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4.1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 的原始碼
←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埃爾福特火車總站'''<br><img src="http://geo.hlipp.de/photos/03/99/039943_b625b7d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geo.hlipp.de/photo/39943 圖片來自hlipp]</small> |} '''埃尔福特火车总站'''('''Erfurt Hauptbahnhof''')坐落于从[[哈勒]]至[[贝布拉]]的哈勒-贝布拉铁路的运转中心点,为[[德国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作为[[德国]][[图林根州]]首府[[埃尔福特]]的[[火车总站]],州内众多呈放射状分布的[[支线铁路]]都是在此与长途运输网络交汇。车站在2006年共发送旅客1250万人次,平均每日达3.4万人次。 车站于2004年至2008年进行了重建,并将在[[纽伦堡-埃尔福特高速铁路]]和[[埃尔福特-莱比锡/哈勒新建铁路]]完工后,实现对[[柏林]]-[[慕尼黑]]和[[法兰克福]]-[[德累斯顿]]长途通道之间的串联。 == 方位 == 埃尔福特火车总站位于[[埃尔福特]]的老城 (埃尔福特)区内,距离始建于14世纪的旧城墙边上的安格广场以南约500米。其南部与略伯郊区和达伯斯泰特两个城市分区接壤。火车总站附属的调车场、货运场及线路所则地处克连普费郊区的东部。 那里以及达伯斯泰特曾建有大量的铁路职工宿舍。车站本身的南缘和北缘则分别与调洪河槽 (埃尔福特)及维利·勃兰特广场 (埃尔福特)相邻。从车站下方可直接通往服务于市内的公共交通场所——站前大街。那里开行有城铁1号、3~6号线以及多条巴士线路。另外一些巴士则停靠在距离车站北侧约150米处的瓦格纳市长大街上。在相邻的库尔特·舒马赫大街可以驾车直接通抵车站、停车场、的士站和斯泰根贝格酒店集团。而历史悠久的车站酒店,即埃尔福特饭店,曾于1970年5月用作承办由[[维利·勃兰特]]和[[维利·斯多夫]]主持的埃尔福特峰会。如今它已被改作商业楼宇。 == 历史 == === 1846年-1890年 === 埃尔福特火车总站在历史上曾历经多次重建和改建。其最初的建设是极富争议的。由于在埃尔福特城防设施以内仅剩极为有限的空间可用,而在城防设施以外、即克连普费费尔德东侧的施密特斯泰特门周边成为一个理想的建站场地。然而,时任埃尔福特市长的卡尔·腓特烈·瓦格纳仍呼吁将选址定在城防设施以内,并且[[普鲁士]]当局和军方也要求铁路的走向必须穿过城墙,以使它们能在危急状况下禁止铁路通行。1845年7月,相关决定最终落实:车站将建于城墙以内,即高位炮台的北侧。 首座车站是作为修筑图林根铁路的一部分,由图林根铁路公司在1846年建造。由于选址问题,因此还需要建造穿透城墙的双孔隧道以及跨越要塞沟壕的多座木桥。在魏玛-埃尔福特路段于1847年4月1日通车的当天,所有建筑物乃至车站大楼也同时落成,并至1852年最终完工。 除了尚未完工的车站大楼,车站在开业时已能够配备提供[[扇形车库]]、货棚、车辆库、焦炭库、马车棚、备用机车库和维修车间等设施。而在车站开业仅数年后,这些设施便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在1850年规划的两座建筑,即额外增加的各一座货棚和车辆库已于1854年完工。扇形车库在1852年进行了必要的扩建,而货运设施也自1855年其得到加宽。一年后,在维修车间的侧翼增建了一个额外的楼层,焦炭库也能够在机车燃料转换为[[无烟煤]]后,被改造为一个包含大型[[转车盘]]在内的机车库。 货运设施在1860年得到进一步扩大。当中除了扩大两座既有的货棚外,还新建了第三座货棚。在城防设施以内的空间不足问题愈发明显,图林根铁路公司不得不在1865年于施密特斯泰特门周边购入大片土地以建造一座货运车站。然而建筑工程由于[[普奥战争]]在1866年爆发而被迫推迟,并直到随后一年才得以启动。