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3.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乘庄严经论颂 的原始碼
←
大乘庄严经论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乘庄严经论颂</big> ''' |- | [[File:845e045b21d66570.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lbkTkKILmrELjboImLkEk74TkKIMkrELjb8TkKIKmrELjbkImVbaIkGKCzXljb0Ew%20JHxKRLyuR5j%20lHzqR7z7HkOFeOL34ElKJJ0qR7zOM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3D_1969854591&query=%E5%A4%A7%E4%B9%98%E5%BA%84%E4%B8%A5%E7%BB%8F%E8%AE%BA%E9%A2%82 原图链接][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845e045b21d66570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颂一般指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亦称《大乘庄严经论颂》(梵文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为弥勒五论之一。是无著上升到兜率天请弥勒所说,一般认为是弥勒论师著(一说为无著著)。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三卷。 论述菩萨发心、修行以及相应修行的法门、大乘佛教要则等。 是唯识宗所依论书之一。 藏文亦有译本。喇荣五明佛学院净戒法师这样介绍《大乘庄严经论》:《大乘庄严经论》,又名《经观庄严论》,具有七种大义,称为大乘。 =='''内容简介'''== 以五种义阐述妙法庄严大乘经典,称为庄严经。 五种义是所安立、分别所知、所思惟、不可思议及圆成证得。 所安立是安立大乘经典是佛说,遮遣对大乘经的未知、邪证、怀疑,如把黄金打制成庄饰品一般,使人见到大乘经就会产生欢喜; 分别所知是将大小乘从归依、种性、发心、二利等方面作比较,得出大乘优胜于小乘,由此会如莲花开敷一般,对大乘道生起难以抑制的欢喜; 所思惟是对大乘中诠示的真实性、菩萨的神通以及成熟自他的方便作思惟,由此趣入其中,犹如享用美膳一般,生起体味妙法的欢喜; 不可思议是指大菩提,虽然尚未获得大菩提,但由于坚信入于大乘道中就决定会现前,犹如听到国王敕封的喜讯一般,生起大欢喜; 圆成证得是为了证得大菩提,修习一切道法,犹如打开宝箧获得珍宝一般,生起欢喜。 =='''作品特色'''== '''一、内容丰富''':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宝性论》]]解释了三转如来藏诸经,《现观庄严论》解释了二转般若诸经,本论是将上二类经之外的大部分经典的法义汇集在一处的大疏,也是五论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论。论中广泛宣说了归依、种性、发心、二利、真实性、神通、成熟、大菩提、明信、述求、弘法、随修、教授、度摄、供养、亲近善知识、梵住、菩提分、菩萨功德、行住、敬佛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是当之无愧的大乘广大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细作比较、赞叹褒扬大乘''':慈尊弥勒为了让所化众生对大乘生起决定信心和不变的欢喜,以及为引导小乘行人回小向大,论中分别从归依、种性、发心、二利四方面,对大小乘作了详尽的对比,而对大乘作了殊胜的赞叹与褒扬。 如讲归依时说,在归依三宝的行人中,大乘的归依是最为第一的,其原因有四点, (1)为了普遍救度一切众生故; (2)为了求取无上佛果而发勇猛大愿故; (3)为了证悟人法二无我空性故; (4)超胜世间凡夫及声闻故。论云:“若人归三宝,大乘归第一,一切遍勇猛,得果不及故。” 讲种性时说,大乘种性,有大悲大信大忍大行的相状,这是小乘种性根本不具有的。 由大乘种性的力量,纵然不慎造罪堕地狱也会迟缓入、迅速出、受苦微、见苦能生起大悲心,而且由大乘种性能增长菩提觉树、产生安乐、灭除痛苦、成就自他二利等功德,因此迥然超出小乘。 从发心而言,无论世俗菩提心还是胜义菩提心,小乘一个都不具有。 诸多大乘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就超越二乘行人。 在讲二利时说,为了圆满二利,菩萨发大菩提心,行持无量苦行,获得无上大果,这些也远非小乘声闻的境界。 '''三、开示大乘菩萨的特有修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大乘菩萨的伟大精神。 在利他中圆满自己的觉悟,是大乘佛法的殊胜善巧。 论中充分地阐明了这一不共特色。 论中说:三界六道的所有有情都贪求自己获得安乐,而事实上不但没有实现所愿,反而经受着极剧的生死众苦。 菩萨却一反常规,精勤地饶益利乐他人,而最终成就二利,获得圆满解脱的安乐。 菩萨爱惜他人胜过爱惜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苦乐,心心念念想着利益有情,为了能够实现利他的大愿,初发菩提心就能去除无边的罪恶,修习无量的善法。 为了利他在欢乐时菩萨会欢喜,在痛苦时菩萨依然会欢喜。 菩萨由于通达般若,以大愿投生三界饶益有情时,作游园赏花观,对于轮回中的烦恼毫无怖畏。 菩萨大悲心猛利,为了利益众生,纵处无间地狱中,如同住于禅天的安乐境界,所以对痛苦毫无怖畏。由于菩萨心中恒时生起大悲心,以众生的苦乐作为自己的苦乐,所以不会等待众生的劝请,而是以大悲为推动力,常作众生不请之友。 论云:“ '''荷负众生担,懈怠丑非胜,为解自他缚,精进应百倍。'''” 又云:“凡是诸所作,回以利众生。” 在世间上发起利益儿女、亲友、他人的心是很了不起的,而菩萨的发心是为了普度一切有情,这种发心是整个世间中最为殊胜的。 为了使众生获得安乐,不惜施舍自己的身体、眷属、财物等一切。 如果能够让众生发起一念善心,菩萨宁愿在久远劫中精进不息。 总之,菩萨修行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三十七菩提分等等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本论'''的《二利品》、《随修品》、《度摄品》、《梵住品》中都曾宣说。通过学修本论后决定会对大乘法与大乘菩萨的稀有生起信心及求取之心。 '''四、圆满宣说六度、四无量心、觉分,其余经论中极为罕见''':论中从六度数量决定、体相、次第、释名、修习、差别、摄行、治障、功德、互显十个方面诠释六度,将六波罗密解释得淋漓尽致,在一部经论中很难见到如此详尽的解释。四无量心与菩提分也是如此。 '''五、主要解释唯识经典的密意''':如《真实品》云:“思惟决定已,通达义类性,已知义类性,善住唯心光。”又云:“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尤其在《述求品》中广说。 '''六、讲闻功德巨大''':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讲闻本论会获得讲闻一切大乘经典的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本论注释《胜乘甘露喜筵》的结文中云:“多劫积资难遭遇,大乘法要之总汇,殊胜补处此论义,于彼若作讲与闻,定获一切大乘法,普作讲闻之功德,诚如无著大乘尊,菩萨地论所宣说。” <ref>[http://soufoshuo.com/quanwen/1381 大乘庄严经论颂]soufoshuo.com/quanw...- 2021-10-2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22 論及其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乘庄严经论颂
」頁面