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3.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墩柄村 的原始碼
←
墩柄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墩柄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东部,西靠金塘山(丘陵),北与赤湖镇的保安村交界,东与赤湖镇的月屿村隔溪相望,南与大肖村为邻。有公路北通赤湖、佛昙、南通六鳌,东通南境海口,西通深土镇政府所在地山边村,与省道漳东线相接。村民大部分信佛及民间俗神,尤其金塘墟“开漳圣王”庙宇,为深土镇各村各社群众所崇祀,香火甚盛。而基督教早在民国初年已传入墩柄,建成教堂,故墩柄也是漳浦基督教徒较多的乡村之一<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6136010 皖南这些被忽略的千年古村古道,依然保留着那一份静谧!]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8d709c687b283818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经济状况 == 全村耕地2795亩,其中水田1884亩,农地811亩,并有大片山坡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蔬菜、番薯。从前因土质属铝矿土红壤,缺少有机质,肥料缺乏,故产量甚低。近年来,使用复合肥,肥料比较充足,产量提高。山上造林种果也有成效,并开拓池塘,养鱼150亩。村民大都脱贫,有的已甚富裕,村里楼房林立,家用电器、程控电话已经普及。 == 民俗文教 == 民国初年,墩柄已设“[[墩柄小学]]”一所,造就不少人才,后来发展成金塘中心小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墩柄已有多人在中学、大学毕业,成为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解放后,墩柄更是人才辈出。现墩柄小学设15个班级,学生480人,教师19人。 == 政区沿革 == 墩柄民国时期为属于金塘乡的墩柄保。新中国初期为属于第九区(深土区)的大肖乡。1958年9月起为属于深土公社的墩柄大队。今为深土镇墩柄村。墩柄村下辖墩柄、金塘、大后边、小后边、前雄5社(自然村)。现共有960户,3986人。 墩柄社,方言称丘陵为墩,村庄在丘陵下,形状如柄,故以墩柄为社名。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令“迁界”,墩柄划在“界外”,村民内迁于赤土乡溪东村,历经20年,至康熙二十年“[[复界]]”,才迁回墩柄。有一个宗祠所祀祖先称“溪东祖”,因为是在溪东出生的。 == 姓氏源流 == 大后边社,小后边社,以在墩柄大社后边得名,村民大都姓陈,由墩柄社分衍而来。金塘社,原来是一处荒埔,介于清代金泥(深土)、钱塘二保之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保群众合作,在该处设立墟市,金泥、钱塘二保各取一字,命名为金塘墟,筑室四十多间,作为贸易场所,建庙一座,祀“开漳圣王”陈元光。附近渔农产品集中到该处交易,“金塘”逐成地名,远近皆知。墟市既成,以后便逐渐有人为便利经商而来建屋定居,成为村落。民国时期设立金塘乡(辖域大抵相当于今深土镇),乡公所曾设于金塘墟边。解放后撤销金塘乡,墟场也移设别处,而金塘社(自然村)人口越来越多,大部分姓陈,也有张姓和王姓。 前雄社,“前雄”是“前王”的转音,从前与“后雄”(在[[赤湖镇]])、“雄厝”(今为漳浦盐场代管村)同为王姓聚居地。后来,前雄王氏传衍于横口(今属官浔镇),成为大族,而前雄社反而成为陈、谢二姓聚居地。墩柄村开基祖建邦,是钱塘(塘头)开基祖君商的长子,源流请参看塘头村的社情介绍。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墩柄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