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46.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坂面乡 的原始碼
←
坂面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坂面镇'''地处福建省中部(闽中),尤溪县南部,戴云山西北侧。东西跨度为东经118°至118°24′,南北跨度于北纬25°48′至26°10′之间。全境东与[[台溪乡]]接壤,西和新阳镇衔连,南跟大田的[[梅山乡]]、德化的[[汤头乡]]交界,北同西城镇、城关镇毗邻。<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坂面镇] </ref> ==简介== 全镇面积428平方公里,是尤溪乡土第一大镇。有20个行政村,77 个自然村,总人口3.6万人,除有少数畲、壮二族散居外,其余的均为汉族。镇内语言复杂,素有"五里不同音"之说,但基本上属于尤溪方言和闽南语系以及畲族土语三种。镇人民政府设在蓬莱山的东麓,玉街河的西岸。 '''交通状况''' 镇政府所在地--上坂距县城的陆路、水路原均为30公里。206省道通车后离县城23公里,离京福高速公路大排互通口46公里,离德化155公里,离泉州362公里,离厦门456公里,离大田124公里,离三明142公里。20个行政村均已通上水泥路,镇内通车里程128.3公里,其中三级公路40公里,通村公路88.3公里。各村公路和机耕路、人行道交织成网,沿尤溪河两岸村庄由10座钢索桥相连,村村四通八达,加上尤溪河水运,全镇客运和货运的车船日趋频繁,乡村上下,交通发达。 '''历史人文''' 坂面始于唐朝天宝(公元742年)年间,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起,坂面属第四区(当时县共分四个区),区所在地原来设在清溪,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迁至坂面。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坂面又撤区改镇,因坂面旧有前、后玉田之分,商贾云集的旧街道称为玉田街,因此撤区改镇时就叫玉街镇。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后,坂面先后设立过第五区公所、红星人民公社,一直到1984年8月机构改革时,设立坂面乡人民政府,2011年1月23日,正式撤销坂面乡设立坂面镇,坂面镇的行政区域不变,政府驻地不变。坂面历史上人才辈出,宋庆元二年丙辰(公元1196年)后塘朱斐中进士,官至通直郎。明永乐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二十八都坂面凌辉中进士,官至三省监察御史。全镇目前共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4名,高级职称人员48人,副处级以上职务有20余人。坂面乡文化荟萃,有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山歌、诗词、文联、书画、工艺、摄影的爱好擅长者甚多,上世纪80年代高甲戏、越剧等也时有演出。 '''建筑景观''' 坂面镇多胜景,四处有奇观。主要胜景有蓬莱山、罗汉山、龙潭、明山湖、步云塔、蓬莱普济寺、普照寺、禅峰寺、上明山寺、引凤寺、石笋寺、岱湖寺、会三宫、石观音等。镇内还有两处文物,分别是孝牌坊(嘉庆十六年间(1811年),皇朝为叶芹水之妻王氏竖"孝节"牌坊1块,位于坂面村下坂街旁)和古墓(明朝御史"凌辉之墓")。随着街面电站的建成发电,形成的37平方公里的库面已成为坂面旅游的一个重要景观。 '''气候与物产''' 根据海拔的不同,坂面镇可分为坂面村的河谷地带(海拔140米至240米),大坪、华园与肖坂等村的高山盆地(海拔490米至720米)和芹洋、京口等村的高山向阳台地(海拔450米至500米)的三种情况,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平均雨量多数在1400至1800毫米,霜期103天,无霜期258天。植物资源主要有栽培作物、果树、茶叶、药用和森林等植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甘薯、玉米等其他杂粮为辅;蔬菜品种资源主要有花科、百合科、豆科、胡芦科、茄科、禾本科、沙草科、天南科、薯菽科、襄荷科、苋科、睡遵科、伞形科、旋花科、藜科等;果树品种资源主要有柑、梨、桃、李、柿、枇杷、杨梅、葡萄、木奈、板栗、香蕉、石榴、芒果、柚和核桃等;野生半野生种有猕猴桃、豆梨、野山楂、草梅、甜楮和米楮等;茶叶品种资源主要有菜茶、梅占、水仙、福云六号、福云七号;还有淮山、天冬、香附、天花粉、乌药等药用植物品种资源森。近年来,建成了了5000亩烟叶、5000亩茶叶、1万亩芦柑、1万亩优质稻、5.2万亩竹业(其中绿竹7500亩)等五大农业基地,库区渔业正也为新兴产业。优质稻单产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芦柑名场省内外,自制的茶叶和自酿的老酒久负盛名。 '''基础设施''' 坂面集镇建设被省政府列入全省百个试点小城镇建设之一,先后实施了7期连片大面积拆旧改造,形成了以蓬莱街、玉溪街、丁尾街和下坂街四条街道构成的小城镇"雏形",镇区常住人口已达15000多人。全镇现在大小水电站17家,其中街面电站装机为30KW;全乡20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6个村完成了人饮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标,全乡数字移动网络覆盖率达100%,闭路电视覆盖面达90%。<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简介] </ref> ==经济社会状况== 坂面镇是传统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尤其是最近两年,紧紧抓住街面电站和206省道建设的契机,拓宽发展平台,打造优质环境,全力培育纺织、建材、竹木加工等支柱产业,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镇现已建成三个工业小区,园内共有企业39家,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从业人员达2800人,产值达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值突破3.8亿元。年实现税利1000万元,支付劳动者报酬4000万元。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两基"教育被评为县先进乡镇;成人教育工作被评为市先进乡镇;坂面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科技工作被省政府授予第三批科技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乡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一级站"和"百强文化站";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文化乡镇"。党建方面,推出了"一卡连万家"、村干部集中办公日、村支部书记任前公示制、下派村民主生活会指导员和"两小一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目标管理等先进典型。"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期间,蒋坑村还受到了省委的表彰。乡党委曾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48亿元,企业总产值完成5.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完成3.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9亿元,其中城镇0.75亿元、乡村1.24亿元;镇财政收入实现738.9万元,村财收入13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558元(不含物价上涨因素)。 ==主要成就== 2007年度获得全县总评第二名,在县经济工作会的10个单项评比中7项都榜上有名,其中综治工作获得第一名、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二名、工业竞赛活动第二名、党建工作第二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第二名、农村路网及客运站亭建设工作第二名、项目工作获得三等奖。 建设三明市最大的水电站------街面水电站、小蒋坑隧道、坂面大桥 打造"云游仙山---蓬莱山"的旅游的品牌 荣获三明市"中心乡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坂面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