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5.1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外感受器 的原始碼
←
外感受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外感受器'''<b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1721521576,3410140589&fm=253&fmt=auto&app=138&f=PNG?w=500&h=383"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ibp.cas.cn/kxcb_157836/kpwz_157839/202010/t20201013_5715630.html 圖片來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small> |}'''外感受器'''位于[[皮肤]]和体表的各类感受器。可接受外界环境中各种刺激,经换能作用转变为感觉神经冲动,由传入通路至相应的感觉中枢,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皮肤的各种感受器以及味、嗅、视、听感受器等)。其中视听感受器可接受来自远方的光声刺激,又称远距离感受器。<ref>[https://www.sohu.com/a/284352492_120068791 人体八大系统——神经系统]搜狐网</ref> ==一、分类:== ===(一)皮肤感受器:=== 是一般感觉器官,能接受冷、热。触、压等刺激,以形成冷觉、热觉、触觉和痛觉等。皮肤有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大量神经纤维,其末梢形成各种类型的皮肤感受器。①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存在于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的毛囊周围。一般认为,它对致痛刺激较敏感。②触觉小体。广泛分布于真皮的乳头内,在手指掌侧的皮肤内最多,但其数量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触觉小体是由感觉神经末梢外包以结缔组织被囊所构成的,呈椭圆囊或球囊小体,具有感受接触物刺激的功能。③环层小体。广泛存在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手指和脚趾掌侧的皮肤内最多。环层小体是由感觉神经末梢外包以结缔组织被囊组成的,呈椭圆形小体,具有感受压力和振动刺激的功能。④克劳氏小体。广泛分布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由感觉神经末梢外包以结缔组织被囊组成,呈球形小体,具有感受冷刺激的功能。⑤路非氏小体。广泛分布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由感觉神经末梢外包以结缔组织被囊构成,呈梭形小体,具有感受热觉刺激的功能。各种皮肤感受器分别接受冷、热、触、压等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使神经冲动沿脑神经和脊神经传至大脑,以形成相应的冷觉、热觉、触觉、压觉、痛觉和振动觉等。 ===(二)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同的。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的两侧和舌后分别对咸、酸和苦最敏感。因此,尝甜味通常用舌尖,而吃药时,喉头对苦味的感受很久才消失。 ===(三)嗅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粘膜上部淡黄色的嗅上皮内,主要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嗅细胞属原始感觉神经细胞,呈杆状,一端伸出几根嗅纤毛伸向嗅粘膜表面的粘液中,另一端变细,为嗅细胞的中枢突。在粘膜内许多神经纤维汇聚,最后集合成约20条嗅丝,穿过筛板上的孔进入颅腔,止于嗅球。气味物质的分子溶解于嗅粘膜表面的液体中,刺激嗅细胞,使其发生兴奋。并产生动作电位。冲动由嗅神经传入各级嗅中枢,最后投射到大脑皮质而产生嗅觉。 ===(四)视觉感受器:=== 即眼睛。它能够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辐射能,即380~760nm(纳米)的电磁波。当视觉系统将光辐射能转化为大脑能解释的神经冲动时便产生了视觉。 ===(五)听觉感受器:=== 基底膜上的科蒂氏器中包含的大量毛细胞。毛细胞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间阶内。声音通过镫骨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转换。<ref>[https://www.biomart.cn/experiment/539/546/39249.htm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丁香通</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Category:398 各部生理]]
返回「
外感受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