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3.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垂花太阳瓶子草 的原始碼
←
垂花太阳瓶子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垂花太阳瓶子草</big> ''' |- | [[File:T01ba6f5731dac07163.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ba6f5731dac07163.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684608&sid=7958703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垂花太阳瓶子草(学名:Heliamphora nutans)为分布在委内瑞拉、巴西以及圭亚那三国边境交界处特有的食虫植物。其种加词"nutans"来源于拉丁文"nutus",意为"点头",指其花朵会在[[微风]]中摇曳。 其分布于罗赖马山、库奇南山、小罗赖马山及一些未命名的小型[[山峰]]上。其海拔分布范围为1200米至2810米。垂花太阳瓶子草是太阳瓶子[[草属]]中首次被描述的物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垂花太阳瓶子草]] 拉丁学名; Sarracenia nutans 别称; Heliamphora heterodoxa 二名法; Heliamphora nutan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杜鹃花目 科; 瓶子草科 属; 太阳瓶子草属 种; 垂花太阳瓶子草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垂花太阳瓶子草的花序垂花太阳瓶子草的捕虫瓶通常长10至30厘米,宽3至7厘米。捕虫瓶基部为漏斗形;中部存在[[瓶肩]],使得捕虫瓶下半部略呈葫芦形;捕虫瓶上半部也为漏斗形。瓶盖为盔形。 捕虫瓶上半部的内表面存在长1至3毫米的[[乡下]]毛,瓶肩对应的内表面存在长2至5毫米的长毛。捕虫瓶的瓶身通常为黄绿色,衰老后逐渐变为橙色或红色;瓶盖一般为红色或紫色。 ==生长环境== 垂花太阳瓶子草位于罗赖马山及库奇南山的原生地,其分布[[零散]],主要位于山谷的沼泽及其附近地区。少数存在于常有云雾环绕的崖壁上。在原生地内,垂花太阳瓶子草常与一些矮小的草本及兰花同域分布。原生地夜间温度常接近于0℃,日间常位于15至25℃。生长于裸露地区的[[植株]]的捕虫瓶会缩短,而生长于有15至30%遮荫条件下的植株的尺寸则会更大。 在原生地中,其常与无毛太阳瓶子草(H. glabra)同域分布。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巴西以及圭亚那[[三国]]边境交界处。 ==植物学史== 1840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对垂花太阳瓶子草进行描述时所著的插图。 1838年至1839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在对罗赖马山的一次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生长于沼泽中的植物新物种。他在1840年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另一种有趣的植物,垂花太阳瓶子草,其类似于瓶子草,部分与[[小瓶子草]]完全一致;但其在花朵方面他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该属中,其花朵多数,且种子带翅。 1885年,埃弗拉·图尔恩爵士(Sir Everard im Thurn)又领导了一次对罗赖马山山顶地区的考察。他发现即使在山顶地区, 垂花太阳瓶子草也同样可以正常的生长。<ref>[https://www.huaniaoy.com/zhiwu/992 垂花太阳瓶子草 (Sarracenia nutans)], 花鸟园 , 2018-08-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垂花太阳瓶子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