》尚有存在的必要、广布的可能么? 一、威权 欧洲中世纪人民尚在教皇威权之下。其后因了十字军的东渐,新大陆的发见,中等阶级的兴起,民族国家的产生,宗教革命、文运盛兴的鼓荡思想信仰,人民中有识见的人对于一切威权下了战书。其后狄卡在哲学上起了怀疑的态度,侯谟在[[心理学]]上创怀疑的论调,康德在理性上持了批判的学说,孔德在思想上树了实在的主义,[[达尔文]]在科学上阐明了天演的道理。经哲学、科学的解放,又经政治、经济的变迁,一切威权,在政治学说、宗教制度上,都受了根本的摇撼。教皇浦纳番斯第八的宣言,说“罗马教主胸中包藏一切法”(Romanus Pontifex,qui juraomnia inscrinio pectoris sui Censetur habere)。这种说素,在科学者的耳中,竟成了痴人说梦了。人既不信教皇在信仰解经的范围内有威权,自然也不信本身有强人必信必读的威权了。不但如此,“一旦理性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代替遗传、信仰、教皇,一切威权即不能不进呈他们的信据。 一切人制伏人的制裁,须要证明他果于受制裁的个人与社会有实益。批判威权最得力的学者是富而泰、赖马鲁、贝痕、耶弗逊、史觉司、奥温罗布、[[斯宾塞尔]]、[[托尔斯泰]]。攻击制度的伟人是鲁索、高德温卑泌、包特享、马克思、查治亨利、克鲁包金与尼采”(见Ross,,p.456)。当宗教革命的时候,罗得马丁等人,把教皇无讹的威权,移在里面,使人人读经而服从之。不知此种威权含有许多难处,万不能满学者的愿望。若说是灵感而成的帝旨,一字一句、一点一画有同样的威权,则摩西和耶稣的教训,与,有同样的重要与价值了。中论摩西、耶稣的说话,怎样解释呢?的异同,的出入,种种不合符节的历史议论、心理思想,如何可以并行不悖呢?况且各人有解经的权利,各党有自是的可能,岂不要把的威权,移到各人自身、各党自身,名为的威权,实则为各派的威权,转成了泼鲁泰谷拉斯(Protagoras)“个人是真理的权衡”的怪现象么?这种怪象,随机而见,欧美教会的宗派不下二百,莫不各是其是,各非其非,致有人说:“你的道为左道,我的理为正理。”因此人对于的威权发生了问题。 在新文化鼓荡期内,再不能有旧时的威权,但是他的广布流传,足显他具有势力;他的感化动人,足见他有不能消灭的光辉。他的威权,到底在哪里呢? ==出处收录== 此文出自于《赵紫宸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者简介== 赵紫宸(1888—1979),举世公认的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基督教本色化神学奠基人,基督教诗人。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硕士,东吴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神学博士。任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东吴大学校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及院长,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学的熏陶,终生努力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神学精华进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国基督教神学、中国基督教史的必读书目。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70dd10102x5v5.html 《圣经》里面为上帝传福音的先知们全都没有读过神学院],新浪博客,2017-05-28</ref>,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5世纪左右,圣安东尼奥用[[圣经]]来补充他自己的元素论,进一步为神学奠定基础。到了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最早的神学院是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ref>[https://new.qq.com/rain/a/20200503A02XDM00 教你分清枢机主教、正权主教、助理主教和辅理主教],腾讯网,2020-05-03</ref>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编者简介== 赵晓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出版专著《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本土和现代的探索》,译著《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北京的行会》、《寻找老北京》,编译《北京研究外文文献题录》,发表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圣经在近世文化中的地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