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6.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在湖南当兵(张建全) 的原始碼
←
在湖南当兵(张建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在湖南当兵'''<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610934/pexels-photo-1361093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在湖南当兵》'''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建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在湖南当兵=== 谁说往事如烟?往事像一棵棵树,深深地扎根在心里边。 1978年初春,陕西关中平原还没有走出冬季的寒冷,我便高兴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与三百多名关中子弟一起,在三原县火车站登上了接兵的绿皮闷罐列车,前往我们向往的部队所在地——湖南。 列车走走停停,耗费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当我们疲惫地跳下火车时,每个人的手脚都有些麻木了,站也站不直,好一阵子才恢复正常。原因是车厢太小而人又太多,相互拥挤在一起,身体便没有了舒展活动的空间。有时因为列车一会快,一会慢,或者紧急停车刹车,人还会因惯性而挤作一团,每到这时,战友们便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 在列车沿途不知名的兵站用餐时,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而且还要完成刷牙、洗脸、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紧张得跟打仗似的。 下了火车又转汽车,翻山越岭地行走,最后在一个午夜时分,终于到了一个山沟的营区下了车。这就是我们的新兵连驻地,听军号响起集合,先由连长方水生点名,再由指导员蒋三铭用他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讲话。尽管有些语句听不懂,但我们还是知道了我们所在的部队番号是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00362部队,而我们当下所在的新兵连地址是一一湖南省邵阳地区洞口县804厂。 第二天,班长安排新兵们写家信,说寄件地址要保密,不能如实写,而要以“湖南省长沙市74信箱”代替。 我们同一批新兵,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分属陕西高陵、三原、户县。在战友们的期待中,当然希望部队营区离大城市近一些,而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自然就成为战友们共同向往的地方。 大家议论说,这“长沙市74信箱”,可能是按与市中心远近排序的,如果当真如此,那么既然排在七十多名,那就说明我们新兵连驻地离长沙市中心不会太远。这个分析符合大家当时的愿望,于是大家高兴地议论着,说找机会一定去湘江大桥上看一看,一定要看看毛主席生活过的地方…… 后来我们从带兵班长的嘴里才知道,邵阳离长沙还有好几个小时的火车里程,而洞口804厂离邵阳火车站也还要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行。 尽管我们驻地离长沙市实属遥远而不免令大家失望,但是偏远的洞口县满目的青山绿水还是令战友们兴致勃勃。因为一大群见惯了关中平原的“陕西娃”,对湖南的山水风光倍感新鲜,这样就促使我们很快喜欢上火热的军营,喜欢上草长莺飞的湖南。 我是在完成了两个月的新兵集训之后,被分配到位于邵阳市郊的三营十二连;半年后又被划拨调入位于郴州地区资兴县东江水电站的四营十五连,改当连部文书。 在这期间,有一个令我郁闷的事。我们连长王宗来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全连一百多个战士的名字他认不全,连队集合点名时竟闹出笑话。比如点到"陀明郁”时,他会读成“它明有”;点到“芮大赫”时,他会读成“内大赤”。陀明郁和芮大赫疑惑之下不喊“到”,连长会当场斥责他们,而陀、芮俩满腹委屈地表示“不知道点的是自己的名”,这时,队伍中有人忍不住吵吵,尴尬之下,连长会转过头来朝我发火“文书!你搞什么名堂呀!” 连长不仅不为自己认字太少而歉疚,反而责怪部下,我不知如何是好时,指导员李国栋却微笑着给我支招说“你用同音字代替,给连长抄一份专用的《花名册》不就得了?” 我于是把陀明郁、芮大赫改成托明玉、任大黑,又提前让连长确认不会有生字时,才算完成了任务。 又过了半年,我由政治处干事梁敦宁的推荐,被团机关上调到位于邵阳地区隆回县068基地的团部政治处,当了新闻报道员。 由于我们部队承担航天部068基地的工程任务,所以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在068基地在湖南各地的项目上。我也因为不定期地下连队采访,经常往来湖南各地。 我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来自对洪江市三营预加连的采访,而且是在宣传股副股长袁国新的帮助下,发表在《基建工程兵报》上的;而我的散文《春节》,也作为我的文学处女作,发表在洪江市《山泉》文艺月刊上。 1980年春节过后,我随部队移防北京,就此结束了我在湖南最初的两年军旅[[生活]]。 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湖南在我心里的分量却十分[[重要]]。要问原因,我常用“青春梦起始湖南”来[[解释]]。尽管陕西[[家乡]]养育我18年,但那18年,却时常让少年的我对前途与命运充满了迷茫之感,也因乡村[[生活]]的艰苦而产生过[[许多]]无奈与无助之叹。反观湖南,我头顶上的红五星,领章上的小红旗,仿佛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心里什么时候都感到充实与满足,工作上仿佛有用不完的劲。 我的军旅生涯在满六年的时候结束了,几经辗转之后,我安家在了北京。在几十年漫长的人生路上,[[曾经]]的湖南,时而远,时而近,但不管是远是近,我对她的思念却随着年岁增长而日渐浓烈。 2012年,我陪同老首长燕立志回湖南故地重游时,自[[北京]]西客站一上火车,便激动不已,就此写了一首小诗—— 列车向南奔长沙, 耳边响起湖南话。 老来只觉湘乡好, 忘己曾为陕西娃。 我们到长沙后,转业到当地工作的湖南籍战友李年谷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随后又陪同我们回了隆回团部和洞口804厂。这时的团部与804厂均已人去楼空。尽管房屋场院还在,但几十年风吹雨打,这时房舍已破败不堪,成了鬼屋般模样,昔日的操场上,荒草高至腰际,草丛中那受惊的麻雀与野鸡,啪啪啪地飞过…… 那天下了小雨,我的[[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了一起。归来的路上,我又写了一首诗一一 三十年后故地游, 邵阳隆回及洞口。 山高水低景未改, 不见首长和战友。 不见首长和战友,是因为营盘是铁打的,但兵却如流水。我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00362部队的战友,但令人[[伤感]]的是,你[[即使]]找到了,对方也不可能是当年的模样,见面就是感动,[[感动]]过后就是伤心,虽可以畅饮抒怀,但一说起当年往事,又可能是酒水与泪水一样拋洒满地。 谁忘得了青春?谁又忘得了湖南。我把这份情感,转化成为一首歌词,名叫《长沙城》(王丽达,张英席唱)一一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老城新厦哟老城新厦, 比肩耸立在那江岸边。 浏阳河的九道湾, 早把那长沙株洲和湘潭, 连结成新城一大片。 橘子洲头的少年, 写就那<沁园春>, 成了不朽诗篇!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老城新厦哟老城新厦, 比肩耸立在那江岸边。 霸得蛮的湖南人, 早把那长沙株洲和[[湘潭]], 打造成[[幸福]]大[[家园]]。 三湘四水的乡亲, 谱写时代新曲, 团结携手向前。 回忆那烽火往事, 忘不了那长沙保卫战。 中国梦的宏图, 有我们湖南有我们湖南。 共同富裕的今天, 我们当然信心满满。 中国梦的宏图, 有我们湖南有我们[[湖南]]。 清悠悠的湘江水, 南来北去[[流淌]]了几千年! 我有时想,我对部队[[生活]]的[[怀念]],对湖南山山水水的[[眷恋]],怕是与这湘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2022.5.3于湖南长沙 资江环绕的隆回乡村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6305516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张建全,[[陕西]]人,197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新闻干事。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在湖南当兵(张建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