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 的原始碼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b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068/4650599442_03e759862a_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lickr.com/photos/minghong/4650599442 圖片來自flickr]</small> |}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英文:'''Kennedy Town (Belcher Bay)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中西區 (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城西道]]海旁,屬於露天巴士總站<ref>[http://www.dev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69/p201106080235_0235_79992.pdf 立法會提問],香港立法會,2011-6-8</ref><ref name="chunghwabook-1">[http://www.chunghwabook.com.hk/media/upload/9789888310067.pdf 香港島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 - 目錄] ,書名:香港島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ISBN 9789888310067,出版商:[[中華書局 (香港)]],出版日期:2014年11月,第42頁</ref>。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的簡稱和位於西寧街的[[堅尼地城巴士總站]]完全相同,區外市民未必清楚區別。新巴及城巴均以「堅尼地城」稱之。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lang-en|'''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香港行政區劃|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於1980年代末由[[中區 (香港)|中區]]和[[西區 (香港)|西區]]的北部合拼而成,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環區內以商業大廈為主,人口較少,而[[半山區|中半山]]及[[太平山 (香港)|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20年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約為239,000人<ref>{{Cite web|title=2020人口|url=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1303012020AN20B0100.pdf}}</ref>,亦是[[香港]][[香港行政區劃|十八區]]中收入最高的地區以及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5%人口持專上教育學位課程。<ref>{{Cite web|title=香港2020人口統計|url=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1303012020AN20B0100.pdf|accessdate=|work=}}</ref> == 地理 == 中西區可以細分為[[中區 (香港)|中區]]、[[西區 (香港)|西區]]和[[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和[[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和[[摩星嶺 (香港)|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 (香港)|太平山]]和[[薄扶林道]]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本部校園)。 中西區東接[[灣仔區]]、南接[[南區 (香港)|南區]]。北部水域與[[葵青區]]和[[油尖旺區]]連接。西部水域則與[[離島區]]連接。 == 歷史 ==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滿清政府]]戰敗給[[英國]]。英軍在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島,今日上環的[[水坑口]]登陸。之後根據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清帝國]]割讓香港島,[[大英帝國]]於今日的[[中環]]及[[上環]]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而[[四環九約]]中的其中三環及六約,均在今中西區範圍之內。 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香港被分為多區。當時上環、中環及[[半山區]]屬於「[[中區 (香港)|中區]]」,西環連同現今[[南區 (香港)|南區]]之西部屬於「[[西區 (香港)|西區]]」。1975年,港府進行行政區劃重整,[[摩星嶺 (香港)|摩星嶺]]以南的西區及原屬[[東區 (香港)|東區]]的[[赤柱]]和[[石澳]]另組成[[南區 (香港)|南區]],「中區」和剩餘的「西區」則合併為「中西區」。 ==移民史== 中西區居住了不少[[福建人]]以及廣東省內的[[潮州人]],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街|文咸東、西街]]、[[永樂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ref>{{cite book |author1=李培德 |title=香港大學-香港的福建商會和福建商人網絡 |date=2009 |publisher=香港大學出版社 |location=香港 |isbn=9789622091771}}</ref>,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於中上環一帶。而[[潮州人]]則主要聚居於西環及西環半山一帶,不少潮汕社團在西環區內均有很大的影響力。 區內人物: * 陳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 * 歐贊年:香港公民社會發展資源中心成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巴士總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