1872年,货运车站随着货棚在前一年完成转移后正式投入运营,然而,整个项目直到五年后才于1877年完全建成。 自埃尔福特火车总站投入运营起,在铁路运行图中便有每日4对列车往返于[[哈勒]]至埃尔福特之间,其行车时间为三小时至三个半小时。十年后,在1857年夏天,每日已有两对[[快速列车 (德国)|快速列车]]、三对[[普客列车]]以及一对[[客货混编列车]]在哈勒至[[艾森纳赫]]之间经由埃尔福特运行。 1869年8月17日,北豪森-埃尔福特铁路公司开通了北豪森-埃尔福特铁路。该铁路线在埃尔福特的终点最初是设在施密特斯泰特费尔德的北豪森车站,然而,它从一开始便存在着一条通往图林根铁路公司车站的转轨器,并自1872年起将旅客列车引入那边。北豪森车站自此仅办理货运业务,其车站大楼如今也成为了一栋住宅。同样的,桑格豪森-埃尔福特铁路在埃尔福特路段于1881年10月24日通车之初也是使用自己的终点站,即桑格豪森车站。它位于北豪森车站不远处,并在几年后通过自1863年起完成[[复线铁路|复线改造]]的哈勒-贝布拉铁路往伊费斯格霍芬王家盐矿路段被并入图林根车站。桑格豪森车站此后亦仅办理货运业务。 首座埃尔福特车站的三层楼高车站大楼仍然保存至今并由现[[德国铁路股份公司]]所使用。它位于当今火车总站的西侧,并漆以白色/橄榄色外立面。以往,由于站前大街的低密度发展,老车站大楼的塔楼可从远处望见。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塔楼内也可以清晰望见埃尔福特城墙。这座建筑是从1847年运营至1890年,并在此后成为埃尔福特铁路局的所在地。 === 1890年-2002年 === 配备[[岛式月台]]的第二座火车总站大楼是自1887年起根据铁路官员爱德华多·凯尔和政府建筑师奥托·艾尔兰德森的蓝图建造,并于1893年投入运营。它位于首座车站大楼以东30米处,并涵括了地处站前广场旁、带有商店和售票处的车站前厅,以及在轨道之间的车站大楼本体。建筑采用[[历史主义]]风格设计,配以黄色的正面砖墙和红色的砂岩壁檐。轨道则采用堤道设计,位于原城墙的上方。 车站5号和6号月台的南侧是从[[贝布拉]]往哈勒主线的通过式到发线,而反方向到发线则位于1号和2号月台的北侧。1号月台在1912年还额外加装了一个[[转辙器]],这使得在1号和2号站台的两班列车可以实现连续到发。同时在车站北端还有两条用作货物运输的轨道,它连接了埃尔福特货运站至诺伊迪滕多夫。4号月台的东端尽头线是专供往返于[[桑格豪森]]的列车使用,而往返于[[北豪森]]和[[巴特朗根萨尔察]]的列车应停靠于相邻的3号月台。2号和6号月台的西端尽头线则主要服务于往返于[[阿恩施塔特]],以及继续通往[[苏尔 (德国)|苏尔]]、[[伊尔默瑙]]或[[萨尔费尔德]]的列车。此外,在车站南端的7号岛式月台还有供向东通往[[魏玛]]的通过式到发线,它建于1940年至1941年间。这些月台编号一直生效至1975年。随后采用了一个新的编号方式,使得每个月台边上的每条到发线都有自己的编号。自1992年起,[[德国联邦铁路]]终于以轨道编号取代月台编号。然而这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企业内部的轨道编号无法很好的与月台编号相匹配。 车站在南侧入口和东侧出口分别设有信号所Ew和骑楼式信号所Er。此外在5道和8道之间还有蘑菇式信号所Es以及在前厅上方的鸟巢式信号所Ev。整个轨道设施的[[电气化铁路|电气化]]改造在1967年完成。 作为第二座车站大楼,该建筑是以其原本的风格样式一直运营至2000年。而新建的第三座车站,则仅集成了原建筑的门厅。 === 2002年至今 === 在此前确定了拆除历史性的岛式建筑的轮廓后,车站自2002年起开始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造,并自2008年12月13日正式通车。然而,此时并非所有的改造工作都已完成。这一阶段改造的总费用高达2.6亿[[欧元]],其中[[图林根州]]和埃尔福特市承担其中的4400万欧元。 改造的规划审批是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动工仪式]]则是在2001年9月22日举行。新建成的轨道设施包括分布在12座月台旁的21条到发线和67个转辙器。在施工过程中,还有新建了6座铁路桥梁。