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45.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基隆港 的原始碼
←
基隆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基隆港'''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9/11/03/15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Keelung/paper/1329282 圖片來自ltn] </small> |} '''基隆港'''是位於[[臺灣]][[基隆市]]的[[港口|海港]],為臺灣國際[[商港]]之一、以及[[北臺灣]]首要的[[海運]]樞紐,與[[臺北港]]並列為[[臺北]]的外港,營運機構為[[臺灣港務公司]][[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除了商港功能之外,也是臺灣的海軍及漁業基地之一。整個[[港口|港區]]被基隆[[市中心]]環繞,腹地較其他臺灣商港狹小,運輸方面以[[貨櫃]]為主、散貨為輔,2000年代後亦發展[[郵輪母港]]事業。2018年的數據顯示,基隆港位列世界第113大港,在臺灣各商港中排名第四,2016年首次被臺北港超越。 == 歷史 == ===建港之初=== 基隆港在昔日稱為「'''雞籠港'''」或「'''雞籠灣'''」,又因舊內港裡兩座鱟公嶼、鱟母嶼礁石而雅稱「'''鱟江'''」。 雞籠港在[[十七世紀]]即有外人足跡,[[西班牙]]人[[台灣荷西殖民時期|佔領臺灣]]時就曾對雞籠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台灣清治時期|清治後期]],[[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雞籠港的發展。在[[同治]]2年(1863年),基隆港以[[淡水港|淡水]]附港的名義正式開放為商港。而在1886年當時就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進行基隆港的建港規劃,並委由當時的台灣首富[[林維源]]總辦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將當時興建中的[[縱貫線 (鐵路)|縱貫鐵路]]分出支線至港區;但後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職而未全面實行,主要設施中只完成一座陸海聯運碼頭。後來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將1886年認定為基隆港建立之年。 ===日治時代=== [[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日本當局]]計劃將基隆建設成為台灣與[[內地 (大日本帝國)|日本本土]]的聯絡門戶,故基隆港正式開始進行現代化港口的建設,也就是從1899年到1944年間共五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第一期在1899年開工,1903年7月竣工,第五期則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未全部完工。這五期的築港工程,清除了原本密佈內港區內的礁石(原本港內的[[鱟公嶼]]、[[鱟母嶼]]即在第二期工程被剷除),並在外港陸續整建了大型造船廠及[[軍港]]、[[漁港]]區等設施,從碼頭貨棧到港區[[鐵路]]系統皆相當完備。基隆港現存的[[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即在此時期興建,分別於1932年、1934年完工。 [[松本虎太]]在日治時代的築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後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穩坐台灣第一大港寶座。較特別的是,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並不由政府行政系統負責,而是由[[日本军|日本軍方]]主導,並被列為[[日本海軍]]列管軍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臺北州]]設立「港務部」來管理,並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海務部|海務部]]監督,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改由直屬於台灣總督府的[[基隆港務局]]負責。基隆港由於當時台灣主要物資吞吐港及海軍基地的地位,在大戰末期首當其衝,成為[[美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港埠設施及港內停泊船隻皆毀損嚴重,港區幾成廢墟。 ===戰後至今=== 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續設基隆港務局,隸屬於[[臺灣省政府|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港務局改組時以[[打撈]]港內一百多艘沉船及復建[[碼頭]]、橋樑、船渠、船塢、運河、防波堤、修理場及倉庫等原有設施為主,1953年以後才開始增設港埠設施,如增建西29、30號碼頭、漁港區突堤碼頭、興建通棧倉庫等,並填築大沙灣海水浴場以興建船渠。 復建完成之後,基隆港開始復興。1961年至1974年間,港務局改建內港設施,並開始在外港及東岸興築碼頭<ref>{{Cite book|title=淘汰邊緣|last=胡|first=台麗|publisher=|year=|isbn=|location=|pages=}}</ref>。1974年至1981年間開始積極擴建外港,並先後興建兩座大型突堤碼頭,以消除內港瓶頸及島內成長的運輸需求;連接港區及[[中山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東岸、西岸高架橋也興建於同時期。1982年至1992年,為因應貨櫃運輸時代的來臨,以改建及增建貨櫃碼頭為主。