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5.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地衣植物 的原始碼
←
地衣植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地衣植物</big> ''' |- | [[File:地衣植物.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927877779&di=168aa42880975446efa69248715dab5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322%2F5f503c92e3d649e7b915fead8c4e33fc_th.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C%B0%E8%A1%A3%E6%A4%8D%E7%89%A9&step_word=&hs=0&pn=12&spn=0&di=708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296758449%2C4194362553&os=4218612094%2C2699884432&simid=4176030931%2C754388748&adpicid=0&lpn=0&ln=1018&fr=&fmq=160091769726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bu01.alicdn.com%2Fimg%2Fibank%2F2015%2F395%2F113%2F2326311593_113425296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jpwts_z%26e3B8mbb_z%26e3Bv54AzdH3F5uuj6AzdH3Fcdaba0bcldb9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地衣植物 '''拉丁学名'''lichen '''别称'''拓荒植物 '''界'''植物界 '''门'''地衣植物门 |} 地衣植物,就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细菌)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地衣植物 '''拉丁学名'''lichen '''别称'''拓荒植物 '''界'''植物界 '''门'''地衣植物门 '''分布区域'''分布于世界各地 =='''形态特征'''== ==地衣的形态== 按生长型,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 *1、壳状地衣:地衣体是一种具有色彩的多种多样的壳状物,菌丝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菌丝还伸入基质中。因此,地衣体与基质很难剥离。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的80%。如生活于岩石上的茶渍衣属(Lecanora)和生于树皮上的文字衣属(Graphis)。 *2、叶状地衣:地衣体扁平,有背腹之分,呈叶片状,四周有瓣状裂片,下方(腹面)以假根或脐固着在基物上,易与基质剥离。如生活在草地上的地卷衣属(Peltigera)、脐衣属(Umbilicaria)和生在岩石或树皮上的梅衣属(Parmelia)(如图)。 *3、枝状地衣:地衣体直立或下垂,呈树枝状或柱状,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如直立地上的石蕊属(Cladonia)和悬垂分枝,生于云杉、铁杉、冷杉树枝上的松萝属(Usnea)等。(如图)枝状地衣的生长速度比壳状、叶状地衣快很多。大量的花松萝属地衣悬在树上,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另据报道:松萝地衣是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由于滇金丝猴食物单一,灭绝的可能很大。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134244086303544&wfr=spider&for=pc 这种植物以地衣体入药,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ref> ==地衣的构造== 将地衣体横切,可看到其内部构造: 内部一般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上皮层和下皮层均由致密交织的菌丝构成。根据藻类细胞在地衣体内部的分布情况,通常在结构上,将地衣分为2种类型: *1、 异层地衣:藻类细胞聚集在上皮层之下,形成1层明显的藻胞层。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构成。髓层中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藻细胞。这样的构造称为"异层地衣。梅衣属(Parmelia)和蜈蚣衣属(Physcia)。 *2、 同层地衣:在横切面上,上皮层之下没有明显的单独的藻胞层结构,藻细胞在髓层菌丝中均匀地分布。这样的构造称为"同层地衣"。如猫耳衣属(Leptogium)。 叶状地衣一般为异层地衣。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壳状地衣无下皮层,髓层与基质直接相连。枝状地衣为异层地衣。而内部构造呈辐射式,外皮层致密,很薄的藻胞层包围中轴型的髓层,或髓层为中空的。 一些地衣体有多种色彩,主要是由构成上皮层的菌丝细胞中含有大量橙色、黄色或其他色素而形成的。 =='''复合有机体'''==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物。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使其既不同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本门全世界约500多属,25000余种。 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蓝藻主要是念珠藻属,绿藻主要是共球藻属。 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构成地衣的真菌在许多生理特性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真菌在地衣体构造上占主要部分。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藻类分布在地衣植物的内部,形成一层藻胞或若干团藻胞或分散在菌丝中。 藻、菌共生的关系是: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死。这样构成了地衣的藻菌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但有人做过试验,将地衣植物体中的藻类和真菌分开培养,发现藻类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而真菌被饿死。说明真菌不能单独生活,地衣体中的真菌必须依靠藻类生活。这是因为,真菌长期与藻类共生以后,自身细胞在产生生活物质或酶等方面已发生了变化。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35671826112806&wfr=spider&for=pc 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地衣]</ref> =='''生长环境'''== 地衣的分布:①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大多数地衣地喜光植物,同时也要求空气新鲜。因此,在人烟密集的城市或有污染的工业区很难见到地衣植物。②地衣一般生长很慢。尤其是壳状地衣。③地衣能生活在干旱和寒冷环境。地衣能忍受长期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因此,地衣可生活在峭壁、岩石、树皮或沙漠地上。地衣的耐寒性很强,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地区,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得很好,常常形成一望无际的广袤地衣群落。成为高山、极地动物的主要食物。 =='''主要价值'''== *1、 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促进风化,是岩石变土壤的先锋植物。 *2、 石蕊、松萝等可作医药用。 *3、 高山和极地的地衣群落是麋鹿的主要饲料。 *4、 有的地衣可提取天然染料和化学指示剂,如石蕊试纸。 *5、 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指示植物。 =='''繁殖方法'''== 地衣的繁殖方法主要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 *1、营养繁殖:是最普通的繁殖形式。主要是地衣体的断裂,1个地衣体断(碎)裂为数个裂片,每个裂片均可发育为新个体。 *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为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前者称子囊菌地衣,占地衣种类的绝大部分;后者称担子菌地衣,数量很少。子囊菌地衣所形成的子实体大都是子囊盘。子囊孢子或担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落在适宜的环境(有养料和藻细胞),在藻细胞上便萌发为菌丝,藻细胞和菌丝反复分裂,形成新的地衣体。如子囊孢子落在没有藻细胞和没有养料的基质上,孢子萌发不久菌丝就死亡。 =='''参考文献'''== {{Reflist}}{{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地衣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