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3.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境界 的原始碼
←
境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境界]]==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jìng jiè,[[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多数时把境界楞划分几种,以质来区分;度来衡量。如主体在某件事物上所处于的水平。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中文名 [[境界]] 外文名state 拼音 jìng jiè 近义词境地 释义 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名词 区分 质 衡 [[量 度]] ==释义== 疆界;土地的界限等 ==出处== 《诗·大雅·江汉》 ==基本信息== 【释义】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其可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可作为社会中的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道家中的境界其实是精神上的境界。 ==基本解释== [Boundary]∶[[边界]]、[[疆界]]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40ecKTDB-SQCEK3FnGIvxRx0_ZOmT2e7XrcAUHQuFmKx-YAjNpfqeVCpEXwM0cRdb_2DvqQT4jbHUa1Fg4qAJTj28uk ] </ref> [Realm]∶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思想境界高.[[处境]] [Condition]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40ecKTDB-SQCEK3FnGIvxRx0_ZOmT2e7XrcAUHQuFmKx-YAjNpfqeVCpEXwM0cRdb_2DvqQT4jbHUa1Fg4qAJTj28uk ] </ref> 死神的港译名 . ==引证详解== 1.疆界;土地的界限。 ①《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 汉 郑玄 笺:“ 召公 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脩其分理。”②《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③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江东鼠贼,安敢侵犯汉室宗亲境界。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十二回:两阵对圆,道荣出马,手使开山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⑤《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李存璋 引兵侵犯 山东 境界。”⑧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境界分 吴 楚 ,波涛混海天。”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e8fbCA7UI-94YCWjFDI6ijGOuVK9e9GkLc6WKBSzL7NhMDCrSk9qSDHbuG7CzJOn7VncPW7GGwei6FonDaybDxcb8iyA4bLyac-MoxtzLAY 百度,引用日期2016-03-06] </ref> 2.境况;情景。 ①宋 陆游 《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②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 3.它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 ①《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②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 ③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④徐迟 《牡丹》:“那时被称为汉剧大王的老生 余洪元 已到达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每次演出,他都进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40ecKTDB-SQCEK3FnGIvxRx0_ZOmT2e7XrcAUHQuFmKx-YAjNpfqeVCpEXwM0cRdb_2DvqQT4jbHUa1Fg4qAJTj28uk ] </ref> 4、情况、层次。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7d461rj1ihM0AuDI70FaOZ1TNA__hn7v2vRT6ttPQt0Hn1eL-tGeJj-wzywAIljTIxpaONskwuuuW0rwoZAn-5jJB7-wP3Y8FQ 汉典,引用日期2021-06-09] </ref> ==境界分类== 本指疆域,佛教讲境界有两种意义: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开活动的对象。“境界”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客观世界,然而,佛教认为“境界”乃是意识所现出来的“相分”。《起信论》谓:“以能见故,境界妄现。”又指[[学佛修行]]所达到的[[境地]]。如《[[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后来,或以“[[境界]]”泛指景象。如元·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或以泛指思想、艺术所达到的境地、[[意境]]。如云: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诗中的境界很美。 ==现实的境界== 物的存在是建立在境界的存在之上的。没有水面的话,湖是不存在的。没有山脊的话,山和天空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全部物的境界都不存在的话,那世界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整体。 ==读书的境界== 读一篇美文,欣赏一首诗歌,文中那感人的细节,诗中那拨动心灵的艺术,都会引起你对生活的回忆和对生活的幻想,进而想用笔去提炼自己的生活,去抒写心中的感受。这样,一种创作的灵感,一种创作的冲动便油然而生。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身就源于浩瀚的历史,源于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只要你全心投入,就会于字里行间读出种种神奇,读懂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透那些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种种内涵和真谛。 ==写作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有感而发]],有了感觉而写文章第二个境界是[[命题而作]],就是给了你命题,你能写出文章来 第三个境界就是让你写任何东西都有感觉,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文艺中的境界==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1c304lE6W-N0encptLWUCMLR_CkHsfhuTNNXZIfX_DclMDl2nRGCDeCMTi76RK4cn1hFVXOiqvPxutRG2TyNj8AFy5Ig 无量光明佛教网,引用日期2012-12-19] </ref> 。”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出心裁,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综上所述== 以上所涉及的“境界”,主要指人所能达到的修为或程度,三境界说具有明显的递次而进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还从其他角度对“境界”进行了划分,如“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此外,他还有“境界有大小”、“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等多角度的对“境界”的阐述和划分。 ==婚姻的境界== 婚姻到最后究竟留下什么,有平平安安的日子,有相扶相助的情感,那是婚姻的大境界。 婚姻不只是嫁一个男人或娶一个女人那么简单,它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 第三个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的背景结婚。