轨道设施的下方是一个占地约3000㎡、名为“服务中心”的购物中心。而购物中心的下方则建有一个地下停车场。两处设施的面积在规划过程中都有所削减。 新火车总站的整体方案是通过一项包含城市规划理念的公开设计竞赛来确定。在1995年秋天,一个由11人组成的评审团从总共123项作品中选出了优胜方案作为车站改造的方案。其中拆除历史性的岛式建筑遭到市民强烈抗议,并获得了[[魏瑪包豪斯大學]]的支持,然而当局并没有理会。 在1995年9月,关于铁路枢纽改造的规划审批正式获得通过。规划中的措施涉及5公里轨道、46公里[[接触网]]以及8座铁路桥梁的更新。 1998年5月26日,各方对改造的融资协议达成一致。总费用预计为2.07亿[[德国马克]]。这项工程应自1999年秋季启动并于2003年完成。 而在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开始之前,一个用于控制埃尔福特铁路枢纽的电子信号所率先于1999年3月14日投入运营。通过这一设施,可以替换原3岁至92岁高龄的旧中继信号所、机电式信号所和机械式信号所,并仅需3位调度员便可对155个转辙器、154个[[铁路信号机|信号机]]和119个附加信号机进行控制。这项先期完工是必要的,因为旧的安全技术是禁止改造的。实施这个车站自动闭塞的安全技术构想,也是为了使改造工程能够分阶段展开<。该电子信号所如今是由莱比锡调度中心 (德国铁路)进行远程操作。 至2001年10月,在费塞尔巴赫和[[霍普夫加尔滕]]境内的车站连同3个闭塞站都被整合至埃尔福特电子信号所。 经过八个月的施工期,翻新后的车站大楼于2002年8月21日投入运营。在这一时间点上所估计的工程总造价为2.5亿欧元,并应至2006年完工。 埃尔福特火车总站的全面改造是自2002年启动。在这里,轨道场将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而原有的车站大楼(部分)以及连接站前大街的[[行人隧道]]也将拆除。通过改造,埃尔福特火车总站将尤其能在未来满足[[纽伦堡-埃尔福特高速铁路|纽伦堡-埃尔福特]]和[[埃尔福特-莱比锡/哈勒新建铁路|埃尔福特-莱比锡/哈勒]]两条高速铁路之间的交汇点的功能要求。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将[[慕尼黑]]至[[柏林]]间的与[[法兰克福]]至[[德累斯顿]]间的[[城际快车线路列表|城际快车线路]]相连,并通过往来停站以缩短旅行时间。 在此期间,建设工程被搁置了两年,因为在当时尚不确定与埃尔福特相连的两条[[高速铁路]]项目是否会得到落实。 车站的重建是分为多个阶段进行,这是由于列车运行必须完全保持畅通。为此,最初在车站南侧搭建了一个额外用于7a道的临时月台。岛式月台也实现了与9条通过线和4条尽头线相连。两个外侧的长途月台1/2号和9/10号则有420米的长度。 150米长的双殿式大堂顶棚是由一个跨度20米长的[[侧殿]]和65米长的[[中殿]]所组成,最大挑高为20米。其原本设计的长度为190米。在2.5公里长的线路交汇区域的改造过程中还使用了隔音墙,使得总长度达到3.0公里。 作为新建车站大楼的第一部分,经过改造的前厅是在2005年落成。 至2005年12月的运行图调整时,火车总站的北侧正式投入运营。它是由一个半透明的地上层、新开放的北侧岛式月台(1道和2道)和部分跃式中部月台,以及位于地面层和地下层的商场连廊所组成。 在这一时间点所估计的费用总支出达到2.6亿欧元。它们将由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和德国铁路共同承担。 下一阶段的部分开业发生于2007年6月3日。在经过44小时的全封闭施工后,北侧的中部月台(3道)连同四条分别新建于东侧(4道和5道)和西侧(6道和7道)的尽头式轨道均投入运营。 最后的施工阶段一直持续至2008年3月,这里主要是对南侧的旧轨道区域(原5道、6道、7道和7a道)包括剩余的旧跨线天桥实施拆除。随后,玻璃顶棚结构的其余部分及位于其下方的月台(8道、9道和10道)相继落成。经过再一次27小时的全封闭施工后,这一部分于2008年11月30日开始整体通车。与此同时,南侧的9号长途月台最初是作为320米长不含[[高架电缆]]的尽头式月台投入运营,并临时与10号月台相连,直至东部出口的两座紧接着的桥梁完工。 