基隆港的營運量在1980年代到達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 發展至今,基隆港的碼頭總數從[[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全座落在西岸的18座,擴增為現在的57座(西岸37座、東岸20座)。[[民國紀元|民國]]95年(2006年)年度全[[中華民國]][[關稅]]總收入之中,經基隆港之收入為[[新台幣]]821億餘元,佔總收入之60.54%,足見基隆港在台灣經濟體系的重要地位。 基隆港務局在1999年[[精省]]後改隸[[中華民國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組織再造]]實施後,中華民國交通部於同年3月1日起實施「政企分離」之航港管理作法,將各港務局公司化合併成立[[國營]]之「[[臺灣港務公司]]」,原基隆港務局則改制為臺灣港務公司屬下的「[[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 鑒於貨運業務因港口腹地不足而發展受限,基隆港自2000年代起發展[[郵輪母港]]業務。由於地利之便,基隆港成為臺灣民眾搭乘[[郵輪]]出發的首選,臺灣超過九成的郵輪旅客都由此進出。基隆港國際郵輪人次,由2013年的40萬到2018年的94萬,每年還繼續以逾20%的速度快速成長,這也吸引了國際郵輪業者選擇以基隆港做為母港。根據臺灣港務公司統計,2018年停靠基隆港的郵輪艘次達565次,平均天天都有郵輪造訪。基隆躍居亞洲第三大郵輪港,超越[[香港]]、[[日本]]各港口,僅次於[[上海]]、[[新加坡]]<ref>{{cite web |author1=陳竫詒 |title=【海洋台灣夢】基隆:跟郵輪一起排隊等紅燈才看得到! |url=https://web.cw.com.tw/static/anniversary2019/map/article_keelung.html |publisher=天下雜誌 |access-date=2019-07-18 |archive-date=2019-07-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17041804/https://web.cw.com.tw/static/anniversary2019/map/article_keelung.html |dead-url=no }}</ref>。 == 發展瓶頸與對策 == 基隆港與基隆市唇齒相依,基隆市區的街廓即沿著港區發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計更是與基隆港息息相關,昔日廣佈市區的「[[委託行]]」及[[酒吧]]就是一例<ref>{{Cite web|url=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9869|title=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accessdate=2017-02-26|work=博客來|archive-date=2021-03-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01103228/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9869|dead-url=no}}</ref>。但進入1990年代之後,基隆港除了要面對國內外傳統港口的競爭,還要應付[[中國大陸]]東南各新興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區規模已到達極限,卻因為港埠用地緊鄰市區及山區而無法擴建,港內大部分碼頭的吃水深度又無法停泊巨型貨櫃輪,導致許多船隻被迫彎靠[[高雄港]]與[[台中港]]。 ===興建新港=== 基隆港於1980年代,正逢港埠營運的高峰期,當時港內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發生;基隆港務局於1980年代中期,為了解決基隆港的擁擠狀況,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興建「基隆超級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興建計畫,在基隆港營運狀況開始衰弱時,曾被認為是重振基隆港營運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後一直無實際動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設新港的難度過高、經費太過龐大等理由,否決了興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區]]興建淡水新港、即今之[[台北港]]作為替代方案。此舉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滿,認為此舉將會封殺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來發展。雖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未放棄興建新港的可能。 ===開放觀光=== 近年來,為了提升競爭力,基隆港開始轉型為結合[[觀光]]、親水性之港口。港務局在2002年正式開放港區觀光,讓遊客可以搭船遊覽基隆的港埠風光。另外,為了吸引國際航運業者落腳,基隆港在2003年時設立了[[自由港|自由貿易港區]]。 ===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構想在1970年代時已經存在,在1989年時已是選舉政見要點。為了促進基隆市港兩方的發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開始積極推動。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專責機構「基隆港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長]](時任市長為[[李進勇]])兼任主任委員。但交通部於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員會暫行停止委員會運作。 == 未來展望 == 由於現有港區短期內無法擴建,為了因應台北港將對基隆港的[[貨運]]業務造成的威脅、與鄰近國家港口的競爭,以及[[兩岸三通]]後所帶來的[[客運]]榮景,基隆港將從原本偏重[[貨物]]運輸,轉型成為客運、貨運並重的「加值型物流港」<ref>{{Cite web |url=http://www.klhb.gov.tw/Html/H01/H0105.aspx |title=基隆港務分公司-施政構想 |access-date=2012-04-15 |archive-date=2014-06-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04061821/http://www.klhb.gov.tw/Html/H01/H0105.aspx |dead-url=yes }}</ref><ref>[http://www.cmri.org.tw/kmportal-deluxe/download/attdown/0/Mq2010-3-4.pdf 基隆港市共同發展策略]</ref>。未來基隆港將朝向「東客西貨」的方向來發展,東岸以客運與觀光遊憩為主,西岸則繼續作為貨運運輸的基地;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計畫,未來基隆港部分碼頭的功能將進行調整,港區部分[[後線]]區域也將開放商業開發,以達致基隆港、市發展之雙贏。 下列為基隆港進行中的發展計畫: * '''市中心港區開發計畫''' :基隆港南岸的港區(東4碼頭—西4碼頭之間)鄰近市中心,為配合[[基隆市政府]]推動的[[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案]],鄰近[[基隆車站]]的小艇碼頭、西1碼頭、西1B碼頭的後線將解除管制,成為向公眾開放的水岸廣場(碼頭岸線仍繼續維持現有功能)。西2—西4碼頭將配合此都更案改造成為「客運專區」,並新建容納客運航廈、港務機構[[合署辦公]]之新港務大樓,將成為基隆港新地標<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12/today-north9.htm 基港32樓地標新港務大樓105年完工 - 自由時報 2011.04.12] </ref>;東2—東4碼頭則規劃成為國際[[郵輪]]基地,並引進民間資金來開發。 :新港務大樓原規劃於2016年完工啟用,但因計畫拆除做為其建地的[[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西三碼頭倉庫]]在2014年底列為[[歷史建築 (中華民國)|歷史建築]]保護,使整個工程必須重新規劃,目前規劃西二、三碼頭倉庫改為旅客中心,海港大樓合併至規劃興建的西岸會展與旅運智慧大樓。 * '''牛稠港軍事專業區''' :[[中華民國國防部]]在2011年6月同意將[[中華民國海軍|海軍]]原有在基隆港西岸呈分散狀的5處軍用碼頭集中至牛稠港水域的西9—11碼頭,並在此劃設「軍事專業區」,以利港區[[棧埠]]與後線的整合<ref>{{Cite web |url=http://blog.udn.com/chenkwn/5417440 |title=基隆港轉型西岸都更跨出第一步 - 聯合晚報2011.07.11 |access-date=2012-04-15 |archive-date=2021-01-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9134438/http://blog.udn.com/chenkwn/5417440 |dead-url=no }}</ref>。軍用碼頭及威海營區西遷相關工程分三標施工,於2019年5月7日舉行動工典禮,預計2021年完工。 == 港區環境及設施 == 基隆港為利用自然之[[谷灣]]地形所修築的港口,共有57座[[碼頭]]、1個入港航道,港區總面積為572.17[[公頃]]。[[港灣]]形狀大致呈北寬南窄的漏斗狀,港區水域則分為外港、內港、牛稠港等3大區域。碼頭方面可分為東岸碼頭、西岸碼頭等2大部分,其中以西岸運量較大;使用類型則分為商用、軍用、漁用等3大類。 ===碼頭簡介=== *貨櫃碼頭:15座 :設有三處貨櫃基地,配置有35至40噸可裝卸13至18排貨櫃之高性能式[[貨櫃]][[起重機]],每年可裝卸200萬至300萬標準貨櫃箱(TEU)。 :#西岸貨櫃儲運場 :##北櫃場(舊稱第一貨櫃中心) :##南櫃場(舊稱第三貨櫃中心) :#東岸貨櫃儲運場(舊稱第二貨櫃中心) *雜貨碼頭:24座 :設置有通棧、露置堆貨場,可供[[汽車]]、[[遊艇]]、[[鋼鐵]]等[[貨物]]裝卸之用。另設有[[水泥]]、卸[[煤]]、[[石油|油品]]及其他散貨碼頭,配置水泥圓庫、自動卸煤機、化油儲槽、自動卸水泥設施等。 *客運碼頭:2座 :東岸及西岸各有一棟客運大廈。東岸專門停泊[[麗星郵輪]]、[[星夢郵輪]]等國際航線的大型豪華郵輪;西岸則停泊台馬輪、台馬之星等往馬祖及兩岸之渡輪。 *其他用途碼頭:16座 :分別供港務公司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軍艦、海巡艦、緝私艦等特種船隻靠泊。 ===軍港=== 基隆港東岸與西岸均有軍用碼頭。東岸為東5碼頭(入口標示為「海軍碼頭」);東5碼頭入口對面設有海軍威海營區,是[[中華民國海軍]][[海軍一三一艦隊|一三一艦隊部]][[海軍基地|所在地]];西岸則為西5-6與9-11B碼頭,由[[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原海軍第三造船廠,簡稱「海三廠」)、[[陸軍後勤指揮部|陸軍第三地區支援指揮部]]運輸兵群第二營使用。 ===漁港=== 大沙灣以北,與[[和平島]]、[[八尺門]]鄰近的水域為基隆港的[[渔业|漁]]用碼頭區(1998年正式劃為「漁業專用區」),又名「[[正濱漁港]]」,為台灣重要[[遠洋漁業]]基地之一。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ga6DO8fo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因時代變遷沒落的基隆,近期在港區完成眾多大型建設!究竟蓋了哪些東西?未來基隆港會變成甚麼樣子?能否讓基隆重返榮耀時代?|台灣解碼中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基隆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