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b280xRefjvnmQzm6xBMRl3s2D2T9igW4Mk41qE5dAiTJhwzf8D1NbKQ-POX8oa3w_Mgl-Zm5wKJp79G6R8kQh6sbfvgUJDF8uLKoMoZZOo8UmP_5ZNfU67lStEO6I33R9Y4 文章吧,引用日期2012-12-16] </ref> 一.王国维的“境界”启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集古人名句描绘了“三界”,对我们读书写作很有启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我看来,第一境界说明在阅读之前人常常会觉得头绪纷繁,漫无边际,不知从何读起。这就要求一个人下定决心,热情洋溢,充满信心地去积极投入阅读之中。 第二境界说明阅读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会有急流险滩,不进则退。这就要求一个人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这样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第三境界则说明一个人经过顽强努力后,必然会豁然开朗,感到柳暗花明;但他不能就此止步,而必须再接再厉,以饱满的情绪和坚强的毅力投入到新的阅读之中。 二.读书境界引发的写作思考 站在书前,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象,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此时此刻,你已进入了读书的境界之中。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这正如“食桑”与“吐丝”。试想,蚕在吐出银丝之前,要食多少桑叶啊。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就学业,就必须博览群书。白居易16岁写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不朽诗篇,与他自幼好学,读书读得“口舌成疮”,写字写得“手肘成胝”分不开。北宋欧阳修曾说:“余平日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莎士比亚由于大量读书,掌握了一万多个词汇,笔下的人物才那样多姿多彩,对话是那样妙趣横生、富于哲理。 鲁迅的杂文尖锐泼辣,宛如投枪、匕首,令友称快,令敌胆寒,绝非一日之功。他六岁起攻读诗书经传、旷史杂记,年轻时博览中外名著,故能运笔自如,文若流水。这正是“破卷炼得一锦句,一担桑叶一缕丝”啊。面对浩瀚书海,我们也要慎重选择,“泛览百书,不若精于一书”。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沧海之一粟,我们必须多读一些有益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书,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开阔心胸,丰富情趣。诗云:“胸藏万江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达到“腹有诗书”呢,“背”,博闻强记之谓也。对一些名词术语、定理公式、名言警句、历史掌故、地理常识、诗词佳作,要经过反复吟咏、咀嚼、消化和吸收,使之变成自己头脑里的储备,最终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提高读书效率、读书品位、读书质量。 孔子早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读书之法。这好比牛吃草,先是一口一口吞下,休息时,再倒回嘴里,细细咀嚼。这种回嚼消化草料、吸收营养的方法,对读书是有启示的。读书和观景一样,有距离一说,聪明人常站在书外读书,且选取恰当角度。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就揭示了读书同认识事物规律一样,需跳出局限,走出狭窄的心境去“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是诗人的人生总结,更是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揭示,更是一首劝学诗。 三.达到阅读最高境界的秘诀 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读书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因此说,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要想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秘诀就是坚持。一本书就是一扇窗户,四壁书就是万道风景,智者从里面走过,留下了时代的足音,我们即将开辟一条新路,创造佳境胜景。 ==道家中的境界==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道教]]中的[[精神境界]]== 道教把人生分为三境界:[[天界]]、[[人界]]、[[地界]].活在天界的人好善,无欲,有智慧,无病的神仙境界.活在人界的人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有欲而不求得的烦恼活在地界的人,也称妖魔鬼怪的境界了。比如人们常称的“色鬼”“杀人狂魔”“狐狸精”等这些就是活在地境界了。 ==[[佛家]]中的[[精神境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 (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2)色界(梵rūpa -dhātu),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3) 无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1c304lE6W-N0encptLWUCMLR_CkHsfhuTNNXZIfX_DclMDl2nRGCDeCMTi76RK4cn1hFVXOiqvPxutRG2TyNj8AFy5Ig 无量光明佛教网,引用日期2012-12-19] </ref> 。” ==共产党人的境界观==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要说明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谈起,我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是这样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人们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求”就是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是”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和理想,因为“是”不仅包含有本是(essence 本质)的意思,而且有应是(ought to be)的意思。探讨本是是求真,研究应是是求善和求美。所以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人的实践需要出发,去研究事物的规律性,去探讨事物的价值性。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语),所以实事求是就是对真的沉思、对善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实事求是的展开就是人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实践活动,人们也正是在实事求是中塑造自己真善美统一的自由理想人格。因此抽象的讲真善美统一的自由理想人格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当然,我们不能只限于抽象地谈,因为任何理论都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已经具有了新的内容。能很好地体现实事求是的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所以,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就是“三个代表”,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 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生活中一说到境界就是爱的最高境界,服务的最高境界,时尚的新境界,懒人的新境界,车技的最高境界......我们不自觉的都在追求着一种境界。 境界究竟为何物,只在你我心中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61/b280xRefjvnmQzm6xBMRl3s2D2T9igW4Mk41qE5dAiTJhwzf8D1NbKQ-POX8oa3w_Mgl-Zm5wKJp79G6R8kQh6sbfvgUJDF8uLKoMoZZOo8UmP_5ZNfU67lStEO6I33R9Y4 文章吧,引用日期2012-12-16] </ref> ==四种境界看人生== 看过一段小故事:弟子问[[达摩]]:“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四种境界讲明了人应该如何达观的[[看待人生]]。四境人生之论,道出了人及社会集体应该坚持的理想和[[信念]]。 ==视频== {{#iDisplay:f3071pa3828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境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