2012年5月底,在总封闭施工时长达64小时后,东侧的新建铁路和西侧的火车总站得以通过一条12公里长的轨道场实现交汇。同时9/10号月台的两侧也与之相连,并以自身420米的月台长度可供ICE列车停靠。此外,跨越调洪河槽的新南部入口已移交使用,而候车室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在车站以东的达伯斯泰特还建有一个[[立體交匯|立体交汇建筑]],在新建线路上通往莱比锡的列车可以藉此设施立体跨越来自桑格豪森的线路和来自[[沃尔克拉姆斯豪森]]的线路。在2013年的五旬节期间,该建筑作为节点闭塞的一部分投入运营。而火车总站西侧的5条到发线也是在当时通车<ref name="ta-2013-02-19">{{Literatur | Autor=Timo Götz | Titel= Zwei Stockwerke für den reibungslosen Zugverkehr | Sammelwerk= Thüringer Allgemeine | Band= Ausgabe Erfurt | Jahr=2013 | Monat=2 | Tag=19 | Seiten= 13 | Online= http://www.thueringer-allgemeine.de/web/zgt/suche/detail/-/specific/Zwei-Stockwerke-fuer-den-reibungslosen-Zugverkehr-387280453}}</ref>。 按计划,为了接入两条新建线路总共需要进行9次完全封闭。而4.8亿欧元的计划总支出至2012年5月已投入3.36亿欧元。共有数十家企业和超过300名员工参与了这个项目(截至2014年8月)<ref name="ta-2014-08-27">{{Literatur | Autor= Birgit Kummer | Titel= Ist in Erfurt der Fahrplan gestört, wackelt bundesweit das Bahnnetz | Sammelwerk= Thüringer Allgemeine | Band= Ausgabe Apolda | Jahr= 2014 | Monat= 8 | Tag= 27 | Seiten= 11 | Online=http://www.thueringer-allgemeine.de/startseite/detail/-/specific/Ist-in-Erfurt-der-Fahrplan-gestoert-wackelt-bundesweit-das-Bahnnetz-999611860}}</ref>。从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车站为了对其余的轨道场进行调试而再度进行完全封闭。而各需一次全封闭的另外两个施工阶段,则仍有待安排。 施工结束后,车站的列车通过速度应可达到100km/h。在改造的第二阶段,来自艾森纳赫的线路应该可以立体跨越通往莱比锡的新建线路。但由于缺乏资金,这项改造仅作为一种选项提出,并在相应的区域内作预留。 在三个电子信号所子站和供德国统一第8号交通工程新造线路所使用的五个[[歐洲列車控制系統|ETCS子站]]之中,各有两个(埃尔福特枢纽及埃尔福特新线)和三个是设于车站范围内。这些设备都被安装在货运站北侧的一个模块化建筑内<ref name="eri-2016-76">{{Literatur | Titel= Auch Deutschland mit ETCS Level 2 | Sammelwerk=Eisenbahn-Revue International | Nummer=2 | Jahr=2016 | Seiten= 76–78 | ISSN= 1421-2811}}</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40 歐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Literatu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埃爾福特火車總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